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
- 作品数:71 被引量:3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国内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自动化应用性能评估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国内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的自动化应用性能进行评估。方法收集150份血液样品,用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及自动化设备进行双盲检测。2种试剂定性结果用符合率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2种试剂的定量结果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100.00%,Kappa值为1.00。2种试剂盒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配对t检验显示2种试剂具有等效性。结论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对同一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定性符合率、较强相关性以及定量一致性。
- 孙国清闫江舟薛秀娟刘春华刘佳田随安
- 关键词:自动化定量检测试剂盒
- 河南省四地区一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耐药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重点地区艾滋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河南省四个重点地区(商丘、开封、周口和驻马店)2010年6月.2011年11月间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且治疗〉一年以上的成年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2529例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感染途径为采血浆/输血的患者占92.41%。治疗时间和CD4+T淋巴细胞与耐药的发生有关。63.35%的患者有耐药的发生,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0.02%、48.95%和1.46%。患者对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的耐药发生率均为60.50%,对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司坦夫定(D4T)、去羟肌苷(DDI)和替诺福韦(TDF)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38.87%、35.31%、36.10%、35.03%和27.52%。结论既往采血浆途径感染的患者仍然是河南省艾滋病一线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患者的重点人群,及时的病毒学监测和有效的方案调整以及更多治疗方案的提供是必须的。
- 刘佳杨文杰闫江舟刘春华薛秀娟孙国清田随安孙定勇朱谦王哲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
- 河南省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免疫学、病毒学及耐药性指标的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分布及耐药性毒株存在情况的调查。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用NASBA方法测定病毒载量,用RT-PCR方法扩增HIV-1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该地区HIV感染人群中68.57%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对数平均值为4.364±1.052,检测样本中有3例出现基因型耐药。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HIV-1感染者已进入发病高峰期,但HIV-1耐药株的产生和传播水平还较低,应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作好耐药性监测工作,起到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 曹新良袁源刘春华刘宏伟崔为国王哲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监测抗病毒治疗
- 河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河南省所有新确证上报的HIV-l感染者进行信息整理、HIV-1 BED新发感染检测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河南省该期间新确证上报2 049例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14.87%(271/1 887),BED阳性比例(新发感染比例)为26.34%(497/1 887).新发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较既往HIV-1感染者低,20 ~39岁组HIV-1感染者的HCV抗体阳性率较其他年龄组低,个别地区HIV-1感染者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经注射吸毒感染H IV-l者中HC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 新发感染、年龄、传播途径和地区分布是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此人群的丙型肝炎防治工作.
- 刘佳李宁刘春华孙国清薛秀娟李洁孙定勇朱谦王哲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
- 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在HIV诊断中的优势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对判断HIV阳性者的优势和价值,探讨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在HIV诊断中的优势分析。方法:对明确临床诊断的HIV阳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96例HIV阳性者中,有63例属于艾滋病的早期感染者,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52%,96.50%,经T检验,P值为0.00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在33例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中,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16%,90.59%,经T检验,P值为0.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在诊断HIV阳性者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艾滋病患者的早期,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会更高些。而到了艾滋病患者的中晚期后,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比核酸检测要高。因此,不同的疾病阶段两种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不尽相同。
- 刘春华孙国清薛秀娟刘佳王哲
- 关键词: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
- 河南省柘城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柘城县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毒株流行情况及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柘城县自2003年7月开始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到2009年3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8例患者进行访谈和血样采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利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7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病毒抑制率为42.9%(162/378),47.1%(178/378)的患者检测出基因型耐药,其中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核苷类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3类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基因型耐药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6.6%(176/378)、37.8%(143/378)、1.9%(7/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差[近1个月按时按量服药比例〈90%的耐药率:≥90%的耐药率=64.5%(40/62):43.7%(138/316),OR=2.3,95%CI:1.3~4.1]和含去羟肌苷(DDI)治疗方案[含DDI治疗方案的耐药率:含拉米夫定治疗方案的耐药率=53.3%(137/257):33.9%(41/121),OR=2.3,95%CI:1.1~4.5]是耐药毒株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柘城县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耐药毒株流行率较高,服药依从性差和含DDI的抗病毒起始治疗方案是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
- 袁源邢辉王晓瑜刘春华杨丽婷郑本锋王霞阮玉华王哲刘宏伟邵一鸣
- 关键词:HIV物质相关性障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河南省抗HIV治疗效果及耐药变异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河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治疗效果及耐药变异产生情况。方法对采用2种治疗方案的河南省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耐药变异基因型监测。结果2种治疗方案都在部分HIV/AIDS患者身上取得病毒载量抑制和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效果,但用药后均有耐药变异发生,2005年D4T/ddI/NVP、AZT/ddI/NVP高度耐药相关突变率分别为19.7%,16.2%;2006年分别为19.4%,19.5%。结论河南省HIV/AIDS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疗效,但在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后有耐药变异发生,且多为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所以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时要加强耐药监测,规范管理,及时调查用药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并防止耐药株的产生。
- 崔为国胡清海李宏朱新朋孙国清田随安刘春华曹广华范二军张旻
- 关键词:病毒载量CD4耐药变异
- 河南省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发生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HIV-1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变异发生情况。方法招募HIV-1感染者105例,每半年进行1次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用NASBA方法测定病毒载量,利用RT-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均数从(166.6±13.3)个/μL上升到了(300.2±16.4)个/μL,病毒抑制率也由治疗前的15.20%达到治疗后的75.20%,治疗后有9例出现基因型耐药。结论抗病毒治疗患者大部分达到了病毒抑制和免疫重建的目的 ,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患者中出现HIV耐药性毒株,但对总体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 曹新良袁源刘宏伟刘春华朱谦王哲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监测抗病毒治疗
- 河南省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及病毒控制者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调查河南省HIV感染者中长期不进展者(LTNP)和病毒控制者(HC)存在情况及其病例特征。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数据应用平台中的病例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HC和LTNP,并进行调查核实、样本采集和相关检测。结果 148例LTNP和HC中共随访到71例,其中LTNP有58例,HC有22例,同时是LTNP和HC有12例,仅是LTNP有46例,仅是HC有10例;男性50例(70.4%);≥40岁有55例(77.5%);均为汉族;职业为农民61例(85.9%);感染途径为既往有偿供血52例(73.2%);抗-HCV阳性56例(78.9%);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四分位数)538(445~654) cell/μl,病毒载量的对数均值(四分位数)为3.14(2.03~3.82) log10 copies/ml。HC的病毒载量对数均值低于LTNP(P=0.001)。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者中LTNP和HC的病例特征显著,更精确的分类有助于下一步研究。
- 刘佳樊盼英薛秀娟孙定勇孙国清刘春华田随安李宁朱谦王哲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长期不进展者病例特征
- HIV-1感染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分析HIV-1感染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出现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将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到医院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30例HIV-1感染者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于两组接种前、接种后4周和12周分别收集血液样本,对其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水平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D4+T细胞的计数和病毒载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接种结束后第4周以及第12周时,HIV-1感染者的抗-HBs水平均低于健康者;在接种结束后第4周时,HIV-1感染者呈阳性率低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结束后第12周时,HIV-1感染患者的呈阳性率与健康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第4周以及第12周的细胞免疫反应对比,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CD4+T细胞以及CD8+T细胞的百分比对比,HIV-1感染者均比健康者的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HIV-1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与健康接种者存在差异,可能与CD4+以及CD8+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降低有关。
- 肖青刘春华刘佳薛喜梅方根成
- 关键词:感染者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CD4+T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