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恒志
- 作品数:48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水利工程更多>>
- 颈髓髓内神经鞘瘤1例
- 2020年
- 患者女,61岁,无明显诱因四肢无力1.5年,以右侧肢体为重,伴麻木感,加重2个月。查体:双侧小腿肿胀;右侧肢体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肢体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左上肢远端、右上肢、双下肢痛觉减退,右侧为著;双侧巴宾斯基征、右侧霍夫曼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I示C3~4水平椎管内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T2WI信号欠均匀,周围脊髓水肿增粗(图1A、1B),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图1C);考虑髓内病变(星形细胞瘤可能性大)。行C3~4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见髓内灰红色肿物,质地硬、韧、血运丰富,脊髓受压变薄呈纸样。病理:光镜下肿瘤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组成,以Antoni A区为主,见大量梭形瘤细胞呈栅栏样排列;Antoni B区瘤细胞少,胞浆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状(图1D)。病理诊断:(颈髓)髓内神经鞘瘤(intramedullary schwannoma,IS)。
- 邢千超王胜林仇恒志
- 关键词:脊髓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CT测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岁)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66岁,中位年龄43岁)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行MIP、MPR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短径,并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cm处下腔静脉CT值。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直接法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 cm处CT值为313.43±50.90HU远高于间接法的95.50±22.17HU。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下腔静脉的不同层面径线测量无明显差异,直接法成像管腔内造影剂浓度高于间接法,显示下腔静脉更好,测量结果为正确评估下腔静脉疾患提供参考数据。
-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张丹曹振东
- 关键词:下腔静脉多排螺旋CT
- 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基本原理和实用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所谓三维,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立体(容积)。三维的含义就是立体的信息集成。
- 仇恒志王胜林王淑贤赵健仪
- 关键词:CT三维重建
-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测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直接法成像所得下腔静脉各平面径线、CT值及图像质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进行对比,分析下腔静脉直接法CTP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平面的长径及短径并测量CT值,两名具有5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与间接法各平面所测得CT值分别为(232.57±59.45)、(278.10±80.00)、(360.32±92.13)、(466.78±100.71)HU,(122.45±16.10)、(107.10±13.32)、(92.46±12.93)、(88.23±12.62)HU,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法远高于间接法;图像质量直接法成像良及以上者占93.3%,远高于间接法成像56.6%。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切实可行且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法成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下腔静脉疾患。
-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张丹曹振东
- 关键词:下腔静脉64排螺旋CT
-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总结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的IFIS 84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髋关节116个(对照组)的MRI图像,通过轴位T1WI序列测量两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坐骨结节间距,并通过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序列观察股方肌形态及信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对照组IFS及QFS((2.36±0.47)cm、(1.58±0.39)cm)明显大于病例组((1.56±0.42)cm、(0.89±0.24)cm),对照组坐骨结节间距((10.51±1.53)cm)小于病例组((11.39±1.01)c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髋关节IFS与QF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3,P <0.05;坐骨结节间距与IFS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3,P <0.05。在IFIS患者中,股方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及水肿。所测全部数据中,中青年组IFS、QFS宽度((2.09±0.55)cm,(1.32±0.47)cm)均大于老年组((1.90±0.58)cm,(1.19±0.39)c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坐骨结节间距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S和QFS变窄,同时股方肌出现变形、水肿,是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典型MRI表现。
- 邢千超王胜林仇恒志白雪冬曹宏伟
- 关键词:髋部疼痛坐骨股骨
- 放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_2凋亡的诱导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放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不同剂量的X射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照射后48h收集细胞,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TUNEL染色显示,2Gy、4Gy、6Gy、8Gy剂量组AI高于假照射组,细胞经4GyX射线照射后具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X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
- 龚明玉刘海燕张力仇恒志孙瑞霞
-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
-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0
- 2002年
-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 孙贺徐达传陈铭锐向宇燕仇恒志王胜林
- 关键词:骶骨螺钉内固定
-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的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造影剂注射浓度、延迟扫描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优劣,获得最佳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对疑诊为下腔静脉疾患的56例患者行直接法CTV检查,随机分为8组。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延时扫描时间(30s)、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造影剂浓度分别采用1:2、1:4、1:6、1:9进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比较四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造影剂浓度(1:4~1:6)、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双期扫描,四个实验组延时扫描时间第一期分为采用20s、25s、30s、35s,于20s后行第二期延时扫描,比较25s、30s、35s、40s、45s各时期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按照四个等级评价各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造影剂浓度1:2、1:4、1:6、1:9所得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19.727,P<0.001),1:4、1:6组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延时扫描时间25s、30s、35s、40s、45s各期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22.262,P<0.001),30s^40s期得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结论:相同液体量(单侧200m L、造影剂注射速率相同(3.5~4.0m L/s)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最佳造影剂浓度为1:4~1:6、延时扫描时间为30s^40s,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万立野曹振东白雪冬吴薇娜
- 关键词:下腔静脉多排螺旋CT造影剂
- TCD与CT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闭塞中的比较分析
- 2009年
- 目的对比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速度等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的诊断结果与CT血管造影(CTA)狭窄程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及TCD对MCA诊断价值。方法将TCD诊断MCA狭窄、闭塞的患者47例共94支血管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血管形态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TCD峰值流速<140cm/s,CTA狭窄面积<49%占76.9%、CTA狭窄面积50%~69%占13.5%、CTA狭窄面积70%~99%占9.6%。TCD峰值流速140~180cm/s,CTA狭窄面积<49%占32%、CTA狭窄面积为50%~69%占60%、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8%。TCD峰值流速>180cm/s,CTA狭窄面积<49%占5.8%、CTA狭窄面积50%~69%占35.3%、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58.9%。TCD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狭窄程度有相关性(r=0.576)。TCD检测流速增高与CTA测量狭窄面积加重成正相关(除外闭塞)。结论TCD对MCA主干中度以上的狭窄诊断可靠性好。
- 白雪王枫刘会玲仇恒志林占峰刘震岳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CT血管造影大脑中动脉狭窄
- CTC检查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 2008年
- 仇恒志王胜林王淑贤赵健仪
- 关键词: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