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
-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内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疾病、手术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化验指标、住院情况等基本资料,对可能导致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有45例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年龄、胆囊炎发作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营养程度、胆囊壁厚度、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术者技术水平和手术出血量等均为急症腹腔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恢复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胆囊壁厚度、合并糖尿病、胆囊炎发作时间、术者技术水平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时间、合并糖尿病和术者技术,应提高医师技术水平、尽早手术,对老年、胆囊壁较厚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应格外谨慎。
- 刘恒李大江刘建
- 关键词:中转开腹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0%,对照组愈显率4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
- 王发成祝东强刘建张勇刘恒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
- 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Miles术并关闭盆底腹膜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24例成功行盆底腹膜关闭,耗时10- 30 (17.2 ± 5.3)min。1例关闭盆底腹膜时因预留较少,缝合张力过大,予以敞开。术后随访6- 24个月,未发生盆底腹膜裂孔疝及盆底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在Miles术中可操作性强,在减少术后盆底粘连性肠梗阻、会阴切口疝、腹内疝,防止盆腔感染扩散,减轻放疗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 张勇刘建祝东强刘恒
- 关键词:腹膜腹腔镜MILES术
- 应用自制导线针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切开疝修补术比较,评价自制导线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60例腹股沟斜疝的儿童(嵌顿疝并行急诊传统手术者除外),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行传统切开疝修补术,腹腔镜组(140例)应用自制导线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血管、输精管及神经损伤,阴囊明显水肿、阴囊血肿,皮下血肿等),出院后随访复发率(30个月)。结果应用自制导线针为140例患儿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顺利,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更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复发率和住院费用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导线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小,损伤轻,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建刘彦张勇祝东强刘恒周超
- 关键词:微型腹腔镜腹股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手术方法及预防复发转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2月1204例LC术中,7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目前文献报道经验,对UGC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2例术中冷冻活检,5例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胆囊癌,Nevin病理分期:I期3例,II期2例,Ⅲ期1例,IV期1例。其中腺癌4例,腺鳞癌2例,粘液腺癌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随访24~36个月,IV期1例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腹腔转移;Ⅲ期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伴腹壁戳孔处种植。另5例I、II期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难以早发现、早诊治,导致总体预后差。LC手术中发现的UGC多属早期病变,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疗效。
- 祝东强张勇刘建刘恒赵伟黄金向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
- 巨大毛发胃石症1例被引量:4
- 2010年
- 刘建祝东强刘恒张勇赵伟
- 关键词:胃肠结石毛发
- 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比探讨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20例双侧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行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术,观察组(n=60)则采用全乳晕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50/60)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58/60)(P<0.05);(3)根据生活质量评估标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02±7)分,低于观察组患者[(131±8)分,P<0.05];(4)术后并发症为短暂性声音嘶哑、皮下气肿、尿失禁及胸前壁局部麻木,观察组敋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全乳晕入路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其临床效果尤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恒李大江祝东强张勇赵伟刘建
- 关键词:胸乳入路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建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预测模型的建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的241例LAR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可能影响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根据疗效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与非病理完全缓解组,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以套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潜在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以列线图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1例LARC患者中有60例(24.90%)患者病理完全缓解。LASSO回归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壁外血管侵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变化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为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性相关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773~0.899);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曲线基本拟合成对角线。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阈值0.18~0.85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净获益最高。结论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受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壁外血管侵犯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具有较高准确度与区分度。
- 刘恒陈亚利金成武邹燕蕾
-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列线图
- 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02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技术要领和临床体会。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102例采用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2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门诊随访2个月后症状缓解;4例有较明显皮下气肿,3例出现胸前皮下淤斑,4例出院后胸前皮肤感觉异常,上述病例均1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出现术后颈部皮肤点状烧伤,1个月后自行愈合。99例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未见甲状腺结节或肿瘤复发。3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适应证广,颈部美容效果好。
- 祝东强张勇刘建刘恒赵伟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 经脐单孔腔镜下应用自制双孔缝合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自制双孔针+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自制双孔针+Wolf-H型镜,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现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时间8~10min,平均8.7min,双侧手术时间12~18min,平均15.1min。术后均无局部血肿、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及皮下异物感。术后无疝复发,腹部未见明显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自制双孔缝合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除具备普通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外,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是小儿疝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 刘建张勇祝东强刘恒
-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