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丰大双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高校
  • 4篇幸福观
  • 4篇教育
  • 3篇大学生
  • 2篇道德
  • 2篇德育
  • 2篇幸福观教育
  • 2篇视域
  • 2篇文化
  • 1篇大学生幸福观
  • 1篇大学生幸福观...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当代高校
  • 1篇当代高校德育
  • 1篇道德文化
  • 1篇德文
  • 1篇德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场
  • 1篇心理健康

机构

  • 10篇天津理工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11篇丰大双
  • 2篇于淼
  • 1篇于淼
  • 1篇林澎
  • 1篇王晓晖

传媒

  • 2篇未来与发展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中国商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体视域下MOOC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2015年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本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伴随信息全球化发展趋势,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本文试图站在学生主体视角上,结合当前信息全球化背景,就如何借鉴MOOC教学模式,整合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思考,探索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丰大双于淼
从物理境到心理场: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的转换被引量:1
2023年
思政课教学不能仅限于知识输出与输入,更需要学生积极心理和乐观情绪的参与。思政课教学效果更不能只看重书面分数反馈,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轨迹的记录与考察也应成为必要的参考指标。借助物理境、心理场等心理学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审视和反思当前思政课教学,探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有助于教师解放思想、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改进思政课教学策略,从而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丰大双于淼
关键词:心理场思政课
发展评价理论在工商管理专业德育思想培养中的应用
2016年
工商管理专业德育思想培养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教育培养效果,更是德育思想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发展评价理论"出发,简要分析发展评价理论的科学内涵,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尝试探讨其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德育思想培养中的应用问题,以期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德育思想培养水平提出有益建议。
丰大双于淼
儒家敬畏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被引量:4
2018年
儒家敬畏伦理思想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主张是人只有心存敬畏感,才能求得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和谐,方能过上善好的生活。当前,高校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德育正向引导效果有限,尤其是一些大学生盲从错误观念,敬畏感淡漠,导致其价值观迷茫、道德情感单一,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从儒家敬畏伦理思想中汲取合理成分,对改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丰大双
关键词:高校德育儒家道德文化
美国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18年
幸福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幸福,以实现个人人性上的满足感和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融合感的教育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幸福观是其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美国的幸福观教育以"关怀理论""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关注学生个体幸福情感的主观体验,将专业教育与生活渗透教育相融合,形成了特点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幸福观教育体系。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情况存在着客观的差异,但通过反思美国高校在幸福观教育过程中的成败经验,将其与我国高校幸福观教育实践相结合,对未来我国幸福观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丰大双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茶道文化中的休闲精神对高校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2019年
描述了人们在沏茶、赏茶、品茶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以“闲、隐、乐”为核心理念的茶道文化,阐释了中国茶道文化注重仪式感、贴近现实感、追求幸福感的休闲精神在高校幸福观教育中所起的重要教育意义。认为高校应通过增加真实有效的生活教育内容、搭建多层次的教育平台、构建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等方式,将各种倡导闲适感、提升参与感和获得感的教育活动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感受和体验幸福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丰大双
关键词:茶道文化幸福观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研究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充足的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之处是,尽管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扩大,但经费的投入却没能同步增长,普通高等教育公共教育经费...
丰大双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文献传递
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2
2016年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国际化涉及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人员交流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进行对比,试图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
王晓晖林澎丰大双
加强“90后”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12年
"90后"大学生是现阶段高校的主体,在这一群体中间存在着一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有着同时代"90后"学生的共性,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做到正确了解和分析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将对高校合理、规范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心理建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丰大双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生和谐校园
塞涅卡的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塞涅卡是古罗马帝国时代斯多葛学派晚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终其一生投身于罗马政治,更关心如何成为一个有德性且能够幸福生活的人,在西方政治史和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帝国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哲学家,塞涅卡拥有异于常人的丰富而又传奇的个人经历,他以一个政治家的立场和哲学家的视角言说了其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认为"幸福生活应该建立在德性之上";着重阐述了"幸福生活"与"健康心灵"、"正面情感"、"道德善好"、"适度财富"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个人自省以及劝导教育的重要性。其对"幸福"的独到理解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对改善我国当下社会上存在的金钱观扭曲、权力观错位,以及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树立全面、理性、科学的幸福观,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丰大双
关键词:塞涅卡幸福观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