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景林

作品数:78 被引量:97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2篇裂变径迹
  • 23篇新生代
  • 22篇年代学
  • 17篇抬升
  • 17篇热年代学
  • 14篇磷灰石
  • 10篇北缘
  • 9篇盆地
  • 9篇青藏高原
  • 9篇隆升
  • 9篇构造抬升
  • 8篇中新生代
  • 8篇晚新生代
  • 7篇地质
  • 7篇碎屑
  • 7篇碎屑颗粒
  • 7篇热历史
  • 7篇磷灰石裂变径...
  • 7篇临夏盆地
  • 6篇地层

机构

  • 75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台湾大学
  • 2篇江苏油田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78篇万景林
  • 29篇郑德文
  • 24篇李大明
  • 16篇张培震
  • 16篇李齐
  • 10篇王非
  • 9篇王瑜
  • 8篇袁道阳
  • 7篇王二七
  • 6篇朱文斌
  • 6篇向宏发
  • 5篇王伟涛
  • 5篇张秉良
  • 5篇舒良树
  • 4篇陈宣华
  • 3篇蒋荣宝
  • 3篇李传友
  • 3篇郑文俊
  • 3篇杨伟
  • 3篇刘瑞珣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7篇中国科学(D...
  • 5篇岩石学报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核技术
  • 3篇第七届全国同...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通报
  • 2篇2012年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3
  • 1篇199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
郑德文万景林张培震袁道阳李大明
关键词:临夏盆地裂变径迹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前的快速冷却事件及构造意义——^(40)Ar/^(39)Ar及FT热年代学制约被引量:6
2002年
对柴达木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和磷灰石分别进行了氩多重扩散域理论(MDD)模拟及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该冷却历史表明,30 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7.5~9.4℃/Ma),并伴随着去顶剥蚀作用,这可能和该地区的抬升活动有关,造成地壳厚度在这一时期增加。这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有关。
王非罗清华李齐万景林郑德文李大明王瑜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裂变径迹法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被引量:1
1993年
利用裂变径迹法测定了济阳坳陷第三系馆陶组至孔店组碎屑沉积岩的年龄,并将所测年龄与古地磁极性年龄、K-Ar法同位素年龄相对比,三者基本一致。利用这些测定数据,计算了2-2-18井东营组第二段至沙河街组第三段中部地层的沉积速率,对本区馆陶组底碑岩时代归疆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该成果为沉积地层划分、对比、油气藏形成机理的研究和生油岩埋藏成烃定量分析等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杜韫华戴贤忠王庆隆万景林
关键词:裂变径迹法石油地质
西秦岭北缘中生代构造活动的^(40)Ar/^(39)Ar、FT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7
2004年
钾长石MDD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西秦岭北缘地区存在2次区域性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为约230~210MaB.P.和约 140~120Ma B.P。约230~210Ma B.P.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反映西秦岭秦岭洋于印支期闭合,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以及随后造山带迅速褶皱、隆升事件;140~120Ma B.P.的快速冷却事件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以北的白垩纪盆地发育的时间一致,可能与西秦岭北缘隆升,同时其以北地区形成巨大的盆地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该事件与燕山运动主幕发生的时间一致,说明中燕山期我国东西部广大区域普遍存在一次构造运动。
郑德文张培震万景林李大明王非袁道阳张广良
关键词:MDD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3
2007年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黎敦朋赵越胡健民万景林李新林周小康杜少喜潘燕兵裴军令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西北缘
拉斯曼丘陵新生代剥露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
2007年
在西南极和横贯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裂谷和剥露作用非常普遍。但是,文献中很少记录东南极地区的新生代剥露作用。文中根据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质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历史的模拟,认为在东南极海岸边缘存在新生代的隆升和伸展作用,其年龄为始于(49.8±12)Ma。该年龄略晚于西南极裂谷系的启动年龄(约60-50Ma)。由于差异隆升作用,在拉斯曼丘陵地区发育了更新的正断层作用——拉斯曼丘陵拆离断层的新活动,其年龄为约5.4Ma。东南极周缘新生代裂谷和伸展作用的普遍存在,是冈瓦纳裂解以来大陆分离和印度洋形成的结果。
陈宣华马宗晋蒋荣宝万景林徐刚姜梅陈丹红
关键词:正断层新生代拉斯曼丘陵
祁连山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5
2010年
晚新生代祁连山开始隆升的时间是制约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以及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研究,获得祁连山北缘开始隆升的时间为约9.5Ma,隆升的速率为(0.5±0.1)mm/a,晚新生代以来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相关的缩短速率为(1.4±0.2)mm/a。本文得到的祁连山隆升的时间与"下地壳流动模型"和"地幔对流剥离模型"预测的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时间基本一致,也与中国大陆北方季风加强的时间基本一致。支持高原与约5~12Ma隆升并向周边扩展,引起西北季风加强的假说,但是不支持"陆陆斜向深俯冲消减模型"预测的祁连山南缘约11Ma隆升,北缘隆升时间晚于5Ma的预测。
万景林郑文俊郑德文王伟涛王志才
关键词:裂变径迹隆升速率祁连山北缘
中、新生代火山岩年龄测定中的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被引量:9
1999年
根据近20年的工作积累,本文了介绍中、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研究中不同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及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还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在年轻火山岩年龄测定方面的一些最新尝试,并利用一些成功的实例加以说明。指出各个测年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用,在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已经有可能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比研究,以求得到真实可靠的年龄结果。
陈文寄李齐李大明郑德文尹功明王非计凤桔万景林
关键词:同位素年代学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构造岩特征及FT测年
2008年
位于印支和扬子地块间的红河断裂带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该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古近纪)大型左旋走滑和后期(新近纪以来)的右旋走滑运动。断裂西南侧糜棱岩面理走向一般310°~320°,倾向北东,倾角60°~70°。由糜棱岩折叠层组成的鞘褶曲线理走向和倾伏方向都与拉伸线理平行。糜棱岩中擦痕及错动面极为发育,并兼有小型平卧褶皱及断面。
张秉良刘瑞珣向宏发万景林楚全芝黄雄南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构造岩测年断层糜棱岩扬子地块
祁连山北缘玉门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褶皱过程被引量:34
2006年
在我国西部致使玉门砾岩强烈褶皱变形的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中重要的一幕。祁连山北缘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前翼发育的生长地层为认识玉门砾岩褶皱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对这套生长地层及其内部渐进不整合几何形态和结构的详细填图以及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认为玉门砾岩的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龄可能由东南向西北变小,其底界年龄在牛胳套剖面约4Ma,在青草湾西剖面约3.55Ma。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在牛胳套剖面起始于约3Ma,沉积速率由约260m/Ma变为170m/Ma,在青草湾西剖面起始于约1.2Ma。结合构造变形的样式、强度及侵蚀程度推断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是以约7.8km/Ma的速率由东南向西北侧向扩展生长的。发育在背斜前翼的多个退覆-超覆生长楔表明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由3—4个活跃期和平静期组成。这反映了祁连山及其北部前陆盆地内褶皱逆冲席体向前陆方向的不断扩展生长过程,但并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整个祁连山或青藏高原多次垂直隆升的证据。
陈杰K. H. Wyrwoll卢演俦B. Krapez万景林刘进峰
关键词:磁性地层生长地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