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强
- 作品数:43 被引量:15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DCs、mDC、pDC比例和数量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亚型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比例和数量的变化,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3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7例,健康对照组17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计算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DCs及其两个亚群:p DC和m DC所占比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相比,其外周血DCs及其亚型的数量和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DC数量及比例明显升高,m DCs/p DCs的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在免疫学上类似,由于p DCs比例和数量的增多引起Th2细胞数量增多,造成Th1/Th2平衡向Th2细胞偏移。
- 门翔尚喜雨党强
-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茶碱的合理血药谷浓度。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近4年来的78例COPD病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从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60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3~10μg/ml,有效率为78.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4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10~15μg/ml,有效率为7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2%;18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15.01~20μg/ml,有效率为77.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1%;6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20μg/ml,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用茶碱治疗COPD时,血药谷浓度调控在3~10μg/ml,能取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 党强仝建
- 关键词:茶碱血药谷浓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必要时呼吸机通气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清热化痰理气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沐舒坦针剂静脉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评分、祛痰作用、黏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排痰难度、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黏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黏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理气方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党强
- 关键词:COPD临床疗效
- 槲皮素对基于TGF-β1/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抗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23年
-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5只ICR小鼠中随机取1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另64只肺纤维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2.5 mg/kg组、槲皮素49、98 mg/kg组,每组16只。造模干预28 d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 w。用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小鼠肺功能指标;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及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进行评分;RT-qPCR法检测小鼠肺部Tgfb1、P38 Mapk、Nfk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部TGF-β1、P38 MAPK、p-P38 MAPK、NF-κB蛋白相对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FVC、FEV0.1降低,TNF-α、IL-6、IL-8、HYP含量增加,肺组织病理学半定量评分增加,Tgfb1、Nfkb mRNA表达上调,TGF-β1、p-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醋酸泼尼松2.5 mg/kg组、槲皮素49、98 mg/kg组FVC、FEV0.1增加,TNF-α、IL-6、IL-8、HYP含量降低,肺组织病理学半定量评分降低,Tgfb1、Nfkb mRNA表达下调,TGF-β1、p-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槲皮素49 mg/kg组FVC、FEV0.1降低,TNF-α、IL-6、IL-8、HYP含量增加,Tgfb1、Nfkb mRNA表达上调,TGF-β1、p-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肺泡间隔出现大量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槲皮素49、98 mg/kg组肺泡间隔出现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但仍有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存在。结论:槲皮素能抑制博来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门翔党强周小果郭娜李展
- 关键词:槲皮素肺纤维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间质性肺炎(IP)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IP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行HRCT,观察患者的HRCT表现。根据HRCT评分分为高HRCT评分组和低HRCT评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和血清学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FGF-1)],并对其与HRCT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94例IP患者主要CT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65例;11例小叶间、叶内出现多余线影,小叶间隔增厚72例;35例患者表现为蜂窝影。高HRCT评分组患者FEV1%、FVC%、TLC%、FGF-1显著低于低HRCT评分组(P<0.05),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低HRCT评分组(P<0.05)。HRCT评分与TLC%呈轻度负相关(r=-0.417,P<0.05),与TGF-β1呈轻度正相关(r=0.426,P<0.05)。高HRCT评分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3.19%,高于低HRCT评分组(72.34%;χ^(2)=4.351,P=0.037)。结论HRCT可清晰显示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不同HRCT评分患者肺功能、血清TGF-β1、FGF-1存在差异,高HRCT评分患者提示预后较差。
- 李展党强门翔孙辉王婧雯
- 关键词:间质性肺炎肺功能预后
-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0例,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两组均在住院当天和治疗2周后测定用力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VC)以评价肺功能,检测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蛋白A(SP-A)以评价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的SP-D和S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可以改善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增加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疗效较好。
- 张鹏党强
- 关键词: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
- 用药指导干预对危重症患者用药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干预对危重症患者用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干预,研究组采用用药指导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指导可提升危重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郭园园党强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用药指导干预效果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Leptin、Napsin A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Leptin、Napsin A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同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临床症状类似的30例I期肺结节病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CT影像研究两组研究对象肺部改变;监测血清及灌洗液中VEGF、Leptin、Napsin A含量;肺功能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及一氧化碳弥散量;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VEGF、Leptin、Napsin A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双肺胸膜下出现对称的蜂窝或网格样改变,对照组出现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未见明显浸润影。病例组血清(590.43±120.32、2.82±0.15、166.45±38.33)、灌洗液(333.21±86.79、2.58±0.09、130.15±30.21)VEGF、Leptin、Napsin A水平较对照组血清(205.31±71.15、0.94±0.04、82.47±12.56)、灌洗液(135.48±25.16、0.75±0.03、74.45±10.26)中升高。病例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58.56±6.21)及一氧化碳弥散量(65.79±6.32)较对照组(89.37±7.03、90.21±7.69)降低。血清VEGF、Leptin、Napsin A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840、-0.907、-0.763);血清VEGF、Leptin、Napsin A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r=-0.814、-0.856、-0.721),P<0.01。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Leptin、Napsin A与动脉血氧分压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提示血清VEGF、Leptin、Napsin A可能成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评价指标。
- 门翔党强司海超孙辉李展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情严重程度
- 槲皮素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氧化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氧化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其余3组向气管内注射盐酸博莱霉素溶液(5 mg/kg),模型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槲皮素低剂量组(术后给予槲皮素50 mg/kg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槲皮素高剂量组(术后给予槲皮素100 mg/kg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每组20只。第14、28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10只小鼠,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取右肺组织采用HE、Masson染色以评价肺泡炎、肺损伤及肺纤维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基因表达;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含量。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HYP、MDA、MPO含量及TGF-β1mRNA及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肺组织TAC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肺组织TAC含量则高于模型组。结论:槲皮素对盐酸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及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门翔党强周小果郭娜李展尚喜雨
- 关键词:槲皮素氧化应激肺纤维化
- 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伴EGFR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EGFR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伴EGFR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希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6.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35.29%)(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控制率为88.24%,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控制率(78.4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进展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进展率(47.06%)(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9.80%,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31.37%)(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A125、CE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伴EGFR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
- 王书芬程伟岩党强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