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陶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检测方法。方法:用HCMVpp65抗原血症法及荧光定量聚会酶链反应(FQ鄄PCR)法检测24例患儿34份血浆及多形核白细胞(PMNLs)标本。结果:HCMVpp65抗原血症法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0%;FQ鄄PCR法检测PNNLs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60%;血浆FQ鄄PCR法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50%。同一份血标本其血浆中的HCMVDNA拷贝数低于PMNLs,使得血浆FQ鄄PCR法在HCMV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滞后现象。动态观察发现HCMVpp65抗原血症法与FQ鄄PCR法检测的PMNLs结果与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过程有较好的符合率。结论:HCMVpp65抗原阳性与HCMV活动性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疗效的观察指标。HCMVpp65抗原血症法与FQ鄄PCR法可作为临床诊断HCMV症状性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方法。
- 彭奕冰高正仪季育华刘明黄陶郭红梅
-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 早期监测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低基质磷酸化蛋白 (pp6 5 )抗原血症检测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对不同人群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 用 2种方法对从不同人群 (共 10 6例 )中收集的 2 0 4份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 HCMVpp6 5抗原血症与血浆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84 .8% ,相关性很高 (r=0 .86 1) ;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 (PMNLs)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79.8%。6例骨髓移植患者有 5例均在术后 30~ 5 0d间出现HCMVDNA拷贝数增加 ,同一时间PMNLs中HCMVDNA的拷贝数高于血浆 (81 7% )。免疫状况不同群体间HCMV激活程度不同 ,但无论有无免疫能力 ,有症状HCMV感染者HCMVDNA拷贝数平均值(7.71× 10 3 /ml)与HCMVpp6 5抗原阳染细胞数平均值 (10 4个 / 2× 10 5)均大于无症状HCMV感染者(1 5 3× 10 2 /ml;2 7个 / 2× 10 5)。结论 FQ PCR方法对监测低水平HCMV复制更为敏感 ,但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对HCMV病的预测以及对抗HCMV药 (更昔洛韦 )的敏感性均高于DNA检测。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对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
- 李敏季育华彭奕冰支立民刘明黄陶潘宁赵缜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聚合酶链反应PP65抗原血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条形码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6
- 1995年
- 条形码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董永勤,邬鹏程,黄陶,贺根兴,祝敏,陈康妹,周玲珠,邓素珍,沈韵,王文冠随着临床检验的进一步自动化、电脑化,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商品条形码已不再是商贸领域中的"专利"。把条形码从商...
- 董永勤邬鹏程黄陶贺根兴祝敏陈康妹周玲珠邓素珍沈韵王文冠
- 关键词:条形码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病人中出现“返祖纤维”的免疫荧光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smusculardystrophy,DMD)病人的免疫荧光检测中出现“返祖纤维”现象的可能机制。方法:对病人的肌肉组织行免疫荧光检查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抗体,并同时对病人DMD基因中的25个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21例病人中有5例出现“返祖纤维”现象,即在免疫荧光检测中有单个或一小簇肌纤维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表现。多重PCR检测该5例病人,其中3例有外显子缺失。结论:“返祖纤维”现象提示:病人的个别肌纤维可能存在完整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表达,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DMD发病机制。“返祖纤维”现象可用来评估病人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于文吴华成樊绮诗陈生弟黄陶黄婷沈帆霞
- 关键词:免疫荧光肌营养不良蛋白分子生物学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基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者的缺失部位处于DMD基因的 5′端。结论 我国DMD或BMD患者DMD基因的缺失热点主要位于该基因的中央部位 。
- 樊绮诗崔杰峰夏玉卿黄陶孟渊潘瑞福李建平
- 关键词:多重PCRDMD/BMD基因缺失肌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