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彪
-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48例50岁以下和56例50岁以上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随访1年至7年8个月。结果50岁以下组中34例三叉神经松解术,1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全部有效,随访6例复发。50岁以上组其中5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2例行三叉神经松解术加感觉根切断术,全部有效,随访2例复发。结论50岁以下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蛛网膜黏连增厚,行三叉神经松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50岁以上中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陈春阳刘子彪周朝阳谢竹青熊波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 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颅底陷入症的手术治疗
- 2007年
- 我科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颅底陷入症患者33例,现报道如下。
- 陈春阳刘子彪谢竹青熊波
- 关键词:CHIARI颅底陷入后颅窝减压术
-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 肖志红陈春阳彭璞谢竹青刘子彪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 小剂量肝素在脑肿瘤开颅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评估: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 2002年
- 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血栓栓塞现象一直是引起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使用小剂量肝素对预防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栓栓塞现象有确切疗效,但是,神经外科医生因担心用药后增加出血并发症而不愿意使用它。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双盲的研究来评估脑瘤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肝素的安全性。
- 刘子彪
- 关键词:肝素脑肿瘤开颅手术围手术期安全性
-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53例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乙状窦后入路27例,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12例,远外侧入路9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0例,发生脑水肿或血肿9例、颅内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脑干损伤1例、癫痫1例。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 廖晓斌刘子彪吕志成康承湘
-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
- 中、重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的132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型脑出血患者79例,重型脑出血患者5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4例,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8例。评定其4周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型脑出血患者中优8例,良30例,中28例,差11例,死亡2例。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优1例,良5例,中14例,差19例,死亡14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陈春阳叶友忠刘子彪谢竹清
- 关键词:脑出血开颅手术疗效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51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本组均能见到面神经出脑干处有动脉血管压迫,其中AICA26例(51.0%),PICA16例(31.3%),VA4例(7.8%),复合型5例(9.8%)。43例(84.4%)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术后减轻(15.6%)。其中4例(7.8%)3周内停止抽搐,3例(5.8%)3月后抽搐停止,1例(2%)一直未完全缓解。随访1年以上,复发1例(2.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充分减压和防止副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谢竹青陈春阳刘子彪侯永宏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 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体会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及适应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对采用半椎板开窗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的 17例病人的手术、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 ,3例为脊膜瘤 ,14例为鞘膜瘤。颈部 3例 ,胸部 8例 ,腰部 6例 ,颈部 3例中有 1例为哑铃型 ,胸、腰部有 3例为多发性。除颈部哑铃型肿瘤椎管外残留部分肿瘤 ,其他 16例均全部切除肿瘤 ,没有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废损 ,没有脊柱畸形、腰背疼痛等症状出现。结论 :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肿瘤 ,具有创伤小 ,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 ,也有暴露受限的缺点 ,适用于椎管内脊髓外肿瘤、且肿瘤大部分偏向椎管一侧患者。
- 杨开勇黄松李明秋刘子彪
- 关键词:肿瘤切除术椎管内髓外肿瘤适应症手术方法
-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1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d使用纳洛酮)14例,对照组15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 刘子彪惠旭辉陈春阳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纳络酮气管切开疗效
-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年来41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41例均行腰穿检查,侧卧压力均低于80 mmH2O,给予口服或静滴盐水治疗。结果经治疗40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起病隐匿,易误诊,应提高警惕,如能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 肖志红陈春阳刘子彪
- 关键词:颅脑外伤低颅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