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梦艳

作品数:2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防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天文地球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军事

主题

  • 4篇性能研究
  • 4篇云雾
  • 4篇凝结核
  • 4篇微物理
  • 4篇无源干扰
  • 4篇红外
  • 3篇燃烧
  • 3篇微粒
  • 3篇粒径
  • 3篇纳米
  • 2篇烟幕
  • 2篇团聚
  • 2篇燃烧产物
  • 2篇微米
  • 2篇微米级
  • 2篇无源干扰技术
  • 2篇雾滴
  • 2篇氯化钠
  • 2篇含水量
  • 2篇红外成像

机构

  • 18篇国防科学技术...
  • 9篇防化研究院

作者

  • 27篇代梦艳
  • 17篇胡碧茹
  • 17篇吴文健
  • 6篇陈春生
  • 6篇张彤
  • 5篇杨玉杰
  • 5篇刘香翠
  • 4篇刘海峰
  • 3篇代晓东
  • 3篇刘江海
  • 3篇方国峰
  • 2篇吴晓森
  • 2篇张学骜
  • 2篇李伟
  • 2篇刘清海
  • 2篇谢长友
  • 1篇崔建林
  • 1篇牟瑛琳
  • 1篇陈亮
  • 1篇史卫东

传媒

  • 4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含能材料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红外技术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第二届红外成...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火工品
  • 1篇光电技术应用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造雾成雾过程微物理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人造雾宏观性能和微物理性能变化过程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人造雾成雾过程和成雾机理,并结合对云雾生长理论的分析比较了实际雾滴粒径分布范围、生长时间等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异同。结果显示人造雾的雾滴粒径和生长时间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但其具体的生长过程与理论过程有所差别;人造雾与天然雾相比,雾滴数密度稍大,但雾滴粒径和含水量稍小,雾滴谱分布特点有所不同。
代梦艳吴文健胡碧茹
一种新型红外/紫外双色诱饵剂的光谱辐射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传统MTV型红外诱饵(以镁粉、聚四氟乙烯、氟橡胶为基本组分)的优点是其红外辐射总能量很高,可有效对抗传统热源寻的导引头。依靠燃烧高温产生光谱辐射的MTV诱饵,紫外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辐射强度很高,红外中波段的辐射强度相对较低,而真实战斗机的紫外波段辐射强度较低,且其红外中近比一般大于1,因此,传统的MTV型诱饵无法对抗红外/紫外双色复合制导系统。根据光谱匹配原理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红外/紫外双色诱饵剂,基本组分为45%-75%的氧化剂(A1/A2)、10%-25%的燃料(B1/B2/B3)、25%-50%的含能粘合剂(C1/C2/C3)以及添加剂(D),使用CEA软件对药剂配方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初步确定诱饵剂配方中各个组分的含量;采用SR5000光谱辐射计、Tensor37遥感红外光谱仪测试其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并分别从测试原理和计算方法、测试环境的差异性以及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两种仪器测试获得的结果存在差异性的可能原因;采用S2000光纤光谱仪测试其紫外光谱辐射特性,测试结果与通过理论计算获得的战斗机紫外辐射强度较为吻合;采用Imager IR8325中波红外热像仪测试其燃温特性,结果表明该双色诱饵剂与真实目标具有较为接近的温度特征。
陈春生代梦艳刘海峰谢长友张彤方国峰
关键词:光谱匹配
水雾的红外遣蔽性能测试及分析
本研究测试和比较了天然雾、造雾剂成雾、超声波水雾等不同雾型的红外遮蔽效果,并结合雾的微物理性能特点分析了红外衰减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然雾的红外遮蔽性能有限;造雾剂可见光遮蔽效果优良,成雾的雾滴粒度小、数密度大...
代梦艳胡碧茹杨玉杰吴文健
关键词:红外探测红外成像
文献传递
水雾的红外遮蔽性能测试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测试和比较了天然雾、造雾剂成雾、超声波水雾等不同雾型的红外遮蔽效果,并结合雾的微物理性能特点分析了红外衰减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然雾的红外遮蔽性能有限;造雾剂可见光遮蔽效果优良,成雾的雾滴粒度小、数密度大,但含水量较小,红外遮蔽效果不明显;超声波水雾的雾滴粒径大、含水量大,雾幛的红外遮蔽效果突出。
代梦艳胡碧茹杨玉杰吴文健
关键词:雾滴含水量
人造暖云雾凝结核的微物理性能研究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低压电子冲击仪(ELPI)、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凝结核的粒度分布、化学组成和表观形貌等进行研究,利用实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人造暖云雾凝结核的微物理性...
代梦艳陈春生刘海峰刘江海刘香翠
关键词:凝结核粒径
雾的光电遮蔽性能探析被引量:3
2005年
介绍了天然雾的特点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了天然雾对可见光、红外等电磁波的干扰原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对天然雾的可见光和红外遮蔽性能进行了研究.
代梦艳吴文健胡碧茹
红外双色诱饵剂性能测试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对抗目前广泛应用的红外双色(1~3和3~5μm)制导系统,设计制备了一种能够模拟真实目标红外双波段辐射特性的新型红外双色诱饵剂,采用Imager IR8325中波红外热像仪测试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特定时刻的火焰温度分布;采用SR5000光谱辐射计、Tensor37遥感红外光谱仪测试红外双色诱饵剂静态光谱辐射特性,获得了其频域和时域特性,分析了双色诱饵剂辐射强度和红外中近颜色比的影响因素;同时为了研究高速飞行状态下双色诱饵剂的辐射强度和颜色比变化规律,采用直路式等速负压气溶胶风洞进行了诱饵剂动态辐射强度测试,解释了红外双色诱饵剂辐射特性在高速气流影响下与传统诱饵剂不同的衰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双色诱饵剂火焰温度在850~1 100℃之间,与真实目标具有较为接近的温度特征,该诱饵剂的红外中近比为1
陈春生代梦艳黄伟牟瑛琳贾红新张彤李伟谢长友
关键词:光谱特性温度特性
纳米SiO_2表面改性无团聚氯化钠微粒的制备及其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在结晶过程添加纳米SiO2颗粒和表面活性剂F127影响和控制NaCl晶体的生长过程,得到微米级的单分散NaCl微粒.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纳米SiO2颗粒附着于NaCl粒子表面,粒度分析测试表明微粒的粒度分布范围为0.1~15μm,体积平均粒径为7.25μm.添加纳米SiO2后,微粒的单分散性和流动性变好,流速达到4-6mL/s,松装密度增大到0.6-0.8g/cm^3,吸湿性下降.SEM和FT-IR、吸湿性测试表明这种制备方式改进了NaCl粒子的表面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其吸湿性能和硬团聚现象,改进流动性和分散性.
代梦艳胡碧茹张学骜吴文健
关键词:纳米SIO2颗粒表面改性团聚
镁粉对造雾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CAE(Chemical Eguilibrium and Application)软件对造雾剂的燃烧产物组成和燃烧反应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使用红外测温仪、高速摄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镁粉含量的造雾剂的燃温、燃速和燃烧残渣率进行了分析测试,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镁粉对于造雾剂燃烧反应过程以及成雾可见光遮蔽性能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平衡态燃烧产物中气相产物主要包括气化的氯化物和CO2、CO、H2O、H2等,凝聚相产物主要为Mg O。实验结果表明,镁粉对燃温、燃速的控制作用较大,对燃烧反应和凝结核的生成和核化过程有重要影响。镁粉含量增加到8%时,造雾剂的燃速迅速上升到1.26 mm·s^-1,燃温迅速升高到2000 K。当燃温达到1773 K以后,氯化物的核化过程顺利进行,成雾的可见光遮蔽性能逐渐变好。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在燃温的变化趋势以及燃烧产物组成方面较为符合,但理论值比实测燃温要高300-500 K,而燃烧残渣与理论计算的凝聚相产物含量方面有所差异,镁粉含量小于5%时,实测残渣率远大于凝聚相产物的理论值,而当镁粉含量大于6%之后,实测残渣率小于凝聚相产物的理论值。
代梦艳刘香翠闵娉婷方国峰刘江海陈春生张彤
关键词:镁粉燃烧反应燃烧产物
人造雾的红外遮蔽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针对当前红外无源干扰烟幕在宽广地域伪装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造雾剂造雾是实施大面积无源干扰的较佳方式.讨论了造雾剂造雾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造雾剂成雾的微物理特征和红外遮蔽效果.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较大、温度较低时成雾的含水量大,对可见光和红外的遮蔽效果较好.当可见光能见度<1m时,对25m处的人员靶标有较好的红外遮蔽效果,热像图上40m的人员靶标不能识别.
胡碧茹吴文健代梦艳吴晓森
关键词:无源干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