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红

作品数:60 被引量:57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气候
  • 20篇小麦
  • 19篇冬小麦
  • 17篇玉米
  • 16篇夏玉米
  • 13篇土壤
  • 12篇干旱
  • 11篇土壤湿度
  • 11篇气候变化
  • 10篇气象
  • 7篇生长季
  • 6篇冬小麦干旱
  • 6篇黄淮
  • 5篇底墒
  • 5篇底墒水
  • 5篇需水
  • 5篇需水量
  • 5篇农业气候
  • 5篇农业气候资源
  • 5篇气候资源

机构

  • 54篇河南省气象科...
  • 29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60篇马志红
  • 26篇刘荣花
  • 25篇李树岩
  • 22篇方文松
  • 18篇朱自玺
  • 17篇许蓬蓬
  • 15篇师丽魁
  • 7篇王友贺
  • 7篇成林
  • 3篇薛昌颖
  • 2篇陈怀亮
  • 2篇申占营
  • 2篇陈海波
  • 1篇李建山
  • 1篇杨光仙
  • 1篇赵国强
  • 1篇李军玲
  • 1篇熊杰伟
  • 1篇胡程达
  • 1篇张志红

传媒

  • 16篇气象与环境科...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第26届中国...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河南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2010农业...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8届中国...
  • 1篇粮食安全与现...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气象自动化观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探索
2021年
作物气象自动化观测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是一项加速升级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模式和技术途径,可有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机构作物气象自动观测技术的发展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痛点问题,并指出了该技术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李鹏李鹏张志红陈海波马志红马志红周龙
关键词:现代农业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根据河南省代表站点夏玉米历史气候资料、单产资料及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夏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气候要素及相对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划分不同的基准时段,分析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率。结果表明,代表站点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呈三次多项式变化,不同生长时期日照时数显著递减,降水量波动较大。1961~1981年夏玉米相对气候产量较稳定,并与营养生长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1988年以后相对气候产量年际间变异明显增大,并与生殖生长期的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1961~1981年相比,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率为-2.1%^-9.3%;与1991~2000年相比,21世纪以来的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形成有利,影响率为4.7%。
成林马志红李树岩
关键词:夏玉米气候变化营养生长期
不同土壤类型及测定距离下人工与自动站土壤湿度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测定距离下人工及DZN2型自动站土壤湿度的差异,在河南省泛区、鹤壁、许昌三个试验点选择代表性较强的砂土、粘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2014年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分别距离自动站探头140—150 cm、100—110 cm位置人工取土,进行土壤湿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内,人工与自动站所测土壤湿度的差值粘土最小,壤土的次之,砂土的最大,粘土、壤土播种时差值最大,砂土中最大差值出现在抽穗前。差值随土壤深度的垂直变化,总体表现为砂土波动范围最大,壤土、粘土的相对较小。在10—30 mm降水后,三种土壤类型差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砂土中差值增加最大;降水量在30—50 mm后,粘土和壤土的差值较小,砂土的差值较大。三种土壤类型下,人工取土点距离自动站探头150 cm以内,总体差异不显著。
马志红方文松刘学义
关键词:土壤类型
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及年型特征
本文以麦田水分平衡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底墒水储藏量三个分量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不同气候年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前一年夏季降水量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河南省冬小...
马志红许蓬蓬朱自玺李树岩师丽魁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被引量:66
2009年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马志红师丽魁
关键词:秸秆覆盖冬小麦夏玉米小气候特征增产机理
南阳市土壤湿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根据1981 200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湿度测定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南阳市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及与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无论是年均值或最小值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下降约0.4%;浅层湿度变化幅度小,深层变化幅度大。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中,气温与浅层土壤湿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深层土壤湿度呈明显正相关;各季土壤湿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二元回归方程都通过了F检验,其中春秋冬季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方文松陈怀亮李树岩马志红许蓬蓬
关键词:土壤湿度气象因子气候变化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3次多项式对河南省100多个县(市)历史冬小麦产量资料进行分解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用相对气象产量与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回归方程,并与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相结合,确定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指标。
方文松刘荣花马志红李树岩师丽魁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
郑州市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利用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郑州市近30年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湿度、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土壤水分与气温、降水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层次土壤湿度...
马志红
关键词:土壤湿度
文献传递
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因素与不同年型特征被引量:21
2009年
以黄淮平原区80个气象站点46~54年的降水资料和10个站点100cm深度的土壤湿度资料为基础,运用麦田水分平衡原理,分析了冬小麦灌溉需水量与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土壤底墒水的关系,并就不同气候年型分析了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正常年零值线位于许昌、扶沟、柘城、鹿邑、亳州、萧县至徐州一带,此线附近冬小麦需水量和供水量基本平衡,可以不进行灌溉或进行少量灌溉;此线以北则必须进行灌溉,其灌溉量愈向北愈大,依次为60~100和100~190mm,要分别灌1~2水和2水;此线以南,可不进行灌溉。丰水年零值线北移约0.5~1.0个纬度,全区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减小。欠水年零值线南移约1.0~1.5个纬度,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显著增大。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李树岩许蓬蓬
关键词:冬小麦作物需水量参考作物蒸散底墒水黄淮平原
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气候分析
以麦田水分平衡为基础,分析了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土壤底墒水储存量三个分量的变化及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正常年零值线位于许昌、扶沟、柘城...
方文松刘荣花马志红李树岩
关键词:冬小麦需水量灌溉量底墒水黄淮平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