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生吉 作品数:8 被引量:30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加州理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汶川地震强余震(M_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241 2009年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数十个M>5,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趋势,绝大部分的余震都分布在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向上,但在汶川地震的震中附近有一个北西向的余震分布区.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裁剪-粘贴"法,获得了较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Ms≥5.6).从震源机制解来看,尽管多数较强余震显示出逆冲的性质,但在断裂带的北部余震仍有一部分显示出明显的走滑性质.震源机制解显示北川-映秀断裂(BYF)的南部发生的余震主要为逆冲型地震,和主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在BYF断层的北部余震同样以逆冲状态为主,这和主震在该区域的破裂性质有很大差异.在青川-平武断裂附近,震源机制以右旋走滑为主,且震源深度比较深(~18km).由此猜测主震在北部可能发生在北川断裂和青川断裂两个断裂上,而不是只发生在中央断层上.这种复杂的余震机制显示出龙门山断裂带断层系统的复杂性. 郑勇 马宏生 吕坚 倪四道 李迎春 韦生吉关键词: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汶川地震 稀疏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 准确确定中小地震机制解、深度、位置和强震有限断层破裂运动学过程既是震源物理的核心研究内容,也是地震应急救灾的基础。而地震波形包含了震源和地球结构两部分信息,理论上只有地球介质结构足够清楚后和在足够台站分布的情形下才能获得... 韦生吉关键词:震源参数 地震波形 三维模型 参数反演 沉积层在大地测量学数据反演震源参数中的影响 <正>通过GPS以及InSAR等大地测量学手段观测得到的地表形变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地震震源参数的反演中。在这些反演过程中,地壳模型往往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或者其他较为简单的模型。然而,对于发生在有沉积层覆盖,尤其是在顶部... 陈伟文 倪四道 韦生吉 汪贞杰 谢军文献传递 利用区域地震数据反演大陆地震——对赤峰地震的研究 <正>准确确定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对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了解断层活动,探究地震活动性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延展性的下地壳不能积累应力,绝大部分的大陆地震均发生在上地壳之中,因此地震深度精确定位可以为了解大陆地... 韦生吉 郑勇 倪四道 陈颙文献传递 远震体波有限破裂过程反演敏感性测试及其在汶川地震上的应用 2010年 本文利用远震P和SH波反演得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MW=7.9)的一系列有限破裂模型。使用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拟退火非线性反演方法,我们将主断层划分成若干个子断层,在反演时同时确定每个子断层上的滑移量、滑动角、上升时间(risetime)以及平均破裂速度。我们首先根据一个假定的破裂模型生成理论地震图,将该理论地震数据作为输入进行反演,对该有限破裂反演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验证反演对断层倾角、平均破裂速度、最大破裂深度等参数的敏感性。然后我们采用4个不同倾角的断层面来对汶川地震远震体波记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若对只在一个断层面上模拟该地震,30°倾角是个较为合适的值。反演的结果还表明,此次地震有两个主要的能量释放区域,并且主断层面存在倾角变化的可能性。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GPS,InSAR测地学以及强震等数据,来对强震的破裂过程做更细致的研究。 韦生吉 倪四道 Ozgun Konca Don Helmberger 陈颙关键词:汶川地震 波形反演 系数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 韦生吉关键词: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一个可能发生在下地壳的地震? 被引量:87 2009年 利用宽频带远震数字地震记录,计算赤峰台下方接收函数,得到了MOHO面深度为34~35km,并结合CRUST2.0模型等前人工作成果得到了赤峰地区的速度结构.我们以此速度结构作为模型,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宽频带地震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初步确定震源深度;再利用IRIS9个台站远震体波数据,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和观测记录的方法进一步精确确定震源深度并验证反演得到的机制解,得出此次地震矩震级为5.2,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315°/64°/19°,节面II:216°/74°/152°,震源深度为25±2km,已深达下地壳.本文初步讨论了这样的发震深度所对应的可能发震机理和岩石物理特征,认为赤峰地区的下地壳处于相对低温的状态. 韦生吉 倪四道 崇加军 郑勇 陈颙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2010年高雄地震震源参数的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 被引量:34 2012年 本文改进了传统基于近震波形数据的点源震源参数反演的Cut And Paste(CAP)方法,实现了近震Pnl波、面波和远震P波、SH波的联合反演的CAPjoint算法.对2010年3月高雄地震,分别进行单独反演以及联合反演,获得各自的震源机制解及深度,其中联合反演所得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参数为,节面1:走向317°,倾角36°,滑移角52°,节面2:走向181°,倾角62°,滑移角114°,深度为21km.并对不同震中距波形对本次地震以及几种典型机制解断层几何参数的敏感性进行测试.为验证联合反演方法的可靠性,本文采用重抽样思想发展而来的Bootstrap方法,对近震数据的子集及其与远震数据的联合反演所得的参数进行统计,验证了在稀疏近台条件下联合反演中添加远震数据对地震震源参数约束的作用. 陈伟文 倪四道 汪贞杰 曾祥方 韦生吉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波形反演 BOOTS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