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特点及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199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4例成年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B超确诊率为92.9%,CT确诊率为75.0%,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确诊率为100%.14例患者中有1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总管囊肿完整或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结果 随访10例(71.4%),平均随访36个月,未发现有恶变病例.结论 B超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首选检查,CT、ERCP、MRCP各有其诊断价值.手术为成年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方式,早期手术为关键,胆总管囊肿完整或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其首选手术方法.
- 丁志龙李文美宋军李向农刘斌
-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成人
-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两种切肝方法的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建立理想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非动脉化法建立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组分为两组:A组,右叶+三角叶+尾状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B组,中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 d生存率。结果 A、B组切肝时间分别为(11±3)、(14±3)min,P<0.01;术后发生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分别有2例、8例,P<0.05;术后3 d生存率分别为53%(21/40)、40%(16/40),P>0.05;断面出血、胆漏和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技术改良,可以以右叶+三角叶+尾状叶为供肝建立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 宋军丁志龙徐为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
- 关键词:肝移植小体积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EPS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22例患者共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分级和静脉功能评分等方法在术前、术后对患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情况、静脉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手术的近、远期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色素沉着减轻;26条肢体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患肢溃疡在2-6周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形成。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6(9.27±2.14)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CEAP临床评分比较,除色素沉着改善不明显外,其他临床表现如疼痛、水肿、静脉性跛行、皮下脂肪硬化和溃疡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EPS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是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 徐贵云丁志龙蒋厚文郝立俊陈闯
-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溃疡腹腔镜交通支离断术
- 经皮穿刺置管溶栓引流治疗腹壁血肿18例
- 2016年
- 腹壁血肿是一类特殊的腹壁损伤,临床上不多见.对于腹壁血肿,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保守治疗恢复较慢,手术治疗创伤较大,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经皮穿刺置管溶栓引流的治疗方法治疗18例腹壁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 陈闯丁志龙蒋厚文郝立俊徐震徐贵云
- 关键词:腹壁血肿引流治疗置管溶栓经皮穿刺腹壁损伤保守治疗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小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小移植肝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15d—PGJ2预处理组;(2)15d—PGJ2+GW9662组;(3)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检测术后6、24、72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检测术后24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肝组织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术后24h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比较,15d—PGJ2预处理组术后6、24、72h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术后24h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中TNF-α含量及MPO活性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术后24h,表现为明显的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炎症细胞浸润;15d—PGJ2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损伤轻微。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小移植肝术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宋军徐为丁志龙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移植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