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斌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4篇临床病理
  • 3篇胆囊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病理分析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样癌
  • 1篇异位肝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肉瘤
  • 1篇肉瘤样
  • 1篇肉瘤样癌
  • 1篇神经鞘瘤

机构

  • 7篇贵阳市第一人...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7篇李志义
  • 7篇刘斌
  • 6篇吴启峰
  • 4篇张著学
  • 1篇吴启锋
  • 1篇成元华
  • 1篇郭云

传媒

  • 3篇贵州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已得到多数学者认可,有关不同类型胃黏膜病变的Hp感染情况也有较多报道,然而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以及对胃黏膜病变的分类定义的差异,其结果差异甚大。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切片H—E和Giemsa染色检测Hp,按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病理诊断分级标准定义胃黏膜病变,对721例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李志义刘斌吴启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病理组织切片HP感染慢性胃炎染色检测
异位肝组织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异位肝组织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异位肝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异位肝组织位于胆囊颈浆膜面,表面被膜完整,镜下具有肝小叶及汇管区结构,肝细胞水样变性、灶性脂肪变及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异位肝组织免疫组化显示HBsAg和HBcAg均阳性,AFP阴性。结论异位肝组织非常少见,异位肝可发生肝脏常见的相应病变甚至癌变。胆囊异位肝最多见但却很少发生癌变。
张著学李志义吴启峰刘斌
关键词:异位肝胆囊HBV
睾丸精原细胞瘤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免疫表型、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观察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分析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平均年龄41.4岁,巨检肿瘤均呈类长椭圆形,最大径平均10.4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鱼肉状;镜下均表现为典型精原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PLAP、D2-40、CD117均为强阳性(8/8),其中2例HCG-α阳性,1例CD30阳性;而AFP、CK-LMW及Vim均为阴性(8/8)。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免疫标记物PLAP、D2-40、CD117、CD30、HCG和AF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志义张著学刘斌吴启峰
关键词: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免疫组化
手术切除胆囊囊壁附肝组织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胆囊囊壁附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 6例手术切除胆囊囊壁附肝组织进行大体检查 ,取胆囊系膜面底、体、颈作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6例手术切除胆囊组织 ,病理巨检其胆囊壁均未发现有明确的肝组织 ,而光镜检查发现胆囊体系膜面均有薄层肝组织附着 ,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小胆管周围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结论 手术切除胆囊系膜面囊壁附肝组织表明有胆囊床肝损伤 ,对于胆囊炎症较重 ,胆囊周围广泛粘连的病例 ,手术中应仔细处理胆囊床 ,以避免损伤肝组织 。
李志义刘斌郭云吴启峰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肝损伤病理学
睾丸转移性印戒细胞癌二例被引量:1
2004年
刘斌李志义吴启峰
关键词:病理检查肿瘤
胆囊肉瘤样癌伴腺鳞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李志义刘斌张著学吴启峰
关键词:肉瘤样癌腺鳞癌胆囊梭形细胞癌化生性癌病例报道
对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检测S-100蛋白、CD117、PDGFRA等抗体在该肿瘤的表达情况。结果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3-64岁(平均47岁)。肿瘤位于消化道4例:均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瘤细胞呈梭形。排列呈席纹状、片状或小束状,3例见瘤旁淋巴细胞套形成。肿瘤位于腹腔4例:3例有包膜,瘤细胞呈梭形,2例见局灶性上皮样细胞、2例见栅栏状结构及黄瘤样细胞、3例见血管壁玻变。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8/8),PDGFRA阳性率为37.5%(3/8),而CD117、CD34、SMA及De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少见,形态学上消化道神经鞘瘤有别于腹腔神经鞘瘤,免疫表型上均强表达S-100蛋白。
张著学李志义刘斌吴启锋成元华张薇珊
关键词:神经鞘瘤消化道腹腔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