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意象
  • 2篇诗歌
  • 2篇文本
  • 2篇李白诗
  • 2篇教学
  • 2篇古诗
  • 1篇大自然
  • 1篇动词
  • 1篇杜甫
  • 1篇行路
  • 1篇玄言
  • 1篇言情
  • 1篇言情说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美
  • 1篇意境
  • 1篇意境理论
  • 1篇意象群
  • 1篇殷璠

机构

  • 12篇北京教育学院

作者

  • 12篇刘晓光

传媒

  • 10篇北京教育学院...
  • 2篇语文天地(初...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我情融 化境天成——试论陶渊明与大自然
2006年
陶渊明的田园诗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其总的艺术风貌在于心物之间的高度交融、浑化无痕,形成了其诗歌高远秀逸的艺术天地。陶诗的艺术特征主要有,物我情融、如盐入水,意象群的营构具有诗人的个性特征,在对自然事象的捕捉上反映了作者敏锐的感受力,诗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具有词采新颖而自然的特点。这些,就构成陶渊明作为一个得自“江山之助”的杰出田园诗人的重要底蕴。
刘晓光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意象群
古诗阐释的多元解读被引量:1
2009年
古诗篇幅短小,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在阐释古诗时,我们应当采取开放的、多元思考的方式,以诸种视角融入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激活对古诗的深层次探究。
刘晓光
关键词:中国古诗
古诗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理答——以李白《行路难》(其一)为例
2013年
以李白《行路难》(其一)为例,在化静为动、确立主问题、恰当追问、事例式提问、情境迁移等方面,对古诗教学中的提问与理答予以相关阐述。恰当的课堂提问和理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角色。
刘晓光
关键词:《行路难》古诗教学提问
惊鸿一瞥过,岂余泥上爪──说李白诗中的“飞动”被引量:2
1999年
李白诗歌笔走龙蛇,不主故常,具有一种飞动之势。这种现象与时空观的凝聚、动词的妙用、对事物精神气韵的高层次把握、诗人深层的心理因素等均有密切的关联。
刘晓光
关键词:飞动动词气韵心理
深读文本出新解 经典作品活水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点选择被引量:1
2017年
教学古典诗歌,选择好的教点至关重要. 只有立足于文本的新意与深度,再与学情相联 系,力图学古人而又不囿于古人,才能将古诗 教活,教出高度与广度.经典作品的教学须从 文本出发,从发现知识到提炼知识,深读文本 出新解,达到教学自然创新的功用.在此,本 文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的教点选择为例,从明了作者之心和汇通读者 之意的两度,予以解说如何才能有效 达 经典古诗的 活教学.
刘晓光
关键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文本古典诗歌刘禹锡古人
隔却云山不是雾——试论限制谢灵运诗情飞扬的有关因素
2003年
谢灵运的诗歌之所以未成为完美独立的山水诗 ,其有关的制约因素如下 :在一首诗中出现前后诗与非诗及诗性弱化的对立 。
刘晓光
关键词:谢灵运玄言
《次北固山下》的教学文本与策略选择
2015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代王湾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唐代芮挺章选的《国秀集》,原题为《次北固山下作》。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目改为《江南意》,内容上也有变动:"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刘晓光
关键词:《河岳英灵集》教学文本五言律诗殷璠诗人群体
汤显祖言情说之我见被引量:1
1998年
汤显祖的言情说既具有反程朱理学的哲学意义,又发展成其文艺思想的核心部分,即其言情说最具价值的主体成份所在。
刘晓光
关键词:汤显祖言情说程朱理学文艺思想
杜甫晚年心态及诗歌创作考辨被引量:2
2001年
杜甫晚年心态以沉郁为主 ,又兼有旷达、超脱的一些内容 ,与此相关 ,他在诗歌创作上提高了律诗形式及自然意象的表达。
刘晓光
关键词:杜甫诗歌创作晚年自然意象
远去倍相思 孤月悬遥心——论李白诗之“高逸”与距离美
2007年
高逸,是李白诗中呈现出的一种高远、超逸的诗歌情韵品貌,其内质,又是一种距离美的呈示。所谓距离,分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三种,它们是构成诗情的重要因素。在李白诗中,由时空距离所产生的高远的诗情,主要分布在思乡、怀古、别友等题材的诗作中;由心理距离所造就的超逸情怀,则具有"出乎其外"和"入乎其内"的二面性,它们充分展示了李白无羁的心灵世界和充沛的诗思。
刘晓光
关键词:心理距离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