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思宇

作品数:70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27篇基因
  • 16篇谷子
  • 15篇苦荞
  • 7篇植物
  • 7篇相关基因
  • 7篇芦丁
  • 7篇基因表达
  • 6篇性状
  • 6篇叶酸
  • 6篇位点
  • 6篇大豆
  • 4篇雄性不育
  • 4篇正交
  • 4篇种质
  • 4篇种子
  • 4篇籽粒
  • 4篇细胞质
  • 4篇小米
  • 4篇胁迫
  • 3篇叶绿

机构

  • 64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凉山州西昌农...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70篇侯思宇
  • 42篇韩渊怀
  • 40篇孙朝霞
  • 18篇李红英
  • 13篇王玉国
  • 5篇刘龙龙
  • 5篇郭三堆
  • 5篇张锐
  • 4篇黄可盛
  • 4篇张彬
  • 4篇李贵全
  • 3篇王鹏
  • 3篇杨武德
  • 3篇路阳
  • 3篇高建华
  • 3篇张晓
  • 3篇许冬梅
  • 3篇郭彬
  • 3篇刘荣华
  • 3篇王俊杰

传媒

  • 10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1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豆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家族序列特征及分子进化被引量:1
2018年
绿豆种子萌发率严重影响和制约其田间产量,研究利用与绿豆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通过查询绿豆转录组数据库,分离包含完整ORF的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成员,对比分析该家族成员的蛋白保守结构域,基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到22个包含完整ORF的ARF基因,其核苷酸序列长度范围为905~3 624 bp,其编码氨基酸序列长度的范围为237~761 aa。其中仅有4个ARF基因包含保守的B3 DNA结合结构域、Auxin响应因子和AUX/IAA家族蛋白结构域,其他基因存在1~2个保守结构域的缺失。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绿豆22个ARF基因与拟南芥12个ARF基因共划分为3大类,9个亚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绿豆ARF基因功能多样性,同时为将来遗传工程改良绿豆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王彩萍王丽宋敏刘荣华孙朝霞侯思宇
关键词:绿豆基因家族系统进化
苦荞突变体库构建与突变体中芦丁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苦荞是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营养物质丰富,是天然芦丁的重要来源。突破苦荞育种难题,创制苦荞新种质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面。本试验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构建了黑丰1号苦荞突变体库,明确了当EMS浓度为1.2%时,诱变效果较好。通过对M1突变株表型观察统计,共获得叶色、叶型、株型、粒型变异单株102株,突变率为3.85%;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1000株M3材料,获得高芦丁含量突变株系2个和低芦丁突变体株系5个;qRT-PCR对芦丁含量突变体株系中芦丁代谢关键酶基因(CHS、F3H、4CL、FLS、UFGT)进行表达量分析,发现不同株系中上述基因的表达量与芦丁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但个别基因如FtFLS基因表达量在高芦丁含量突变体中达到对照的4.55倍。通过突变体的筛选丰富了苦荞基因资源,创新了苦荞新种质,也为苦荞芦丁代谢的分子基础研究提供了材料保证与技术支持。
孙朝霞侯思宇郝彦蓉王东航高豪韩渊怀李红英刘龙龙周美亮
关键词:苦荞突变体芦丁基因表达
棉花育性相关基因GhPG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家族是一个细胞壁水解酶,在许多高等植物的花粉中都具有高水平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可能在花粉成熟和花粉管伸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已报道与恢复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STS679筛选陆地棉Y18恢复系核基因组BAC文库,获得一个阳性克隆Z55E7,对该克隆测序获得6个基因,其中一个为编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基因,暂被命名为GhPG2。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中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和表达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该基因与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从BAC克隆中分离到GhPG2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以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分析该GhPG2基因在棉花恢复系、保持系和不育系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离到GhPG2基因的基因组序列为1518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为1239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包含PG基因家族的4个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hPG2基因与其他物种花粉表达的PG基因同属C分支。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恢复系和保持系的花药、花瓣和VI级花蕾中高表达,而不育系的相应组织该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GhPG2基因归类于花粉表达的一类PG基因。实验结果暗示GhPG2基因可能与棉花正常的花器官发育相关。
侯思宇张锐郭三堆
关键词:棉花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花粉发育表达谱分析
谷子SiPSY1基因与米色形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谷子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与谷子米色形成的相关性,本研究从黄色和白色2种不同米色谷子中克隆出SiPSY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谷子米色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PSY1基因编码序列(CDS)全长为1248 bp,共编码415个氨基酸。SiPSY1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6.866 kDa,等电点为8.97,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57.35%)、不规则卷曲(29.64%)、延伸链结构(9.88%)和β转角(3.13%)四种结构组成。SiPSY1蛋白与玉米ZmPSY1的同源性较高,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谷子米色形成的初期和中期,黄色米色品种籽粒中SiPSY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色米色品种,而在米色形成后期,该基因在白色米色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高于在黄色米色品种中的表达水平。随着籽粒成熟米色的形成,SiPSY1基因在黄色米色品种七月黄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在白色米色品种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对SiPSY1基因结构和表达特性的分析,初步推测谷子米色差异及形成与SiPSY1基因结构无关,而与基因的表达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SiPSY1基因的功能以及谷子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禾璐贾苏卿赵芳玉刘晶张彬侯思宇韩渊怀
关键词:谷子米色基因克隆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系统突破了传统人工去雄杂交育种的瓶颈,为棉花杂交种制种的商业化推广展现了光明的前景。详细阐述了棉花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遗传学的研究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恢复基因的遗传精细定位,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工作的研究方向。
侯思宇张锐张晓郭三堆
关键词:棉花细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分子标记
干旱胁迫对滞绿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芽期抗旱性评价被引量:8
2021年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滞绿大豆种子萌发性状的影响,以滞绿和非滞绿常规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萌发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滞绿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中后期能维持较高的吸水率,失水时间较常规品种晋大74延迟6~12 h。PEG胁迫显著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培根长、下胚轴长、胚根干(鲜)重及贮藏物质转运率。滞绿突变体stg在胁迫过程中吸水率最大,但发芽能力较弱。stg诱变后代品系M9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萌发抗旱系数均大于其它品种(系)。常规品种晋大74根系的伸长受PEG胁迫的影响最大,相对下胚轴长和相对胚根长显著小于晋大滞绿1号和stg诱变后代品系。晋大滞绿1号相对胚根长和胚根/下胚轴指数分别为0.85和2.38,显著大于其它品种(系),表明其在PEG胁迫下会优先促进胚根的伸长。通过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大豆品种(系)进行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晋大滞绿1号为强抗旱类型,其杂交母本晋大74为中等抗旱品种。
王鹏侯思宇温宏伟李贵全
关键词:PEG胁迫
苦荞全生育期芦丁积累与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苦荞全生育期芦丁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调控因子MYB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明确苦荞植株体内芦丁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九江苦荞为试验材料,整个生育期分别在萌发期、子叶期、真叶期、盛叶期、现蕾期、盛花期、灌浆期和籽粒成熟期共8个时期取材(S1—S8)。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与黄酮类代谢相关的MYB类转录因子基因。采用T-coffee软件进行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及保守结构域分析。与拟南芥黄酮类代谢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及荞麦同源MYB转录因子序列比对,基于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芦丁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酶Ft CHS、Ft F3H、Ft4CL、Ft FLS-like和Ft UFGT及上述克隆到的MYB转录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全生育期取材组织的芦丁含量。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织中芦丁含量变化与基因表达模式的相关性。转换上述数据为矩阵,采用欧式距离法构建共表达层次聚类图谱。【结果】克隆到2个MYB类转录因子,即Ft MYB7和Ft MYB9,其核酸序列长度分别为876和912 bp,分别编码291和303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典型的R2R3保守结构域,为R2R3类型的MYB转录因子。结合Nr数据库中17个苦荞和3个拟南芥黄酮类代谢相关MYB转录因子同源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22个基因分成6大类群,其中Ft MYB7属于第II类群,Ft MYB9属于第IV类群,二者分属于不同类群,暗示这2个MYB转录因子可能涉及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类型。荧光定量结果显示,Ft MYB7在S3(真叶期)和S5(现蕾期)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达到501和867倍;Ft MYB9在S1(萌发期)和S2(子叶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34和72倍。上述基因表达量与芦丁含量变化模式相关性分析
孙朝霞侯思宇令狐斌刘荣华王丽杨武德韩渊怀
关键词:苦荞芦丁MYB基因
苦荞WOX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响应愈伤诱导率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全基因组鉴定苦荞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基因,揭示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特征、基因表达模式及与出愈率的相关性,为突破苦荞再生及遗传转化难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同源性搜索策略,以拟南芥WOX基因蛋白为参考序列,进行苦荞全基因组比对,获得苦荞WOX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及核酸序列。基于蛋白同源性及保守结构域分析,鉴定出苦荞WOX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同时使用TBtools软件展示FtWOXs家族成员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特征。比较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苦荞与拟南芥之间的基因组共线性。基于邻近法,利用MEGA X软件构建苦荞、拟南芥和水稻WOX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序列系统进化树。以MS+2,4-D 3.0 mg·L^(-1)+6-BA 1.0 mg·L^(-1)为愈伤诱导培养基,下胚轴为外植体,选取70份苦荞品种诱导愈伤组织,评价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qRT-PCR比较分析高、低出愈率苦荞品种间FtWOXs基因表达水平。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出愈率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30个苦荞WOX基因成员,在苦荞8条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系统进化树表明30个苦荞WOX基因可划分为3大类,不同类群中WOX基因包含不同的保守结构域,主要的保守结构域为HD(Homeodomain)、START和MEKHLA结构域。保守基序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所含保守基序数目的范围为2—10个。基因结构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所含外显子数目的范围为2—18个。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启动子富含26个不同种类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0个苦荞、15个拟南芥和12个水稻WOX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3类,其中第3类为苦荞独有。基因组共线性分析表明,6个WOX基因在苦荞和拟南芥之间存在基因组共线性。表达模式及相关性表明,FtWOX1/FtWOX12/FtWOX22/FtWOX23/FtWOX24与苦荞出愈率存在正相�
侯思宇王欣芳杜伟冯晋华韩渊怀李红英刘龙龙孙朝霞
关键词:苦荞愈伤组织基因表达
欧洲大樱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13
2007年
以欧洲大樱桃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IAA外源激素配比组合和不同培养温度对樱桃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6-BA 1.5 mg/LI、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生长健壮,芽分化数和诱导率较高,为茎段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对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不定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培养温度为先15℃、后25℃的条件下,茎段外植体芽分化数为7.4个,芽诱导率为99%。这表明经低温15℃条件下处理的外植体比其他温度条件更能诱导芽分化。
王计平侯思宇孙朝霞王玉国
关键词:快速繁殖
苦荞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长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苦荞ARF家族基因,并对其家族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组织表达差异及外源生长素处理下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苦荞ARF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和ARF保守结构域(PF06507)分析,筛选苦荞ARF家族成员,利用TBtools软件绘制基因结构图,利用NCBI及MEME在线预测苦荞ARF蛋白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利用MEGA X构建苦荞和拟南芥、水稻、甜荞、甜菜、大豆ARF蛋白系统进化树。使用根、茎、叶、花、未成熟和成熟籽粒6个组织转录组数据的FPKM值,通过TBtools HeatMap绘制FtARFs基因表达热图,分析FtARFs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使用PlantCARE在线网站预测茎秆特异表达的FtARFs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0.5 mg·L-1 IAA处理2份高秆(ZNQ189和PI673849)与2份矮秆(PI658429和PI647612)苦荞材料,观察苦荞下胚轴伸长的特征,于生长素处理不同时间段(0、0.5、1、6、12、24和48 h)取样,qRT-PCR检测FtARFs基因在不同苦荞下胚轴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对生长7 d的4份材料进行石蜡切片,番红固绿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下胚轴细胞大小。【结果】系统分析鉴定了26个苦荞ARF家族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除第4染色体外,FtARFs在其余染色体均有分布。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氨基酸残基数目范围为331—1083 aa,理论等电点为5.34—8.63。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不同组间Motif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苦荞ARF基因外显子数量为2—15,变异较大。系统进化将其分成4组(GroupⅠ—GroupⅣ),且苦荞FtARFs在4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在各组织中,FtARFs基因FPKM值差异明显,在根、茎、花中,分别检测到7个、9个和4个基因表达量较高,在叶、未成熟籽粒和成熟籽粒中,表达值均较低。外源生长素处理4份苦荞材料,下胚轴伸长趋势不一,与其细胞大小变化相一致。qRT-PCR�
郝彦蓉杜伟侯思宇王东航冯红梅韩渊怀周美亮张凯旋刘龙龙王俊珍李红英孙朝霞
关键词:苦荞生长素株高基因表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