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平

作品数:109 被引量:3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0篇淋巴
  • 88篇淋巴瘤
  • 61篇细胞
  • 43篇细胞淋巴瘤
  • 24篇预后
  • 21篇弥漫
  • 19篇霍奇金
  • 18篇淋巴瘤患者
  • 17篇金淋巴瘤
  • 17篇霍奇金淋巴瘤
  • 16篇造血
  • 16篇造血干
  • 16篇造血干细胞
  • 16篇造血干细胞移...
  • 16篇干细胞
  • 16篇干细胞移植
  • 14篇自体造血干细...
  • 14篇弥漫大B细胞...
  • 14篇化疗
  • 13篇非霍奇金

机构

  • 95篇北京大学肿瘤...
  • 1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1篇北京市肿瘤防...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艺妙神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无锡市传染病...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 1篇安阳市第五人...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深圳市中美康...

作者

  • 109篇刘卫平
  • 90篇朱军
  • 77篇宋玉琴
  • 74篇王小沛
  • 72篇郑文
  • 70篇林宁晶
  • 69篇张晨
  • 69篇谢彦
  • 67篇应志涛
  • 66篇邓丽娟
  • 63篇涂梅峰
  • 13篇吴梦
  • 12篇孙英丽
  • 9篇韩森
  • 8篇方健
  • 8篇黄慧颖
  • 7篇丁宁
  • 7篇季新强
  • 7篇杜婷婷
  • 6篇杨志

传媒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0篇肿瘤
  • 8篇中国肿瘤临床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癌症康复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心力衰竭...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3篇2014
  • 20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患者的特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原发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死于其他各类疾病144例(12.3%)。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217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38例(17.5%)。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17例(28.3%)。94例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患者中,死于肺癌31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胰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第二原发淋巴瘤6例,其他类型肿瘤14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一线治疗效果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与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效果(P=0.030)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P=0.039)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第二原发肿瘤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一线治疗的效果和接受胸部或纵隔区放疗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
韩森刘卫平米岚季新强方健刘江美殷鹏王黎君周脉耕朱军
关键词:淋巴瘤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68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1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效果、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男女比例为0.6∶1.0。早期患者约占76%(52/68)。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次为放疗和化疗。总有效率为94%(60/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2%(46/64)。中位随访4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3%,总生存(OS)率为83%。预后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P=0.011)和国际预后指数(IPI)(P=0.017)是PFS的独立预后指标,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77%和50%,IPI评分<2分和IPI≥2分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0%和48%;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6)和白蛋白水平(P=0.025)是OS的独立预后指标,LDH正常和升高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7%和67%。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2%和73%。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对治疗敏感,预后佳,患者白蛋白及LDH水平是独立预后指标。
赵林俊刘芳勋王小沛刘卫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肿瘤预后
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液学毒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GSTP1(rs1695)(简称GSTP1)基因多态性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CBV方案(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预处理后血液学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83例使用CBV方案预处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检测法测定GSTP1 A313G的多态性,统计血液学毒性和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分析GSTP1基因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28例(33.73%)存在有至少1个基因位点的变异,A等位基因频率为81.3%,G等位基因频率为18.7%。GSTP1 AA基因型患者发生Ⅳ度白细胞、Ⅳ度中性粒细胞、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分别为化疗后(8.91±1.25)、(9.02±1.19)、(11.56±1.58)d,携带GSTP1 313等位基因G(AG/GG基因型)的患者减少的时间分别为化疗后(8.61±1.17)、(8.68±1.19)、(11.44±1.34)d。GSTP1 AA基因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植入时间分别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后(11.98±1.99)、(10.44±1.35)、(15.55±2.18)d;携带GSTP1 313等位基因G(AG/GG基因型)的患者植入时间分别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后(12.41±2.44)、(10.36±1.62)、(16.29±3.15)d。GSTP1 AA基因型及携带GSTP1 313等位基因G(AG/GG基因型)的患者移植期间发生Ⅲ~Ⅳ度贫血的患者分别为24、11例,分别占对应基因型患者的43.64%、39.29%;发生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分别为21、11例,分别占对应基因型患者的38.18%、39.29%,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CBV方案预处理后的血液学毒性未见相关性,亦不影响干细胞植入时间。
张关敏刘卫平马旭朱军王小沛张艳华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学毒性
慢性HBV感染肝脏病理变化和生化ALT及病毒学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ALT、HBV DNA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8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ALT、HBV DNA,并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ALT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683和0.419),与HBV DNA无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LT有升高趋势(Х^2趋势值分别为25.81和12.012),HBV DNA无升高趋势,而随着HBV DNA的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并无加重趋势。肝组织HBsAg、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T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王治兰刘卫平王贵强
关键词:乙型慢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69例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方法:检索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T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结果:469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59.5(11-82)岁.
刘卫平王小沛郑文宋玉琴谢彦林宁晶涂梅峰平凌燕应志涛张晨邓丽娟孙英丽黄慧颖杜婷婷丁宁朱军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学
淋巴瘤5年生存率是指患者只能生存5年吗
2022年
癌症一直是大家不愿意面对且深感恐惧的一个话题,甚至可以说“谈癌色变”。依据2020年WHO全球癌症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我国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团队预计2022年中国和美国将分别有482万及237万新发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数分别将有321万及64万。
热依扎刘卫平
关键词:淋巴瘤数据显示癌症死亡
98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MCL患者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和治疗方...
平凌燕郑文王小沛谢彦林宁晶涂梅峰应志涛刘卫平张晨邓丽娟宋玉琴朱军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预后分析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治疗价值。方法:对50例接受HDT/ASCT治疗的PT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接受HDT/ASCT,无治疗...
吴梦王小沛刘卫平张晨应志涛平凌燕郑文林宁晶涂梅峰谢彦邓丽娟黄慧颖孙英丽宋玉琴朱军
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15例患者均接受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给药d 1~4;异环磷酰胺1 g·m^(-2)·d^(-1)静脉给药(给予美司钠解救)d 1~4;顺铂25 mg·m^(-2)·d^(-1)静脉给药d 1~4;依托泊苷60 mg·m^(-2)·d^(-1)静脉给药d 1~4。恩度7.5 mg·m^(–2)·d^(–1)静脉给药d 1~14。每21~28 d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生存情况。结果:2009年1月—2011年9月共入组15例患者中,其中难治患者11例(73.3%),复发患者4例(26.7%)。2例(13.3%)获完全缓解,2例(13.3%)获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26.7%。在各项临床因素中,性别(P=0.011)、国际预后指数(P=0.033)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P=0.011)对总有效率有明显影响。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6.7%;中位治疗失败时间为2个月,1年治疗失败率为26.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均为11例(78.6%)。结论: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DLBCL有一定疗效,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也未明显增加。今后可扩大病例数开展进一步研究。
林宁晶宋玉琴郑文涂梅峰傅志英谢彦王小沛平凌燕应志涛张晨邓丽娟刘卫平朱军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DICE方案复发难治
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20例初治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9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经北京肿瘤医院确诊的初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20例,其中结外、结和脾边缘区淋巴瘤分别为16例、3例和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其中采用FC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治疗14例,采用Rituximab(利妥昔单抗,R)-FC治疗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个周期化疗,平均完成为4.3个周期。结果:2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18例(90%),达部分缓解者2例(10%),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100%。所有患者的1年和2年总生存率均为88%,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88%,1年和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85%。全组共化疗86个周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51%周期发生白细胞下降,其中9.3%周期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6例(30%)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年龄≥60岁患者中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66.7%(4/6),而<60岁患者中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4.3%(2/14),P=0.037;20%周期发生胃肠道反应;8%周期发生轻度肝功能损伤;1例(5%)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初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值得期待。
涂梅峰郑文张运涛王小沛宋玉琴谢彦林宁晶平凌燕应志涛刘卫平邓丽娟张晨朱军
关键词:淋巴瘤氟达拉滨联合化疗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