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洁
- 作品数:42 被引量:214H指数:9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辨认体股癣30例临床分析
- 熊心猜陈玉娟刘婷丁小洁张浩侯秀芹
-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现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各种防治手段。方法对有关国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防治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手段包括基因治疗、药物治疗、血管外支架和物理治疗等。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转染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和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或RNA干扰技术使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失活。结论各种防治方法各有优、缺点,有些还存在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成为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最有效手段。
- 武国丁小洁时德
- 关键词:血管重建再狭窄
- 面部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于春水陈燕丁小洁眭维耻郗彦萍谭升顺
- 关键词: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面部自觉症状近亲结婚患者父母红色丘疹
- 一种皮肤科用药膏涂抹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膏涂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皮肤科用药膏涂抹装置,包括第一拨动夹、第二拨动夹和伸缩杆,所述第一拨动夹和第二拨动夹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拨动夹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挤压轴,所述第二拨动夹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挤压轴,...
- 丁小洁
- 文献传递
- 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和形态的研究
- 目的:研究脂溢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光线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患者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及形态的变化,探讨LC数量及形态变化与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关系以及与其良恶性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脂溢性角化病...
- 丁小洁
- 关键词:皮肤肿瘤朗格汉斯细胞细胞数量细胞形态
- 文献传递
-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168例老年带状疱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后遗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52例)和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116例)。对168例患者治疗康复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老年带状疱疹发病年龄、就诊时间、是否规范治疗、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等因素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内在关系。结果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大于60岁、就诊时间大于5 d、不规范治疗(单独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或调节免疫等治疗手段,未联合治疗2周)和合并有基础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结论发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带状疱疹患者,一定要及时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调节免疫等联合治疗,达到有效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减轻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病痛的目的。
- 陈燕丁小洁陈星王理熊心猜
-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口服依匹斯汀20 mg,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联合口服转移因子6 mg,每天2次,两组疗程4周...
- 熊心猜丁小洁邓利丽陈燕徐国林
- 关键词:依匹斯汀慢性荨麻疹
- 文献传递
- 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稳定,治疗后易复发。为了寻求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熊心猜丁小洁侯秀芹熊芬徐国林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疗效观察液氮冷冻扁平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病毒性皮肤病
- 水芹菜致接触性皮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水芹菜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机制、皮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所诊治的32例水芹菜致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外敷水芹菜至发疹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发病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主。发病时间2-22小时,平均8小时;临床表现为外敷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经抗组胺、抗炎及局部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结论:水芹菜会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症状重,对中老年人要防护宣教。
- 丁小洁于春水徐国林陈燕邓利丽
-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水芹菜
- 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和形态的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及形态变化与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关系,以及其与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角化棘皮瘤(KA)、光线性角化病(AK)、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各15份标本中CD1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标本中LC形态的变化,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各标本单位面积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K皮损中LC的数量略有减少(P>0.05),而KA、AK、BCC和SCC皮损中LC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SK、KA分别与AK、BCC和SC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皮损中LC的形态也发生明显变化,且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变化更为明显。结论LC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促进了皮肤肿瘤的发生,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LC的数量越少,形态变化越明显。紫外线辐射可能在这些皮肤肿瘤LC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 丁小洁熊心猜李惠眭维耻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皮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