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海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例高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 常城杨波张琳朱宏丽卢学春郭搏蔡力力韩为东王瑶范辉李素霞刘洋杨洋翟冰冉海红林洁张峰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人
- 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以胸腺肽α1...
- 杨波卢学春朱宏丽蔡力力杨洋刘洋张文英王瑶韩为东范辉李素霞冉海红林洁姚善谦
- 关键词:白介素2老年人
- ALA-PD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的影响。方法以ALL小鼠为模型,经致死剂量60Co照射后,对其进行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同时,静脉输注经ALA-PDT处理的供受鼠混合淋巴细胞,同时设立骨髓细胞加脾细胞移植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骨髓移植后受鼠的一般情况、30 d生存率、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肝脏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ALA-PDT处理组小鼠30 d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及GVHD反应均较其他各组有所改善。结论ALA-PDT能明显减轻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反应,并保留一定的GVL作用。
- 冉海红潘凯丽张然
- 关键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d1.5,CIK输注(每次2×10^9~8×10^9)d14,rhlL-22mU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最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最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 杨波蔡力力汪海涛朱宏丽迟小华于睿莉杨洋冉海红辛丽君姚善谦卢学春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猪胆酸钠对K562和Kasumi-1细胞系生物活性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 常城郭搏张琳朱宏丽卢学春范辉李素霞杨波刘洋翟冰杨洋冉海红林洁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K562细胞系细胞增殖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了解rhFPO治疗老年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曾应用rhTPO治疗的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49例,其中46例为男性...
- 林洁朱宏丽常城李素霞范辉卢学春郭搏刘洋翟冰冉海红杨波杨洋
- 文献传递
- 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对同种异体激活淋巴细胞选择性清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同种异体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清除作用,摸索最佳ALA浓度和孵育时间。方法取正常人PBMCs进行单向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C)5d后将其分为ALA组、光照组、ALA+光照组以及对照组。ALA组和ALA+光照组分别加入ALA终浓度为0.5、1.0、1.5、2.0、2.5mmol/L。将以上MLC细胞分别孵育2、4、6h后,光照组和ALA+光照组接受410nm光源照射1h。加入原去增殖的PBMCs孵育48h。使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并计算ALAPDT后的单向MLC细胞对原去增殖PBMCs的杀伤率。通过杀伤率间接比较ALAPDT清除同种异体激活细胞的效果。结果ALA+光照组对刺激细胞的杀伤率明显低于光照组、AL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0±26.5)%比(87.1±2.2)%、(89.2±2.5)%、(90.3±1.9)%(P均<0.005)。2.0mmol/L、孵育4h组杀伤率最低(P均<0.005)。结论ALAPDT能够选择性清除活化的淋巴细胞,使针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减轻甚至消失,从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王一飞潘凯丽江逊冉海红
- 关键词:白细胞淋巴细胞光敏剂
-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 汪海涛杨波蔡力力冉海红张文英朱宏丽杨洋李素霞范辉迟小华于睿莉张峰李宝玲林洁翟冰姚善谦卢学春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预后老年患者
- ALA-PDT对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及GVL影响的初步研究
-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 HLA/)不同,在移植后极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 冉海红
- 关键词:ALA-PDT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GVL
- 文献传递
- ALA-PDT减轻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mediatedphotodynamictherapy,ALA-PDT)在小鼠骨髓移植后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作用。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急性GVHD模型,以C57BL/6J为供鼠,BALB/C为受鼠。BALB/C受鼠经致死剂量(8.5Gy)60Co照射后随机分为4组,A组为单纯60Co照射组;B组为单纯供鼠骨髓及脾细胞移植组;C组为供鼠骨髓移植以及供受鼠混合脾细胞移植组;D组为ALA-PDT移植组。在照射后4h移植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观察骨髓移植后受鼠的一般情况、28d生存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肝脏、小肠、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移植细胞嵌合情况。结果D组小鼠28d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8d各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0,0,10%,60%。B,C组小鼠均出现GVHD反应,其血液学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严重度与GVHD发生的早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组仅有2只小鼠出现GVHD反应,但其血液学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程度较其他各组轻。结论ALA-PDT能够明显减轻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反应,增加受鼠的28d生存率,因此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抗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GVHD反应的治疗方法。
- 冉海红潘凯丽张然王一飞
- 关键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