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新海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凹陷
  • 4篇油藏
  • 4篇成藏
  • 4篇储层
  • 3篇震旦
  • 3篇震旦系
  • 3篇生烃
  • 3篇生烃潜力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勘探
  • 2篇古油藏
  • 2篇白云岩
  • 2篇白云岩储层
  • 1篇氮化合物
  • 1篇地层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1篇马新海
  • 3篇王年梅
  • 3篇汤达祯
  • 3篇田小彬
  • 2篇张亚金
  • 2篇王显东
  • 2篇杨子成
  • 2篇闫博
  • 2篇李颖
  • 2篇邢卫新
  • 1篇王有功
  • 1篇王金奎
  • 1篇南红丽
  • 1篇卜翠萍
  • 1篇黄龙
  • 1篇杨铭
  • 1篇许浩
  • 1篇李强
  • 1篇苏玉山
  • 1篇刘招君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潜力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烃源岩潜力评价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步骤,对于岩性油气藏勘探尤为重要,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受塔南凹陷实际条件的限制,选取烃源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热解指标、有机质成熟度等5项指标,对研究区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特征及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特征整体优好;南屯组的烃源岩最优,大磨拐河组次之,铜钵庙组最差。使用"直接乘法"对研究区9小层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综合排队,其中南屯组SQ3-3小层的烃源岩发育最好,铜钵庙组I油组的烃源岩发育最差,其先后顺序及评价为:SQ3-3、SQ3-2、SQ3-5、SQ3-1、SQ3-4、SQ4-1、II油组、SQ4-2及I油组。
黄龙方石刘招君张军龙杨步增马新海杨子成
关键词:烃源岩生烃潜力
新疆焉耆盆地油气运移方向综合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侏罗系原油的物性、含氮化合物含量和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同位素年龄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区原油密度、含氮化合物含量和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平面上自南而北这些参数逐渐降低,垂向上同一构造带内随埋深减小这些参数逐渐变小。由此表明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在平面上是从南向北,即油气先充注宝南储层,然后依次注入宝中和宝北储层;在纵向上是从深层向浅层运移,从八道湾组向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储层中运移聚集。
卜翠萍汤达祯苏玉山南红丽马新海许浩
关键词:焉耆盆地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
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岩性油藏勘探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勘探的主要区域,随着海塔石油会战进程不断深入、勘探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塔南凹陷开始将勘探重心转向岩性油藏勘探。先后在塔南凹陷东部次凹南洼槽和西部次凹发现一批岩性油藏储量,总结出了适合塔南凹陷的生烃潜力分析定凹;构造、沉积分析选区带;垂向细分层序定层位;平面储层预测定目标;整体部署、分布实施,精细评价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对于整个海塔盆地及类似塔南凹陷的断陷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马新海金利洪赵文栋王显东张亚金闫博
关键词:岩性油藏勘探储层预测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烃源岩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对孔雀河地区3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热演化参数统计分析表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为过成熟;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草湖凹陷,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为中-晚期;侏罗系烃源岩全区分布,有机质丰度高,除英吉苏凹陷部分区域进入生油门限,其它大部分区域热演化程度为未熟-低熟,生排烃量有限。通过对全区13口井单井盆地模拟研究,总结了孔雀河地区3套烃源的3种埋藏热演化模式,即持续深埋型、二次深埋型和早期深埋、晚期浅埋型,和2种生排烃模式,即多段式、单段式。通过生排烃模拟表明,本区生排烃量主要以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排烃量为主,其它2套烃源岩生烃区域局限且生烃量有限。指出孔雀河地区成藏组合研究应围绕寒武系-奥陶系这套主力生烃源岩生排烃史进行,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2种成藏组合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寻找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形成的古油藏、分析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对古油藏破坏程度和研究不同期次断裂系统对油气的疏导、调整作用和对油气分布规律的控制是进一步深化该区勘探的关键。
邢卫新汤达祯马新海李小林李颖胡锌波
关键词:烃源岩生烃潜力盆地模拟成藏组合
塔东地区震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层发育模式被引量:8
2019年
塔东地区震旦系顶部发育一套稳定分布的白云岩,厚度在24~799 m。目前,对于这套白云岩的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制约了塔东地区震旦系的勘探突破。文中利用钻井、岩心、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等数据,分析了震旦系白云岩的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东地区震旦系白云岩为一套碳酸盐台地相-缓坡相沉积产物,依据岩石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可以划分为结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三大类岩石类型;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准同生期海水成岩模式和埋藏成岩模式,2种成因白云岩在纵向上可区分;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带、热液及构造作用3个因素控制,3种控制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白云岩化的机制。
马新海王年梅田小彬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热液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古斜坡成藏条件新认识被引量:11
2007年
尉犁1井是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第一口钻揭震旦系的井,它的钻探分析对了解孔雀河古斜坡成藏条件、确定该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尉犁1井中、下寒武统的岩心观察、电子探针岩样成分分析、热解分析及单井的盆模综合研究,确定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古斜坡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经历一次深埋热演化后,其有机质演化产物已接近石墨,不具备二次生烃的能力;寒武系—下奥陶统中早期发育的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古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研究尉犁断鼻成藏史认为,该区的成藏具有早期成藏、自生自储、一期破坏、二期调整的特点。最后根据尉犁1井失利原因讨论了孔雀河地区有利的勘探圈闭样式:原生未被断层改造的下古生界的古背斜为有利油气圈闭;其次是在古背斜上继承发育的断背斜圈闭;最后为岩性圈闭和不整合面-岩性圈闭;而古断鼻构造圈闭不是有利的油气圈闭。
杨铭汤达祯邢卫新李小林马新海李颖
关键词:二次生烃生烃潜力古油藏塔里木盆地
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模式被引量:4
2011年
塔木察格盆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基底、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和青元岗组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通过对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起地层层序框架,塔南凹陷从铜钵庙组到大磨拐河组共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同时对层序类型的划分、平面展布情况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出4种层序模式和每种模式控制下的油藏类型。在实际生产中,综合每个构造带的构造特征部署的探井证实了层序模式的研究对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指导。
闫博吕林张亚金王显东马新海
关键词:层序油藏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震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探讨
<正>1.震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塔东地区震旦系顶部发育一套稳定分布的白云岩,目前有塔东1、塔东2和东探1三口井钻遇,钻井揭示厚度在24-799m之间.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塔东隆起带中部构造带和罗西斜坡带,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谷-...
马新海王年梅田小彬
文献传递
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大量的岩屑、岩心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总结出塔南凹陷潜山油藏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其中裂缝结合孔洞型储层是最有利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综合构造应力分析、基底岩性、基底地层地震属性分析等多个因素,认为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塔南凹陷中部断裂潜山带中南部和北部。依据断裂和基底地层组合方式、圈闭类型和油气主要的运移方式,将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总结为3种成藏模式:不整合面输导结合有利砂岩层输导油气的上盘披覆式潜山油藏、断层输导结合不整合面输导油气的反向断层遮挡式潜山油藏和断层输导油气的古隆起式潜山油藏。
马新海王金奎王有功
关键词:成藏模式裂缝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特征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5
2013年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凹陷,但一直以来缺乏对盆地热演化史和油气成藏期次的系统研究。为此,采用多种方法对塔南凹陷近百个地层测温数据和330个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塔南凹陷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为典型的传导型地温场特征;早白垩世各组地层沉积时期地温梯度为4.48℃/hm一5.37℃/hm,均大于现今地温梯度;早白垩世至今,塔南凹陷地温场处在一个降温的过程。同时开展单井热演化史和生排烃史模拟,认为塔南凹陷地层热演化程度定型于伊敏组末期;塔南凹陷主力烃源岩在早白垩世末伊敏组时期开始排烃,但该时期排烃量很小,晚白垩世青元岗组时期(95~70Ma)开始大量排烃,约占烃源岩总排烃量的85%。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厘定晚白垩世青元岗组为油气排出烃源岩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的关键时期,是塔南凹陷主要油气成藏期次。
马新海
关键词:地温场热演化史成藏期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