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兰 作品数:19 被引量:183 H指数:7 供职机构: 苏州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上海市科委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经下肢和上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的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确定最佳留置导管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医院20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上、下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将上肢静脉置管者155例作为对照组,将下肢静脉置管者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等置管效果指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局部渗液、静脉炎和怀疑或明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管较上肢静脉置管在置管过程中操作简化,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可在综合考虑患儿的健康和血管各项因素之后,将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作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首选置管方式。 印玉静 马月兰 刘小玲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一种新生儿重力鼻饲喂养袋 一种新生儿重力鼻饲喂养袋,包括喂养袋本体,所述喂养袋本体上方设置有进奶口,所述进奶口连通进液软管;所述喂养袋本体底部设置有出奶口,所述出奶口连通出液软管,所述出液软管上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喂养袋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本方... 徐景贤 刘永戍 马月兰文献传递 长三角地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各医疗机构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的现状,为临床中该类群体喂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12月,采用NICU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情况调查表,回顾性收集长三角地区5所三级甲等医院NICU胎龄≤35周且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获得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的情况,同时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和亲母母乳不足时使用配方奶补足组患儿喂养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收治极/超低出生体重儿830例,最终纳入667例。其中仅接受亲母母乳喂养82例(12.3%),仅接受捐赠母乳喂养5例(0.8%),接受亲母母乳+捐赠母乳喂养65例(9.8%),以上3种方式统称为纯母乳喂养,共计152例(22.9%)。接受捐赠母乳+配方奶喂养34例(5.1%),仅接受配方奶喂养75例(11.2%),接受亲母母乳+配方奶喂养333例(49.9%),接受亲母母乳+捐赠母乳+配方奶喂养73例(10.9%)。使用纯母乳喂养组肠外营养天数少于配方奶补足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迟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三角地区各医疗机构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亲母母乳不足时以配方奶进行补足喂养仍然不如纯母乳喂养效果好。 王丽 吕天婵 李丽玲 金玉梅 王燕 唐云飞 马月兰 窦亚兰 刘婵 曹云 宦夏 张莉 曹素珍 黄国英 胡晓静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配方奶 儿科护理学 硅胶舒乐贴在新生儿光照疗法眼罩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硅胶舒乐贴在新生儿光照疗法(简称光疗)眼罩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接受光疗的新生儿,按接受光疗日期分组,单号为观察组68例,双号为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微孔通气型医用胶带固定眼罩,观察组采用3M硅胶舒乐贴固定眼罩。观察两组新生儿眼罩脱落、皮肤并发症和摘除眼罩时新生儿哭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眼罩脱落次数,皮肤并发症和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光疗时采用3M硅胶舒乐贴对眼罩进行固定,可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提高固定效果。 马月兰关键词:新生儿 光照疗法 二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和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asalbiphasicpositiveairwaypressureventilation,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比较这二种模式的不同和优劣。方法81例早产儿合并呼吸衰竭需要应用呼吸支持者,分别应用nCPAP和nBiPAP模式治疗,对其无创通气和总吸氧时间、治疗失败例数、呼气末正压(PEEP)、总近期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继发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nBiPAP治疗组(n=36)患儿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96.34±31.5)h,总吸氧天数为(10.11±9.39)d,3例治疗失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56%(2/36),PEEP(4.08±0.73)cmH20(1cmH20=0.098kPa);nCPAP组(n=45)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14.14±41.69)h,总吸氧天数为(17.53±15.96)d,15例治疗失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5.56%(7/45),PEEP(5.11±1.01)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感染控制和动脉导管未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PAP可作为早产儿合并呼吸衰竭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明显优于nCPAP,尽早正确使用可避免有创通气。 李永富 杨晓路 马月兰 顾丹凤 王三南关键词: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早产儿 呼吸衰竭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发生断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2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儿发生断管,发生率2.42%;将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导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穿刺置管部位、导管固定情况及后续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外固定不良是发生PICC置管断管的主要原因;断管部位以圆盘与导管连接处占首位;下肢PICC置管发生断管较上肢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也可导致HCC断管发生。结论:规范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固定,实施标准化的维护流程,加强对不同部位PICC置管的风险管理,才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发生。 马月兰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置管 品管圈在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5月行PICC置管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行PICC置管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开展以"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应用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应用后,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幸福感、品管方法的运用能力均较应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能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沈婷 范志芳 马月兰关键词:品管圈 PICC 导管并发症 早产儿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学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网站、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获取关于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由医院血管通路小组将提取的证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2篇、Meta分析5篇。最终从7个方面形成了35条最佳证据,包括置管前评估、导管选择、置管部位、导管固定及敷料更换、置管后观察与维护、继发性异位的处理、静脉治疗团队的组建及培训。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医院及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证据,制订相关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发生率。 沈婷 余婷 聂玲 印玉静 陶怡 马月兰 刘永戍 蒋玲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 循证护理学 新生儿护理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脐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脐静脉置管术中应用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新生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B超定位下置管117例(76.9%)导管尖端位置合适,均予摄X线片判断插管位置,其中84例(71.8%)导管尖端位于T8-T9,23例(19.7%)位于T7,8例(6.8%)位于T10,2例(2.7%)位于T11。结论 B超定位应用于脐静脉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避免了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值得推广使用。 周景 王三南 马月兰 杨祖铭关键词:超声检查 一种早产儿暖箱内用的重力鼻饲固定装置 一种早产儿暖箱内用的重力鼻饲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吸盘、吊环、插片槽、限位片、固定杆、注射筒、把手、插片、鼻饲管,所述吸盘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所述插片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前侧,所述... 沈婷 马月兰 刘永戍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