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巍
- 作品数:49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异功散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脾虚大鼠模型肠吸收动力学变化及其陈皮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脾虚大鼠模型探讨异功散中陈皮对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变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是否与P-gp蛋白外排作用有关。方法分组设计加入P-gp蛋白激动剂利福平与抑制剂维拉帕米,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30只),予以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脾虚模型后将模型组分为异功散组(Y组)、去陈皮异功散组(Y-C组)、异功散利福平组(Y+R组)、去陈皮异功散利福平组(Y-C+R组)、去陈皮异功散维拉帕米组(Y-C+V组),以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为指标成分,进行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采用HPLC-MS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并计算肠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与吸收速率常数(K_(a))。结果与Y组相比,Y-C组中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在多个灌流时段的P_(eff)显著降低,Y+R组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的P_(eff)和K_(a)在多个灌流时段降低,表明陈皮促进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肠吸收且该作用与P-gp蛋白活性有关,但未能影响人参皂苷Rg1的肠吸收;与Y-C组相比,Y-C+V组中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使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在多个灌流时段P_(eff)显著升高,而Y-C+R组中P-gp蛋白激动剂利福平使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的P_(eff)和K_(a)在多个灌流时段显著降低,说明无陈皮干预下,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也可能是P-gp蛋白的底物。结论异功散中陈皮通过发挥抑制P-gp蛋白活性的类维拉帕米作用来促进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肠吸收。
- 沈龙宇朱昕昀胡宇韦祎黄巍
- 关键词:异功散肠吸收动力学P-GP蛋白
- 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芍药苷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16∶84),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μL,以核黄素为内标物。结果: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1~1.0 mg·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0.01 mg·L-1。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3.9%,平均回收率101.3%。大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后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max)(0.363±0.080)mg·L-1,达峰时间(Tmax)(0.276±0.084)h,吸收速率常数(Ka)(30.905±10.114)h-1,末端消除速率(Ke)(1.638±0.181)h-1,半衰期(t1/2)(0.501±0.038)h,清除率/绝对生物利用度(CL/F)(69.846±4.624)L·h-1·kg-1,表观分布容积/绝对生物利用度(Vz/F)(36.521±12.287)L·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0.356±0.024)mg·L-1·h。结论: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率快、分布容积大、生物半衰期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研究药物配伍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和血府逐瘀汤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黄巍熊伟唐灿毛旭华张丰华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芍药苷药代动力学核黄素
- 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方剂作为'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历来也被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学生后期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认为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方药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其重点,并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作相关探讨,指出方剂作为“理...
- 刘兴隆余成浩贾波张晓丹张丰华黄巍叶俏波文跃强胡鹏陈西平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癫痫模型大鼠急性期和慢性期海马神经元miRNA表达谱及生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癫痫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病机制,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癫痫干预的效应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模型组、急性期给药组、慢性期模型组、慢性期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模型,造模后1~7天为急性期,8~30天为慢性期。造模成功1天后急性期给药组和慢性期给药组大鼠给予浓度为1. 548 g/ml半夏白术天麻汤2 ml灌胃,急性期给药组灌胃7天,慢性期给药组灌胃30天。其余3组给予2 ml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大鼠5只和急性期模型组、急性期给药组大鼠10只一般行为学观察7天并取脑组织;正常对照组大鼠剩余5只和慢性期模型组、慢性期给药组10只一般行为学观察30天并取脑组织。运用miRNA芯片分析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miRNA表达谱,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靶基因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各组间大鼠海马组织中部分差异基因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一般行为学观察和HE染色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抑制癫痫发作程度和频率的作用,并具有减轻和改善癫痫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作用,慢性给药组病理改善更好。急性期模型组和慢性期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得到10个重叠差异基因。两模型组前10位的通路中有3条重叠,即糖胺聚糖生物合成、长时程增强、赖氨酸降解。选取4个重叠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与急性期模型组比较,急性期给药组4个重叠mi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慢性期模型组比较,慢性期给药组rno-miR-146a-5p下调,rno-miR-218a-5p上调(P <0. 05)。结论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长时程增强效应、赖氨酸降解均可能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半夏白术天麻汤有可能是通过调节相关miRN
- 田茸舍雅莉张晓琳张天娥黄巍蒋萃李白雪
- 关键词:癫痫半夏白术天麻汤海马神经元微小RNA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含量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建立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主要成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值为3.0)(45:55),检测波长296nm。结果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华蟾酥毒基在进样量0-5.86μg(r=0.9998),脂蟾毒配基在进样量0-5.88μg(r=0.99997)线性关系良好,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2.2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救心软胶囊中蟾酥的质量控制。
- 左玲玲黄巍唐灿
- 关键词:蟾酥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高效液相色谱法
-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作为一种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其治疗策略仍需继续探索。动物模型是疾病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建立与人类UC发病机制、病理表现类似的动物模型有利于对该疾病进行充分研究。本文梳理了UC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发现化学药物诱导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UC造模方法;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或基因敲除诱导的自发性结肠炎则是未来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方向;评价UC动物模型造模结果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探索。
- 胡宇兰昀羲陈晓晓熊伟唐宋琪贾波黄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发病机制基因敲除评价指标
- 引经药配伍对血府逐瘀汤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伍引经药桔梗、牛膝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病理形态学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J ApoE^(-/-)小鼠随机分出6只为空白组,余下小鼠采用腹腔注射亚临床剂量LPS(4ng·kg^(-1))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并按体重排序法进行如下分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血府逐瘀汤减牛膝组、血府逐瘀汤减桔梗组、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组,造模期间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方、血府逐瘀汤减桔梗方、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方灌胃干预28 d。肝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组可降低小鼠肝脏肿胀程度;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组肝组织脂肪变性与小叶炎症评分略有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组比较,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组的肝脏组织脂滴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改善NAFLD模型小鼠中性粒细胞浸润,从病理上改善肝组织的损伤,其中引经药牛膝、桔梗在预防NAFLD中起到明显增效作用。
- 董波蔡飘宋丽刘嘉欣唐宋琪黄巍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引经药
- 血府逐瘀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名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近年来对血府逐瘀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取得了诸多成果。通过查阅近20年的文献,对血府逐瘀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进行总结。
- 童继威宋丽刘兴隆唐宋琪黄巍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 血府逐瘀汤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应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预防-空白(C-P)组、预防-模型(M-P)组、预防-血府逐瘀汤(X-P)组、治疗-空白(C-T)组、治疗模型(M-T)组、治疗-血府逐瘀汤(X-T)组。并采用高脂饲料联合亚临床剂量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建立ApoE-/-小鼠NAFLD模型,造模期间或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15 g/kg灌胃干预4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测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检测全血CD14+CD11b+Ly6G+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浆角蛋白趋化因子(KC)、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MIP-2含量。结果血府逐瘀汤可明显减少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减少了外周血中CD14+CD11b+Ly6G+细胞数量(P<0.05),降低了肝组织和外周血中MIP-2、KC含量(P<0.05),但对肝组织中MPO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血府逐瘀汤对高脂饲料联合亚临床剂量LPS腹腔注射构建的ApoE-/-小鼠NAFLD模型的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具有防治作用,预防作用优于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中性粒细胞趋化密切相关。
- 宋丽唐宋琪童继威蔡飘刘嘉欣任雪交黄巍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非酒精性脂肪肝脂多糖中性粒细胞微炎症状态
- 桔梗、牛膝对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血府逐瘀汤中引经药桔梗、牛膝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治疗组60例口服血府逐瘀汤,每次150ml,每日3次;对照组60例口服缺引经药桔梗、牛膝的血府逐瘀汤,每次150ml,每日3次。连续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和血脂分析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58.34%。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减停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5%。治疗组胆固醇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缺少桔梗、牛膝的血府逐瘀汤组,得出引经药桔梗、牛膝能够影响血府逐瘀汤临床疗效的发挥。
- 梅建伟于海艳黄巍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桔梗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