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俊琏

作品数:134 被引量:319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文学
  • 27篇历史地理
  • 26篇文化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9篇文学
  • 15篇写本
  • 14篇敦煌文学
  • 14篇俗赋
  • 10篇先秦
  • 8篇敦煌本
  • 7篇艺文志
  • 6篇文人
  • 6篇汉书·艺文志
  • 6篇《汉书·艺文...
  • 5篇学史
  • 5篇杂赋
  • 5篇唐代
  • 5篇小说
  • 5篇故事
  • 4篇代文
  • 4篇敦煌文献
  • 4篇敦煌遗书
  • 4篇学术成就
  • 4篇研究史

机构

  • 8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4篇西华师范大学
  • 27篇兰州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商业高等...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人民出版社

作者

  • 131篇伏俊琏
  • 5篇冷江山
  • 4篇朱利华
  • 3篇杨晓华
  • 2篇王思远
  • 2篇张蓓蓓
  • 2篇张存良
  • 2篇张艳芳
  • 1篇王晓鹃
  • 1篇陈斐
  • 1篇喻忠杰
  • 1篇李慧琳
  • 1篇姚军
  • 1篇刘子立
  • 1篇李军
  • 1篇巨虹
  • 1篇王伟琴
  • 1篇朱金发
  • 1篇秦弋然
  • 1篇张志杰

传媒

  • 10篇敦煌研究
  • 6篇西北师大学报...
  • 6篇敦煌学辑刊
  • 5篇宁夏师范学院...
  • 4篇甘肃社会科学
  • 4篇档案
  • 4篇天水师范学院...
  • 3篇文献
  • 3篇丝绸之路
  • 3篇河西学院学报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史哲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社科纵横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1
2014年
学术界对文明起源标准的讨论探讨有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忽视了中国古典学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学者就不断对文明起源进行探讨,其探讨方式主要是通过揭示远古圣王的历史贡献来进行的。先秦两汉古籍中对古代圣王历史贡献的记载重复交错,反映了当时学人对人类初始文明的认识。《周易·系辞》是现存典籍中第一次对伏羲的历史贡献进行的系统归纳。此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南宋罗泌《路史》、清马《绎史》分别是不同时期伏羲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20世纪的伏羲文化研究也有其鲜明特点。将伏羲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探讨结合起来,是相关问题未来研究的趋向。
伏俊琏
关键词:伏羲文化
明代的文学选本被引量:3
2010年
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总集类"古诗文选本为主,旁及经、史、子部,通过勾稽梳理和深入研读,勾勒出了明代选本的发展脉络,并分类汇总,概括了不同选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明代选本的优缺点。
伏俊琏杨爱军
关键词:明代文学选本编选评点
唐五代时期文学写本的“集部”性质
2024年
本书以敦煌文学写本为基本单位,精选了50多个写本,并对每个写本上的所有信息进行了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题记、杂写、涂画,还有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一个文学写本就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敦煌文学写本是纸写本时代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集,这些写本体现了时人的文学生活。
伏俊琏
关键词:敦煌文学装帧形式唐五代时期民间文学
先秦两汉“看图讲诵”艺术与俗赋的流传被引量:6
2008年
先秦两汉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故事图画,这些图画,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多有记载,新发现的岩画或出土的陶器画、画像砖石、壁画及漆画、帛画中有大量实物。其时有数量不少的文献赞颂英雄圣主,讲诵故事,描述情节,语言上节奏感强,韵律和谐,明显带有讲诵的遗迹;甚至还有图画和赞诗合为一体的作品。先秦两汉时期与故事图画相配合的文体,与敦煌石室出土的俗赋极其类似。所以,看图讲故事是俗赋传播的方式之一。秦汉俗赋是变文的源头之一,变文的看图讲故事正是从早期俗赋发展而来的。
伏俊琏
敦煌小说叙录
2013年
敦煌小说应当分为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两大类,古体小说包括那些散说的志怪、传奇以及笑话等,通俗小说主要指"话本";敦煌变文应当归入中国说唱文学的大体系,不应归入小说。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对敦煌遗书保存的17篇有代表性的通俗小说和古体小说进行叙录,包括写卷形态的描写,抄写时间的考证,作品体制的分析,内容的考查,作者的探讨,创作时间的考索等。
伏俊琏
关键词:写卷
敦煌本《伤蛇曲子》与民间的恩施观念被引量:2
2017年
敦煌写本S.2607+S.9931卷末有一首残曲《伤蛇曲子》。这首曲子是唐代说唱文学中的一篇插词。随珠是先秦流传的一种宝物,后来在民间传说中逐渐形成了随侯救治伤蛇、伤蛇衔珠报恩的故事。这则故事经过长期的流传,形成了固定的类型和多样的情节,影响了历代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学,并反映出施恩必报的民间观念。
伏俊琏王涵
《汉书·艺文志》“杂中贤失意赋”考略被引量:1
2005年
《汉书·艺文志》“杂赋”中的中贤失意赋,是不得志或下层知识分子自我嘲谑、抒发愤懑之情的赋作,其特点是语言接近口语化,风格诙谐,现在还可以在相关史料中找出类似的作品。
伏俊琏
写本学与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被引量:2
2022年
在宋代刻本盛行之前,写本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源于祭祀,表达先民祈福的意识,是沟通人神之间的表意符号,所以文字和写本都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早期写本载录的典籍主要为统治者所珍藏,至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官学下移,写本为士人阶层所喜爱,文章为一般士人所阅读。古人读书与个人爱好、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有声音的“吟诵”是古代读书的主要方式。魏晋以后,中国文人有意识地探求读书的声音之美,在读书的抑扬顿挫中体会古圣贤的思想和精神。
伏俊琏胡圆圆
关键词:结集诵读
南朝文人以应用文形式写成的诙谐俗赋被引量:1
2006年
南朝文人借用“千字文”、笺疏、檄移等应用文形式创作的作品,嘲谑谐趣,语言通俗。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它们在文体性质上属于俗赋的范畴。
伏俊琏朱金发
关键词:南朝俗赋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研究概论被引量:4
2017年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主要包括敦煌、吐鲁番两地出土文学写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国文学写本三大块内容。写本的流动性、零散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的固定性、完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因而体现了它独特的学术价值。"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课题包括"写本基本情况""全部内容的录文和校勘""综合研究"三项主要内容,预期在文学写本校录、编年、写本整体内涵的发掘、写本与文学的生成与传播等方面取得成果。
伏俊琏
关键词:文学传播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