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病毒
  • 7篇熊猴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抗体
  • 6篇肝炎
  • 6篇HBV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吸毒
  • 5篇肝炎病毒
  • 4篇血清
  • 4篇血清学
  • 4篇人乙型肝炎
  • 4篇人乙型肝炎病...
  • 4篇吸毒人群
  • 4篇免疫
  • 3篇乙肝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13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约翰·霍普金...
  • 1篇崇左市疾病预...

作者

  • 22篇黄达春
  • 10篇刘伟
  • 9篇梁富雄
  • 9篇黄果勇
  • 8篇陈杰
  • 8篇王树声
  • 8篇葛宪民
  • 8篇刘伟
  • 6篇郭宁贞
  • 4篇陈杰
  • 4篇李荣健
  • 4篇杨玉英
  • 4篇梁绍伶
  • 3篇刘帅凤
  • 3篇黎锋
  • 2篇崔君兆
  • 2篇韦燕芳
  • 2篇刘明团
  • 2篇赖声汉
  • 2篇韦凯

传媒

  • 4篇广西预防医学
  • 4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1
  • 1篇1990
  • 8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猴实验感染人乙肝病毒的动态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项研究选7只无自然感染HHBV的健康熊猴,实验感染HHBV。在这批熊猴出现血清学阳性的证据后,对其做肝活检(分早、中、晚期),经光、电镜动态病理学观察,并结合组化、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等法定位检测肝细胞内HHBV标志物。结果各猴肝脏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的动态变化与乙肝病人相似;并在猴肝细胞内定位检测出HBsAg、HBcAg和HBV-DNA复制,建立了理想的乙肝模型。
葛宪民黄果勇刘伟陈杰蒋云志黄达春李荣健
关键词:熊猴乙型肝炎免疫组化
全文增补中
人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红面猴初报被引量:1
1991年
选用无自然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红面猴4只,其中2只实验感染人HBV后,进行血清学检测SGPT(改良赖氏法)、HBV标志物“两对半”(RPHA法、ELISA法、SPRIA法)、HBV-DNA(斑点分子杂交法)、乙肝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并通过猴肝组织活检进行光、电镜动态病理学观察,以及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法检测肝细胞内的HBsAg、HBcAg和HBV-DNA。实验猴SGPT、HBsAg、抗-HBc、抗-HBs、HBV-DVA和Dane颗粒阳性,其中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为52和133周;并发现猴肝组织由急性肝炎发展为慢迁肝的病变,与乙肝病人的病变相同,同时在肝细胞内检出HBV标志物。
葛宪民黄果勇陈杰蒋云志黄达春刘伟王树声
关键词:乙肝病毒HBV
艾滋病防治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黄达春吕元聪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辅助性T淋巴细胞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血制品
熊猴实验感染人HBV的血清学研究
1989年
本文对七只熊猴实验感染人HBV的血清学进行了研究,采用了4种方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生化学指标。结果表明RPHA、ELISA、SPRIA及斑点杂交法,分别在猴血清中检出HBsAg、抗-HBC和HBV-DNA,生化学指标也呈现持续的异常升高,这些结果除了证实动物实验感染模型的成功外,也对熊猴血清中HBV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敏感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黄果勇黄达春葛宪民陈杰刘伟蒋云志王树声
关键词:熊猴HBV血清学生化学指标斑点杂交动物模型研究
人乙型肝炎病毒红面猴实验感染模型初报被引量:1
1991年
选用无自然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红面猴(Macaca speciosa)4只,其中2只经实验感染人HBV后,作了血清学检测:SGPT(改良赖氏法)、HBV标志物“两对半”(RPHA法、FLISA法、SPRIA法)、HBV-DNA(斑点分子杂交法)、乙肝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并取肝组织活检,进行光、电镜动态病理学观察,以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法检测肝细胞内的HBsAg、HBcAg和HBV-DNA。2只猴血清均检出SGPT、HBsAg、抗-HBc、抗HBs、HBV-DNA和Dane粒子阳性,其中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为52和53周。2只猴肝组织均出现由急性肝炎发展为慢迁肝的病变,与乙肝病人的病变相同,在肝细胞内检出HBV标志物。接种后28周的阳性血清传代给对照组中的1只健康红面猴,可惜该猴死于中毒痢,观察期仅8天,7天内血清HBV标记物及SGPT均呈阳性。
葛宪民黄果勇陈杰蒋云志黄达春刘伟王树声
关键词: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电镜观察
广西HIV感染流行分析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对广西HIV感染流行进行分析 ,了解广西HIV感染在广西的流行特点 ,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结果和历年预测HIV感染数进行分析。结果静脉吸毒是目前广西HIV感染的主要流行传播模式。经过11年的时间 ,广西HIV感染的流行从局部流行到广泛流行。
刘伟陈杰李志军李荣健梁富雄朱秋映梁绍伶杨进业郭宁贞黄达春
关键词:HIV静脉吸毒流行病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绝对计数及CD_4/CD_8比值调查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初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人群外周静脉血CD3 、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的参考范围。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FACSCalibur,FCS)、三色免疫荧光试剂和绝对计数管 (TnTEST/Tru COUNT) ,检测 110名广西健康成年人 (16~ 5 6岁 )静脉全血CD3 、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 ,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的差别。结果  110名健康成年人检测结果平均值 :CD3 为5 2 4± 5 4 1,CD4为 82 3± 30 5 ,CD8为 6 0 1± 2 4 8,CD4/CD8为 1 4 9± 0 5 3。进一步分析发现 ,CD4和CD4/CD8在民族分布上 (汉族 79名、壮族 31名 )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这次初步建立CD3 、CD4、CD8T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正常参考范围 ,对于指导广西的艾滋病诊断及治疗工作有重要意义。
刘帅凤刘伟陈杰梁富雄郭宁贞黄达春黎锋于晓方赖声汉李杰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CD4/CD8比值
抗登革Ⅱ型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建立及应用
1989年
登革热是东南亚地区由虫媒病毒引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在1985年~1987年间曾连续发生登革热Ⅱ型病毒的暴发流行。由于登革病毒具有型间和组间的共同抗原,所以用一般的动物免疫血清或免疫腹水抗体鉴定分型时,有相当的交叉反应。为了提高登革热病毒型诊断的特异性,克服型间交叉反应,我们于1987年开展了登革热Ⅱ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刘明团王树声崔君兆黄达春邵也常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熊猴实验感染人HBV的血清学表现类型被引量:1
1989年
尽管乙型肝炎病毒(HBV)黑猩猩、树(鼠句)动物模型有所报导,但对其产生的血清学反应类型详细分析研究的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在选用熊猴实验感染人 HBV获得复制成功的模型后,对其血清学表现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动物熊猴(Maca(?)a assameniss)7只,体重1.5~3.5kg。
黄果勇葛宪民陈杰黄达春刘伟蒋云志王树声杨玉英
关键词:熊猴HBV血清学反应肝活检乙肝患者血清
一例熊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四年的血清学及肝组织光、电镜观察报告被引量:1
1989年
文献报道,可用黑猩猩、猕猴、长臂猿、树鼩等灵长类动物作为乙型肝炎研究的动物模型。目前认为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比较敏感的动物是黑猩猩,但是黑猩猩来源极少,价格昂贵,难于满足需要。为此,探讨发现更理想的动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实验中发现1只熊猴的血清中存在人HBV的核心抗体,且在注射乙肝病人血清攻毒后该熊猴血清出现HBV表面抗体,肝活检发现肝细胞内存在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理变化,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此现象持续4年41天。熊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的报告,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杨玉英何启君黄果勇黄达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熊猴血清学核心抗体表面抗体HBSAB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