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凋敝”何为?——从贾平凹的《极花》看当下乡土叙事的难度和限度被引量:1
- 2017年
- 贾平凹的《极花》引发了文坛关于乡土叙事的热议,其中不乏对此作的批判之声,本论文以小说给主人公胡蝶设置的命运归宿为出发点,探索贾平凹在处理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冲撞时的价值建构,追溯这一代作家1980年代以来的城市梦想和现代性认同,以及给叙事带来的限度,并反思贾平凹热衷的乡野神秘叙事的有限性和可能性。
- 俞敏华
- 关键词:乡土叙事神秘叙事
- 寻找“回响”的真相
- 2024年
- 东西,这位1966年出生的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已被纳入“新生代小说家”阵营。他的小说如同他的笔名一样,以种种充满感性的文字,执着于表达当代人在当今这个时代中的身心安放。有时,读出“东西”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免会冒出个想法:“为什么不叫‘南北’?”想来却感觉“东西”更给人一种方向上的模糊感,就像其作品中的许多主人公一样,生活中常常是一种摸不着“南北”的状态。有时,也想小说字里行间那种直击现实生存的质感,应该狠狠地对生活说一句“什么东西!”
- 俞敏华
- 关键词:新生代当代人
- 史传传统的突破与形式革命的突进——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被引量:2
- 2008年
-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 俞敏华
-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虚构史传传统生命
- 虚构历史、创造生命
- 新历史小说突破了历史小说写作的史传传统,实现了历史小说在历史观念、小说艺术观念上的突围和创新。它们从“每一部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的历史观念出发,将历史小说更自信地拉入虚构之维,或是借引某些历史内容进行肆意地想象和虚...
- 俞敏华
- 关键词:创造生命新历史小说创造历史历史观念艺术本性哲学意味
- “本土化”之城与“想象”之城——当前城市文学的城市品格及写作期待被引量:3
- 2015年
- 新世纪以来,关于城市经验及城市书写的话题越来越丰富而又高频率地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应该与新时期以来中国进行的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新一代拥有强烈的城市生存体验的作家正渐趋成为文坛创作的主力有关。换言之,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以乡土叙事为中心的话,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史则将越来越突出城市文学的显要地位。这一方面,来自于城市以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为场景或背景在作品中大量存在。
- 俞敏华
- 关键词:城市文学城市地域乡土叙事
- 行走于“现实主义”的期待与慎行之轨上——论“新写实小说”的出场被引量:5
- 2016年
- "新写实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涌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已经被诸多文学史认同,并在概念内涵、代表作家作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话语规约。它在文学史上的出场,与其他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潮流一样,离不开文学批评的重大推动力,即其出场离不开文学批评界对创作进行的大张旗鼓地命名、概括和推动。那么,这一命名从出现到最终在文学史面貌上的定格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 俞敏华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文学潮流先锋文学小说流派《烦恼人生》
- “滔滔不绝”的俗世喧嚣——莫言小说论兼及“乡土”叙事姿态的文学史考察被引量:1
- 2017年
- 莫言在处理小说和世界的关系时,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路径:感觉化和高密东北乡是他的写作出发点;复调、多维、以人物立场为中心而拒绝鲜明的价值评判是他偏爱的发声方式。面对藏污纳垢的世界,莫言选择了用掺杂着幽默、狂笑、悲悯等种种情感的狂言乱语来解释,以"众声喧哗"的多义多解来呈现,以来自人性深处的欲望和迷恋来诉说。因此,莫言小说语言的滔滔不绝与俗世的闹腾间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形式意味,在小说的喧闹中,有了一个善良、邪恶、爱、恨、悲、喜杂糅的世界。这种方式正是在一个浮躁而又无法安稳的现实社会背景下,莫言从感觉出发,以小说的形式给了当代中国一个展示的舞台。这种展示,也使得莫言的小说,在面对中国乡土的种种恶与困顿时,建构了一种新的站立于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中的书写立场。
- 俞敏华
- 关键词:莫言小说感觉化俗世
- 形式的表象与深意
- 本论文选择的20世纪末期,具体指20世纪80、90年代。这是中国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革的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生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艺术形式角度研究这一时期的小说,属于小说艺术本体论的研究范畴。...
- 俞敏华
- 关键词:小说叙事
- 文献传递
- 论“先锋小说”的出场
- 2010年
- 程光炜在《如何理解“先锋小说”》一文中指出“我们所知道的‘先锋小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八十年代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家根据当时历史语境需要而推出,经‘文学史’共识所定型的那种‘先锋小说’。并认为“是以对‘探索小说’、‘新潮小说’、‘现代派小说’、‘新小说’、‘试验小说’的丰富存在的彻底剪裁为代价的”。
- 俞敏华
- 关键词:先锋小说出场现代派小说历史语境新潮小说编辑家
- 虚构历史、创造生命——新历史小说论
- 新历史小说突破了历史小说写作的史传传统,实现了历史小说在历史观念、小说艺术观念上的突围和创新.它们从'每一部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的历史观念出发,将历史小说更自信地拉入虚构之维,或是借引某些历史内容进行肆意地想象和...
- 俞敏华
-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叙事后现代语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