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星

作品数:34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软土
  • 7篇各向异性
  • 7篇荷载
  • 7篇本构模型
  • 6篇沉降
  • 5篇地基
  • 5篇黏土
  • 5篇交通荷载
  • 5篇本构
  • 4篇地震
  • 4篇软土地基
  • 4篇土地基
  • 4篇公路
  • 3篇岩土
  • 3篇砂土
  • 3篇公路软土
  • 3篇边界面
  • 3篇边界面模型
  • 3篇长期沉降
  • 2篇弹塑性

机构

  • 2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5篇同济大学
  • 13篇重庆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西北第二民族...
  • 2篇华东建筑设计...
  • 2篇二滩水电开发...

作者

  • 34篇魏星
  • 14篇黄茂松
  • 13篇王刚
  • 7篇张建民
  • 3篇王刚
  • 2篇王卫东
  • 2篇虎旭林
  • 2篇廖俊展
  • 1篇常志旺
  • 1篇金波
  • 1篇王刚
  • 1篇富海鹰
  • 1篇张宏博
  • 1篇李志毅
  • 1篇邱畅
  • 1篇任青
  • 1篇高广运
  • 1篇冯世进
  • 1篇陈锋
  • 1篇李兴照

传媒

  • 10篇岩土工程学报
  • 7篇岩土力学
  • 3篇路基工程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高教学刊
  • 1篇第六届全国青...
  • 1篇全国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上部结构作用的闸坝地基液化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液化判别的对比应力法和动力反应分析,对某闸坝工程进行了考虑上部结构作用的地基液化评价。复杂应力状态下砂土的液化判别条件是该分析方法的关键。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地基的静动应力场以反映上部结构与地基的静动力相互作用。通过详细的原位勘探和室内静动力试验,以得到地基土的静动力变形特性和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的抗液化应力比曲线。该方法可以给出地基抗液化安全系数的分布,比规范简化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更能合理地反应结构-地基系统的具体边界条件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能更具针对性地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王刚魏星
关键词:水工结构液化动力反应分析闸坝相互作用
循环三轴应力路径下钙质砂颗粒破碎演化规律被引量:24
2019年
钙质砂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海区域,是吹填造陆的重要材料。钙质砂颗粒容易破碎,使得其力学特性相比于普通的陆源硅质砂有显著差异。对取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某岛礁的钙质砂开展了三轴排水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围压、循环应力比、循环振次对钙质砂颗粒破碎发展过程的影响。在试验所采用的围压范围内,钙质砂在固结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破碎较少,但是在随后的循环剪切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颗粒破碎。在循环剪切作用下,钙质砂的颗粒破碎形式主要是尖角的磨损,剪切后试样的颗粒中出现了一些碎屑和微细颗粒,大颗粒的棱角有一定程度的磨圆,但粒径无明显减小。在常围压下的等幅循环剪切中,颗粒破碎程度随着循环剪切次数的增大而增加,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可以采用对数曲线来描述相对破碎指数的发展过程。再考虑围压和循环应力比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了一个描述颗粒破碎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王刚王刚魏星
关键词:钙质砂
压实黏土剪切带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针对中国在建和拟建的300m级高堆石坝心墙黏土(尤其是接触黏土)在大剪切变形、高水头作用下渗透安全性评价的重大需求,采用新研发的土体环剪渗透试验装置对某高堆石坝心墙黏土进行了系列竖向压缩-环向剪切-径向渗流试验,测定了不同压实密度的黏土剪切带在不同竖向压力下导水系数随剪切位移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压实黏土在大剪切变形过程中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在高竖向压力下,剪切带在剪切过程中被压缩得更密实,其导水系数在剪切过程中并不增大,剪切带在经历大剪切变形后仍具有良好的抵抗渗流的能力。在低竖向压力下,剪切带内土体破碎、错动、形成空隙,从而导致其导水系数急剧增大。对于所用的黏土,压实过程导致的前期固结压力可以粗略作为判别产生剪切渗漏带的门槛应力值。超固结的压实黏土易产生剪切渗漏带的试验发现,比目前传统的水力劈裂假设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判别坝体中集中渗漏发生的条件及部位。
王刚王刚魏星魏星
关键词:导水系数剪切带渗流试验超固结黏土心墙
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神经网络岩土本构模型被引量:1
2004年
针对岩土类材料本构关系复杂的情况 ,采用BP网络建立了其本构模型 ,并从神经网络隐层的本质特征出发 ,对样本数据 (应力和应变信息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特征抽取 ,以确定隐层节点数目 .算例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并具有较直观的物理意义 ,可为样本的选取提供指导作用 .
魏星黄茂松虎旭林
关键词:岩土本构模型前向神经网络
多轮组车辆荷载下公路地基的附加动应力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移动集中点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动应力的理论解,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移动圆形均布荷载下地基的附加动应力。将交通荷载简化为移动的均布圆形荷载,对比分析了荷载作用半径、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附加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基和深层地基中的附加动应力分布规律有所差异;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中各应力分量的影响规律与地基深度密切相关;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曲线具有良好的归一化规律。在单个轮轴荷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叠加法对多轮组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动应力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应力的叠加效应和荷载移动速度效应对深层地基的影响较浅层地基更为显著;多轮组车辆荷载作用下,应力路径形式变得更为复杂。
魏星王刚
关键词:地基
富水软岩隧道突泥塌方及地层沉降的模型试验被引量:26
2012年
在富水软岩地层中修建隧道容易出现突泥塌方,对施工及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北岗隧道围岩强度低且地下水丰富,在施工中多次遇到突泥涌水现象,出现了围岩大面积坍塌、地表开裂、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灾害问题。以北岗隧道为原型,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再现了该隧道的破坏现象,研究了隧道突泥塌方的影响因素、破坏规律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地表未出现裂缝时,隧道开挖导致的地表和地层内部变形可以采用Peck的正态分布曲线描述;(2)涌水是造成隧道围岩发生严重坍塌的根本原因;(3)隧道破坏从拱顶开始,呈拱形破坏型式;(4)地表的两条主裂缝在隧道塌方初期形成,塌方对地表沉降和裂缝的主要影响区域位于两条主裂缝之间。
魏星沈乐陶志平
关键词:模型试验软岩隧道塌方沉降
两种因素对膨润土与砂混合试样胀缩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0年
膨润土与砂混合试样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的胀缩体变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胀缩体变两个分量。对击实膨润土与砂混合试样开展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应力和干湿路径(即两种因素)对体变分量及干湿循环稳定状态的影响规律:①竖向应力增加将降低可逆性体变分量增大不可逆性体变分量的累积;②可逆性体变的大小与干湿路径在饱和度空间所处的区域相关;③干湿循环幅值影响着试样的不可逆性胀缩体变的累积;④干湿循环稳定状态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
贾飞扬谢相焱魏星张国宝
关键词:膨润土应力
压实黏土三轴压缩变形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被引量:9
2020年
对某高坝心墙黏土进行了三轴压缩过程中的轴向渗透试验,观测了不同压实密度的试样在不同围压下轴向渗透系数随轴向应变的变化过程以及试样的变形形态。试验发现,三轴压缩过程中试样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压实密度和围压有关。当围压大于试样的前期固结压力时,试样在三轴压缩过程中一直呈现体缩,变得更密实,因而渗透系数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当围压远小于试样的前期固结压力时,试样产生了对抗渗不利的集中剪切带,集中剪切带成为渗流通道,使得试样的表观轴向渗透系数随轴向应变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重度压实的黏土在低围压下的大剪切变形下会产生高渗漏性的集中剪切带的试验事实,可以用来解释土石坝心墙的局部渗漏现象。
王刚王刚魏星魏星
关键词:应变局部化
软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被引量:6
2004年
自然土体处于初始应力状态,其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都呈现出各向异性,而以往广泛使用的剑桥模型是建立在重塑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的,因此,计算实际问题时有一定缺陷。在总结了一些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而得到的各向异性模型,尤其是 S-CLAY1 模型。然后,假定了初始屈服面的倾角为 K0线,这样使 S-CLAY1 的计算更加简单。此外,还编制了相关程序,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合理,参数正确,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魏星黄茂松
关键词:各向异性
地层条件对剪胀性砂土边坡地震后延迟变形的影响
2016年
剪胀性砂土流滑现象与自然排水条件下孔压重分布导致的局部土体强制吸水有关,须放在具体边值问题中来阐释。同时考虑孔隙水压力扩散、转移以及吸水剪切下饱和砂土应力应变行为的流动变形简化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对不透水层的位置、地基土体的渗透系数对边坡地震后延迟变形的影响特征和规律。地震后延迟侧向变形总是集中发生在孔隙水渗流被阻滞的界面,界面处砂土强制吸水量越大,发生的侧向位移量就越大;设置穿透相对不透水层的排水通道可有效减小边坡的侧向变形。地震后侧向流动变形的发展过程取决于孔隙水扩散、转移的速度,是由具体边值问题中土体的渗透系数决定的,饱和土体的黏滞特性对于变形发展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
王刚张建民魏星
关键词:剪胀流滑地层分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