目的观察培元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DKD)IV期临床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培元通络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106例DKD-IV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培元通络方颗粒组)和对照组(尿毒清颗粒组),每组53例,实际完成9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培元通络方颗粒,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微量尿蛋白(U-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明显减轻(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Cr、24 h U-pro及U-Alb水平明显下降(P<0.01),e GFR水平上升(P<0.05),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47%,优于对照组的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培元通络方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有效降低DKD-IV期患者尿蛋白,保护肾脏,改善微炎症状态。
目的研究低氧环境对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迁移、凋亡及相关因子HIF-1α、VEGF、i NOS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常氧组(对照组)和低氧组(Co Cl2模拟化学低氧)。CCK-8细胞生存实验确定合适处理浓度(200μmol/L Co Cl2),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VEGF、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加(P<0.05),凋亡增多(P<0.05),均呈时间依赖性。低氧组HIF-1α、HIF-1β、VEGF、i NOS mRNA表达较常氧组比较均增加(P<0.05),HIF-1α、VEGF、i NOS蛋白表达较常氧组比较均增加(P<0.05),具有一定时间依赖性。结论低氧能增强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并促进其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HIF-1α、VEGF、i NOS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目的:观察培元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早期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培元通络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早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培元通络方组)和对照组(氯沙坦钾组),每组40例,实际完成7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培元通络方颗粒60 g,2次/d,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50 mg/d,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32/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3%(20/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4 h UAER均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清ROS、MDA、AGEs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培元通络方是治疗早期DKD患者的安全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