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直肠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直肠癌
  • 8篇肠癌
  • 7篇肿瘤
  • 6篇手术
  • 5篇直肠肿瘤
  • 5篇疗效
  • 5篇肠肿瘤
  • 4篇肠梗阻
  • 3篇低位直肠
  • 3篇低位直肠癌
  • 3篇诊治
  • 3篇诊治分析
  • 3篇外科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复习
  • 3篇腹腔镜直肠癌
  • 3篇MILES

机构

  • 15篇青岛大学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作者

  • 19篇刘小雷
  • 6篇孙振青
  • 5篇王政坤
  • 5篇张建立
  • 4篇邱志刚
  • 2篇万晓梅
  • 2篇陈曦
  • 2篇张坚
  • 2篇王晶
  • 2篇周洁
  • 2篇康娜
  • 1篇王刚
  • 1篇苏萌萌
  • 1篇李娟
  • 1篇段峰
  • 1篇王东升
  • 1篇屈利娟
  • 1篇曹守根
  • 1篇田新涛
  • 1篇周岩冰

传媒

  • 7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医学诊断
  • 1篇2007'山...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肠炎1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一组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或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肠道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IC的人群发病率为4.5/100,000到44/100,000不等,以女性多见。缺血性肠炎患者多以腹痛、腹泻、便血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影像学及结肠镜检查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病例介绍:本文通过回顾保守治疗缺血性肠炎患者一例,进行文献复习,总结缺血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策略,以提高对缺血性肠炎的认识。结论:缺血性肠炎是一种少见疾病,极易与其他肠道炎性疾病混淆,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及时完善全腹CT及结肠镜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具体分析,决定治疗方案。
张凯凯柳维林康娜陈曦荆丽宏田新涛刘小雷
关键词:缺血性肠炎肠道炎性疾病个案报道
一种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手术会阴区手术切口扩张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手术会阴区手术切口扩张装置,涉及手术器械领域。该会阴区手术切口扩张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水平放置于台面或地面,两个竖杆,两个定位座,分别设置于两个竖杆后侧底部并嵌设于支撑平台内部,两个安装座,两...
刘小雷王政坤蓝天翔崔溪雯徐旭贾新星
腹腔镜与开腹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本院2002年2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67例(A组)与开腹直肠癌Miles术35例(B组)的术前的临床资料和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
孙振青张建立刘小雷王政坤邱志刚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1年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异位至子宫体腔外生长。最常见于25~45岁育龄期女性,属于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按组织发生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及其他部位的内异症4种。其中深部浸润型又可分为4型,第4型浸润至肠道,称为肠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发生率约3.8%~37%,其次是小肠和盲肠。直肠、乙状结肠EMS患者轻则无明显临床症状,重者可引发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或周期性便血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临床鉴别较困难,易误诊为肠道肿瘤。病例介绍:本文中一例病人即出现明显的便血症状后来我院就诊。两次内镜检查均考虑直肠肿瘤,行手术治疗后明确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极易与直肠肿瘤混淆的一种疾病,诊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既往史,便血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术前行完善全腹CT及肠镜检查,必要时于超声内镜活检,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建议腹腔镜检查。
罗磊王烨李娟吕丽娜周洁万晓梅刘小雷
关键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外科治疗
肠旋转不良并局限性腹茧症1例
2021年
肠旋转不良是一种由于胚胎时期中肠旋转和固定发生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而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可引起肠梗阻、肠扭转等并发症。多发病于婴幼儿,且容易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肠旋转不良在成人发病较为罕见,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54岁男性因大量进食后突发腹痛伴梗阻症状入院,行手术治疗确诊为肠旋转不良合并局限性腹茧症的患者。结合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查阅现有文献,充分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避免漏诊、误诊。
张凯凯张景利赵承烨王刚段峰屈利娟刘小雷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腹茧症肠梗阻成人
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在IC保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Nomogram的构建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评估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在保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构建保守治疗效果的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Nomogram)。方法:本研究共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IC患者保守治疗一周后的效果;分析影响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应用R软件绘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保守治疗效果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保守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腹痛消失的时间为3.24 ±1.73 d,腹泻消失的时间为2.42 ±1.08 d,大便潜血阳性消失的时间为3.92 ±1.15 d,住院时间为9.80 ±2.80 d,均小于对照组;将治疗效果作为结局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有效组入院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效组中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及罂粟碱患者所占的比例(56.79%)大于无效组(17.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CRP,PCT水平以及治疗方式是保守治疗有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构建保守治疗有效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 = 0.963, (95%CI: 0.928~0.99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缩短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IC患者中安全应用,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个体化预测IC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合
张凯凯柳维林江秀丽盛延钦陈曦荆丽宏刘小雷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前列地尔罂粟碱
消化道柿石症70例临床诊治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柿石症的临床特点、诊治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消化道柿石症患者70例。结果:70例患者均行CT检查,66例(94.3%)可见阳性结果。34例(48.57%)患者经药物治疗或内镜治疗成功粉碎柿石并排出。36例(51.43%)患者因无法排出柿石者行手术治疗。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影响柿石形成和排出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更易出现柿石症。腹部CT安全、无痛、全面,是诊断消化道柿石症的优选方法,药物、内镜治疗柿石安全可靠,但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田娜王素种瑞峰周洁刘小雷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比较本院2002年2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67例(A组)与开腹直肠癌Miles术35例(B组)的术的的临床资料和术中失血...
刘小雷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腹直肠癌胃肠道
文献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和传统根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7年3月—2007年9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各35例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总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日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直肠癌根治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极具推广价值。
孙振青张建立刘小雷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
中西医结合与传统疗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传统疗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0~67岁,病程5~12 d,使用SPSS24软件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组24例,观察组18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疗效。结果: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平均6.0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7.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926, p = 0.006),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传统疗法更有助于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恢复,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罗磊万晓梅张凯周洁韩培海康娜刘小雷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