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树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物
  • 3篇粘合
  • 3篇文物保护
  • 3篇文物修复
  • 3篇博物
  • 3篇博物馆
  • 2篇芽胞
  • 2篇芽胞杆菌
  • 2篇粘合力
  • 2篇肉汁
  • 2篇书画
  • 2篇书画装裱
  • 2篇装裱
  • 2篇文化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文化
  • 2篇菌体
  • 2篇枯草芽胞杆菌
  • 2篇馆藏
  • 2篇佛教

机构

  • 13篇首都博物馆
  • 2篇故宫博物院
  • 1篇文化部

作者

  • 13篇刘树林
  • 4篇武望婷
  • 2篇尚力
  • 2篇闫丽
  • 2篇何海平
  • 2篇贾寒冰
  • 2篇姚娜
  • 1篇刘恩迪
  • 1篇任静怡
  • 1篇马燕
  • 1篇张亦驰
  • 1篇范胜利
  • 1篇郭斌

传媒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首都博物馆论...
  • 1篇中国文物保护...
  • 1篇北京博物馆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卡漫谈
唐卡是藏族地区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门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艺术。本文从定义与类别、起源与发展、内容与题材、功能与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唐卡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同时介绍了唐卡绘制与装裱...
尚力刘树林楼朋竹刘恩迪
关键词:藏传佛教民族文化
唐卡漫谈
唐卡是藏族地区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门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艺术。本文从定义与类别、起源与发展、内容与题材、功能与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唐卡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同时介绍了唐卡绘制与装裱...
尚力刘恩迪刘树林楼朋竹
关键词:藏传佛教民族文化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从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看藏品的保存环境
馆藏文物的保护涉及面较广,随着文物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预防性保护越显其重要,对藏品实施科学的管理和保护,逐步探索和研究藏品的保存条件,是做好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刘树林
关键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书画装裱粘接剂糊化及剥离强度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浆糊是书画装裱过程中主要的黏合材料,是装裱优劣和成败的关键,浆糊的制作条件决定其使用品质。为此,本工作以书画装裱用的粘接剂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制作糊化淀粉,研究了不同浓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和最高温度等制作条件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大,说明浆糊的稳定性差、冷却后凝胶性强。随着搅拌时间和速率的增加,最终粘度下降。最高温度对糊化特性曲线形状有影响,最高温度越高,糊化温度升高,最终粘度增大。利用物性仪测试了不同陈化时间对成糊淀粉粘接力的影响。陈化时间越长,糊化淀粉发生大分子链降解或重结晶等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为剥离强度减小,粘附性下降。由实验结果确定浆糊的最优制作条件是浓度3g/25mL,温度95℃,搅拌时间2min,搅拌速度120r/min。以上工作在验证传统经验的同时也给书画装裱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望婷刘树林楼朋竹张亦驰马燕范胜利郭斌任静怡
关键词:装裱糊化淀粉粘度
生物揭展剂在书画文物修复保护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揭展剂,其中,所述生物揭展剂由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1)将枯草芽胞杆菌ACCC11061和枯草芽胞杆菌ACCC11062分别接种于液体肉汁胨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分别得到发酵液;(2)将步骤...
闫丽楼朋竹李筱楼武望婷何海平彭淼淼刘树林姚娜贾寒冰
文献传递
一种书画装裱用粘结剂的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画装裱用粘结剂的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测粘结剂均匀涂布在绢布的一面上,将绢布涂布粘结剂的一面对折并使其粘合,然后按压并晾干制得裱件;(2)将所述裱件粘合端的一面固定于物性分...
武望婷刘树林楼朋竹
文献传递
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标准化的探讨
前年在完成《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初稿之后,开始考虑作为一个文物保护中心,特别是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以后,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工作手段、技术方法、材料的合理运用等诸多问题,怎样才能符合要求,才能达到修复和...
刘树林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三十年回顾与启示
2011年
30年前的1981年10月1日,经过28年的精心筹备,首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随着博物馆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逐渐展开,由小到大,不断发展,走过了一条较为艰难曲折的道路。一、发展概况从时间上分,1981年~1996年为雏形阶段,此时文物修复工作并在保管部,根据展览工作需要,进行简单的修复和复制工作,谈不上文物保护。
刘树林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
博物馆藏品温湿度环境控制方法探研
<正> 一、引言关于博物馆藏品的环境控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多。它包括气候的影响、空气污染(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氯化物和氧化剂等)、光线照射(主要是紫外线、红外光和可见光对文物的损坏)和霉菌虫害等。通过...
刘树林
文献传递
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十年回顾与展望
<正>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从2001年开始,借助首都博物馆新馆筹备的有利条件,历经十年的发展,由最初力量薄弱、设备简陋的小型修复室,发展到拥有37位专业技术人员、1800平方米面积和部分先进设备的保护修复实验室,成...
刘树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