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抑郁症状个体反事实思维与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使用反事实思维任务、反事实推理测试(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Stroop色词干扰测试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考察抑郁症状个体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结果表明,被试负性事件自发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测试成绩显著负相关(p<0.05);正性事件自发反事实思维与诱发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测试部分指标显著相关(p<0.05);CIT得分与执行功能检测结果无显著相关。提示反事实思维能力受损是抑郁症的特质特征,并与个体执行功能的缺陷有关。
- 冯正直陈骁陈蓉魏娟娟
- 关键词:抑郁状态反事实思维
- 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特点及其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目前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四大因素。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因素。因此,抑郁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症状的严重程...
- 冯正直魏娟娟
- 关键词:抑郁症反事实思维
- 文献传递
- 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特点及其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目前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四大因素。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因素。因此,抑郁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症状的严重程...
- 魏娟娟
- 关键词:抑郁症反事实思维
- 文献传递
- 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的自发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脚本法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被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度抑郁状态组、中度抑郁状态组和重度抑郁状态组),均完成自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和诱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及CIT测试,并对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及CIT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数量方面,轻度抑郁状态组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组(P<0.05,P<0.01),重度抑郁状态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组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合理性方面,各组自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其合理性明显降低;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仅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CIT得分方面,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自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逐渐减少,合理性逐渐降低。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数量均无明显差异,而重度抑郁状态大学生诱发反事实思维合理性明显低于正常大学生。
- 魏娟娟冯正直卢稳娜
-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状态反事实思维
- 不同程度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性别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脚本法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验(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对正常对照组(n=60)、抑郁状态组(n=60)、抑郁患者组(n=60)进行测试(正常对照组、抑郁状态组根据BDI、SDS、HAMD量表得分筛选入组,抑郁患者组根据CCMD-3临床诊断入组),完成自发反事实思维、诱发反事实思维和CIT 3个试验任务,对自发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合理性及CIT得分进行评价。结果①在反事实思维数量方面,抑郁状态组中负性事件产生的自发反事实思维在数量上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②在反事实思维合理性方面,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被试合理性逐渐降低。反事实思维合理性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CIT得分方面,随着被试抑郁程度的增加,CIT得分逐渐降低。CIT得分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郁程度与反事实思维合理性和诱发反事实思维推理呈反比,抑郁状态的女性对负性事件产生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多于男性。
- 冯正直王皖曦陈蓉杨国愉魏娟娟
- 关键词:抑郁反事实思维性别差异
- 抑郁症状大学生对正、负性生活事件的反事实思维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正、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诱导被试就所回忆的正、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反事实思维,对其数量和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对正、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均明显多于正常组和重度抑郁症状组(P<0.05)。对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重度抑郁症状组明显少于正常组(P=0.020)。②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合理性反事实思维指数明显降低(P=0.000)。③与正性事件相比,对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正常组和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均更多(t值分别为2.50、3.23,P值分别为0.013、0.002),而重度抑郁症状组无明显差异(t=0.059,P=0.95)。对负性事件的合理性反事实思维指数,轻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组均较低(t值分别为3.09、2.68,对应P值为0.003、0.015),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t=0.85,P=0.40)。结论: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轻中度抑郁症状组最多,重度抑郁症状组最少;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合理性逐渐下降。事件的性质对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存在不同影响。
- 魏娟娟冯正直刘庆英黄赛
-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状反事实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