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标
- 作品数:129 被引量:56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马尔尼菲青霉病9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并发艾滋病(AIDS)84例,非AIDS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损、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咳嗽等。并发AIDS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损泛发,且有坏死。93例患者中CD4^+细胞下降84例,临床标本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液、组织或脓液、骨髓。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单独或联合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最佳。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PSM好发于AID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肯定;合并AIDS的PSM患者与非AIDS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 庄晓晟梁伶黄绍标刘燕芬罗虹李菊裳韦高吴易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艾滋病
- 抗病毒治疗后HIV/AIDS病人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和ART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的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19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4.7%(18例);HIV/AIDS病人组30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3.3%(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_4细胞≥350个/μL组HIV/AIDS病人23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5.7%(22/23);CD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7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85.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CD_4细胞≥35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血清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51.24mlU/mL,CD_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37.6ml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37)。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ART后,CD_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病人,对乙肝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严重免疫抑制的HIV/AIDS病人,为提高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效果,较好的接种时机可选择在ART后且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
- 刘燕芬黄绍标韦贞伟董文毅黄金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
- 晚期艾滋病合并青霉菌病1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乏力和头面部皮疹多见。B超可见肝脾肿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CD4T细胞<50/μl。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达94.3%。治疗分为症状期、维持和预防复发治疗,好转出院率分别为81.5%、96.1%和88.0%。结论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和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ALT升高、CD4<50个细胞/μ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该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 黄绍标汤卓兰江刘燕芬秦英梅谢志满欧汝志谢宁
-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 9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谢志满黄绍标杜丽群李雪琴欧汝志刘燕芬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PSM
- 机器学习法在HIV感染者功能磁共振成像中DC值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运用基于机器学习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究度中心性(DC值)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27例(HIV组)和正常志愿者14名(对照组)。以神经心理测评(NP)测验为参考标准,将HIV组分为HAND组和非HAND组。经磁共振扫描后所得图像使用DPARSF和PRoNTo软件行后处理。结果DC指标在HIV组与对照组差异贡献最大的十个大脑区域依次是右旁中央小叶、左旁中央小叶、右枕上回、右辅助运动区、右楔叶、左楔叶、左顶上回、左楔前叶、左辅助运动区、右中央后回。DC指标对区别HAND组及非HAND组有意义。左楔前叶、楔叶、右枕上回、右辅助运动区的DC值与部分临床血液学、临床量表、认知评分及认知分组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DC值为临床诊断HAND提供客观的标准,对降低HAND的发生和发展可起一定的作用。
- 符丹卉邓文娟丁茜琳金观桥赵阳黄绍标吴念宁苏丹柯
-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 HAART阻断HI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39例HIV感染的孕妇,在孕13~38周前给予HAART,如CD4^+T淋巴细胞〈200/mm^3的孕妇在孕早期也尽早用药,孕前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孕期则继续正在使用的方案,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婴儿出生后给予联合抗病毒药物预防。婴儿出生后4—6周和4月龄分别进行HIV-1 DNA检测,12~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判断婴儿的HIV感染情况。结果随访至2009年6月,39例婴儿年满12~18月龄,HIV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其中13例婴儿12月龄检测HIV抗体结果阴性,26例婴儿18月龄检测HIV抗体结果阴性);有24例(61.54%)婴儿进行HIV-1 DNA检测,其中有22例检测结果二次阴性,有2例检测结果一次阴性一次阳性,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HIV母婴传播率为0。结论HIV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HAART是安全可行的。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可明显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 庞俊黄绍标
-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 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HIV/TB病人),在标化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同期HIV阴性的TB病人作对照,选择16个可能对发生药物性肝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观察条件的HIV/TB病人共369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2.8%(84例);HIV阴性的TB共350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13.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TB组治疗失败47例,其中与药物性肝炎相关占63.8%。单因素分析HIV/TB病人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体质量减少、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既往有肝损伤病史、血清蛋白降低、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途径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减少、既往有肝损伤病史、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预后影响大;HIV感染后体质下降和免疫异常是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 吴念宁陈万邹俊彭智鹏谢志满黄绍标李伟新卢祥婵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结核药物性肝炎
- 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病12例被引量:1
- 2005年
- 姜春华黄绍标张联庆
- 关键词:马尼菲青霉病艾滋病
- HIV/HCV合并感染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以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rival therapy,HAART)为主的综合措施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HI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给HIV/HCV合并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为AZT+3TC+EFV或AZT+3TC+NVP,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预防HIV母婴传播。结果 21例婴儿中有8例年满12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13例年满18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母婴传播率为零。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的孕产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HI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与单纯HIV感染母婴阻断效果相比较效果相似。
- 庞俊黄绍标潘莲花刘冬梅韦淑珍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9例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状况。方法:收集189例(HIV/AIDS)并发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病原学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发病患者以无业及农民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出现肺外结核比例高。痰抗酸杆菌检测痰涂阳率为25.9%,痰培阳率为36.2%。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群主要为低收入者,需要加大医疗补助。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出现肺外结核比例高,痰抗酸杆菌检测阳性率低,诊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
- 欧汝志黄绍标
- 关键词: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