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晟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管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组织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培养基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人胆管
  • 2篇组织块
  • 2篇细胞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肝缺血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1篇胆管肿瘤
  • 1篇胆胰
  • 1篇胆胰恶性肿瘤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余晟
  • 4篇周杰
  • 3篇郑志鹏
  • 3篇崔忠林
  • 3篇张起帆
  • 2篇林艺雄
  • 2篇王宇
  • 2篇任旋磊
  • 2篇孙世波
  • 2篇赵宏峰
  • 2篇李刚
  • 1篇张国伟
  • 1篇钱建平
  • 1篇王峥
  • 1篇李川江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半所施行的118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44个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6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2.0%。共分离出49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7.1%)。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3.6 d。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7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 h,胸腔积液,ICU留观时间≥5 d,使用抗生素≥3种且时间≥2周等是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其真菌感染率低于未预防用药者(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提示有效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对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真菌感染率。
郑志鹏周杰张国伟林艺雄王宇余晟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感染LOGISTIC模型
一种人胆管胆囊细胞3D培养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一种人胆管胆囊细胞3D培养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和特异性添加因子组成,特异性添加因子中Wnt3A 10~500ng/ml,R‑spondin50~5000ng/ml。培养方法为:(1)将人源的肝组织、胆囊...
崔忠林李刚余晟孙世波张起帆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大鼠肝移植术中相对热缺血(relative warm ischemia time,RWIT)造成胆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胆道相对热缺血0min(A组)、胆道相对热缺血60min(B组)、胆道相对热缺血60min并于术后每日腹腔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c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检测各组术后2h及术后第1、3、5天胆汁中总胆汁酸(total bilirubin,TBA)浓度、磷脂(phospholipid,PL)浓度、TBA/PL值,并留取胆道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检测胆汁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南mse,γ-GT)水平作为观察胆管损伤的指标。结果A组术后TBA、PL及TBA/PL均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TBA浓度:术后早期B、C组明显低于A组(F=19.662,P〈0.05),此后逐渐升高,到第3天各组之间已无明显差异(F=1.244,P〉0.05)。PL浓度:术后B组较C组下降明显,此后缓慢升高,至术后第5天仍低于C组(t=2.832,P〈0.05)。TBA/PL值:术后早期B组明显高于A组,并于术后逐渐升高,至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C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变化,在各个时间点A、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7,P〉0.05)。胆道损伤评分(胆汁ALP水平、γ-GT水平、胆道病理形态学评分、线粒体平均体积及胆道上皮细胞微绒毛密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对照组)大致正常,B组(相对热缺血组)最重,C组(干预组)较轻。结论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肝移植术后早期分泌的胆汁中胆盐及磷脂分泌均降低,其中胆盐早期恢复分泌,而磷脂恢复分泌较迟,导致了早期TBA/PL值增高,胆汁毒性增强,是导致胆道损伤的因素之一;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可增加胆汁中磷脂浓度,并降低TBA�
余晟周杰赵宏峰王宇任旋磊郑志鹏
关键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磷脂酰胆碱类胆汁
一种人胆管胆囊细胞3D培养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一种人胆管胆囊细胞3D培养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和特异性添加因子组成,特异性添加因子中Wnt3A 10~500ng/ml,R‑spondin50~5000ng/ml。培养方法为:(1)将人源的肝组织、胆囊...
崔忠林李刚余晟孙世波张起帆
MG132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60min冷缺血和恢复血流灌注90min后,检测血清ALT、AST浓度和SOD、MDA的活性,并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切片。结果 IRI+MG132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较IRI组大鼠下降(P<0.05),在MG132作用下,大鼠血清SOD活性升高,而MDA产生减少(P<0.05)。这些差异也可以从IRI+MG132组相对于IRI组Suzuki评分的改善得到证实。结论 MG132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大鼠移植肝急性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林艺雄周杰郑志鹏余晟赵宏峰任旋磊王峥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酶体抑制剂
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化疗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2
2020年
一、背景腹腔化疗是高选择性的区域化疗,主要用于治疗腹膜的原发和继发肿瘤及并发症。通过腹腔内应用化疗药物,能使高浓度药物直接与腹腔内肿瘤组织接触,并降低进入体循环的化疗药物浓度,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与热疗协同增效。腹腔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腹腔灌注化疗以及腹腔内药物(包括缓释剂)的局部使用,其中前者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以恒定的温度循环灌注腹腔,使腹腔充盈并维持一定时间,是目前主要的腹腔化疗方式,临床应用最广。
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化疗专家组梁力建杨扬周杰霍枫彭宝岗陈敏山陈亚进李川江钱建平崔忠林张起帆余晟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肿瘤胰腺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