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勇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砂岩
  • 3篇砂岩型
  • 3篇砂岩型铜矿
  • 3篇铜矿
  • 2篇找矿
  • 2篇砂岩型铜矿床
  • 2篇铜矿床
  • 2篇矿床
  • 2篇成矿
  • 2篇成矿地质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找矿标志
  • 1篇找矿方向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粒度特征
  • 1篇矿床成因
  • 1篇矿床地质

机构

  • 4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4篇刘志勇
  • 3篇刘永成
  • 3篇李洪普
  • 2篇鲁海峰
  • 2篇宋忠宝
  • 1篇李文明
  • 1篇薛万文
  • 1篇李注苍
  • 1篇窦全成
  • 1篇李长安
  • 1篇张开诚

传媒

  • 2篇西北地质
  • 2篇青海国土经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道沟砂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标志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二道沟铜矿产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陆相紫红色岩系中,属同沉积-成岩叠生矿床。白垩纪时期,沿金沙江断裂形成陆内东西向展布的断陷盆地,为巨厚紫红色砂泥岩的沉积及矿源层的形成提供堆积场所。矿源层是在以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为背景的短暂多雨潮湿期还原环境介质中,铜富集于浅色砂岩层中所致,后经成岩作用改造,成矿物质再次聚集,形成砂岩型铜矿。
刘永成李洪普鲁海峰刘志勇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还原环境地质背景找矿
风火山盆地二道沟砂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4
2003年
从矿体形态及变化特征、含铜矿物组合及其特征、含铜岩石及岩相特征等方面描述了二道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盆地内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李洪普刘志勇刘永成鲁海峰窦全成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刘志勇张开诚宋忠宝刘淑英
关键词:矿床地质矿床成因砂岩型铜矿床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风火山盆地白垩纪砂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被引量:7
2004年
通过对风火山盆地白垩系砂岩薄片的粒度统计分析,划分出3种概率累计曲线,代表3种沉积相,分别为三角洲、河流和湖泊;并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确定了该区为一套陆相沉积环境。这对于研究风火山盆地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对于该区找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忠宝李文明李长安李注苍刘志勇刘永成李洪普薛万文
关键词:沉积环境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