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君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DNA损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流式细胞
  • 3篇乙烷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氯乙烷
  • 3篇二氯乙烷
  • 3篇1,2-二氯...
  • 2篇神经行为
  • 2篇神经行为功能
  • 2篇流式细胞术检...
  • 2篇H2AX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蛋白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神经行为功能...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作者

  • 6篇黎君
  • 3篇王菁
  • 3篇宣志强
  • 2篇杨军
  • 1篇吴寿明
  • 1篇路艳艳
  • 1篇郦依华
  • 1篇骆名进
  • 1篇赵尧贤
  • 1篇白继丽
  • 1篇杨锦蓉
  • 1篇俞顺飞
  • 1篇李雪芝
  • 1篇吴炜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二甲基甲酰胺对人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激活的影响。方法以0,6.25,25,100 mmol/L的DMF染毒正常成人肝细胞12 h,100 mmol/L的DMF染毒肝细胞0,3,6,12 h,应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法)观察Caspase-3激活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Caspase-3原酶形式(Procapase-3)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各染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mmol/L染毒组Caspase-3激活水平最高,灰度比值为0.55,各染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4,P<0.01);随着染毒时间增加,Caspase-3激活水平逐渐增加,12 h染毒组灰度比值最高,达0.4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1,P<0.01)。结论 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DMF致人肝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呈现良好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宣志强杨锦蓉路艳艳李雪芝黎君王菁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职业性铅暴露与DNA损伤关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γH2AX识别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职业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电瓶车蓄电池厂67名工人和厂外70名对照人群基本资料,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内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饮酒、工龄对职业铅暴露工人DNA损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对照组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0.430、-0.391,P<0.05),铅暴露高浓度组平均荧光强度与血铅、δ-ALA存在相关性(r=0.621、-0.697,P<0.05)。结论职业铅暴露可能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FCM可作为DNA损伤水平检测的快速简捷方法运用,用于大样本快速的DNA损伤水平监测。
胡小军骆名进黎君杨军王菁
关键词:DNA损伤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1,2-二氯乙烷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2-二氯乙烷(1,2-DCE)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可行性及1,2-DCE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方法提取某制鞋厂接触1,2-DCE的工人21例(接触组)和该厂未接触l,2-DCE的工人27例(内对照组)及某海岛非职业接触有害因素居民28例(外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FCM法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用不同浓度(5、10、20和30μmol/L)的l,2-DCE分别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染毒0.5、1.0h,采用FCM法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接触组工人DNA损伤率(4.05%±2.55%)明显高于内对照组工人(1.97%±1.40%)和外对照组人群(0.23%±0.13%),内对照组明显高于外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3.33±3.01)与内对照组(2.07±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工人DNA损伤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染毒0.5h时,20、30μmol/L染毒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染毒1.0h时,20、30μmol/L染毒组的DNA损伤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10、20、30μmol/L染毒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2-DCE具有遗传损伤作用,FCM法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有效方法。
黎君郭颖燕吴炜白继丽宣志强杨军王菁
关键词:二氯乙烷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
1,2-二氯乙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人群调查
黎君
关键词:DNA损伤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流式细胞术检测家具企业混苯接触工人DNA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家具企业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2名混苯接触组和30名餐饮业对照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结果:混苯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工龄组工人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γH2AX分析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宣志强黎君赵尧贤郦依华吴寿明俞顺飞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混苯淋巴细胞DNA损伤
1,2-二氯乙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人群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及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研究
目的: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接触1,2-二氯乙烷(1,2-DCE)作业工人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使用1,2-DCE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毒后DNA的损伤。用中文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软件检测接触1,...
黎君
关键词:淋巴细胞DNA损伤神经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