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强
-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周公气质与其“制礼作乐”
- 2017年
-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选择,也与其"天纵生知之圣"的主观气质分不开,这在少年周公身上已初现端倪。周公身处殷周鼎革之际,少时即浸润于周原早期文化,"朝读《书》百篇",汲汲于殷商先进文化与传统历史文献,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文、武二圣的熏染下,周公少时即表现出超人的政治远见。在辅佐父兄灭殷的过程中,周公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及武王崩,成王幼弱,历史将周公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其制礼作乐,顺天应时,在政治上构建了异于夏商的封建宗法制,同时亦型塑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使华夏文明升进至"礼乐文化"阶段。
- 雷永强张琦涵
- 关键词:周公制礼作乐
- “八佾舞于庭”——春秋战国之际“乐崩”现象论析
- 2016年
- 西周官学乐教发达,"郁郁乎文哉"。然自春秋以降,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发生了动摇,周代乐制亦随着礼之"坏"而"崩",主要表现为:"天子失官",雅乐文化不断下移;在雅乐的使用上,天子之乐不断为诸侯,甚至大夫所僭用;于器物方面,传统祭祀雅乐"金石之声"渐趋式微;在审美标准上,新声兴起,"不平"审美观冲击着传统"中和"审美观;就审美对象而论,雅乐呈现出从娱神到娱人的世俗化转向。
- 雷永强
- 关键词:官学乐教世俗化
- 论孔子以乐体道的乐教思想被引量:2
- 2008年
- 孔子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视古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音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他以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担当起古文道统的传承与延续。然其乐教思想亦有形而上之纬度,通过文献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其以乐体道和对精神家园的孜孜追求。
- 雷永强
- 关键词:孔子乐教文化精神家园
- 一种多功能拐杖
- 一种多功能拐杖,包括拐杖本体和拐杖把手,该拐杖本体呈内部可容置折叠雨伞的中空式结构,其外表面上镶嵌有一层太阳能电池板,拐杖本体顶端的一侧向上延伸出用于卡扣固定圆筒状水杯的弧形连接板,拐杖本体的顶端还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加热底...
- 马骏王丹丹雷永强王丽娟
- 文献传递
- 论孔子的文化焦虑与传承意识——以孔子乐教思想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 2016年
- 孔子之时,文质乖离,由于缺乏"质"的支撑,周文亦呈现疲态。为摆脱先王乐教之"文"的形式化,孔子发明仁学,以质救文,使之走上了人文的、内在超越的路向;孔子本着深深的文化焦虑和继绝学的文化担当精神,整理上古文献,接续斯文,其功最著者在删诗正乐;在乐教实践中,孔子知行合一,倡雅声正乐,其美善兼济,化民成俗,和同天下,成为儒家治国济世的有效手段。
- 雷永强
- 关键词:文化焦虑
- 文化强国背景下文明河南实现路径研究
- 2016年
- 文化强国战略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及国家形象、塑造公民良好道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打造文化强省,以及如何建成文明河南的路径探索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 雷永强石慧
- 关键词:文化强国国家软实力
- 荀子礼学思想探源
- 2007年
- 荀子思想尤以礼学见长。尽管其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批判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又多有融合,从人文和历史的高度挖掘礼仪制度的深层蕴涵,从社会、政治、人生、道德等纬度全面开拓礼仪制度的广泛外延,从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儒家礼学思想体系,奠定了上古殷周文化模式向中古封建文化模式转型的理论基础。
- 雷永强
- 关键词:荀子唯物主义孔子礼仪制度礼学思想
- 孔子乐教思想探微
- 孔子生当礼坏乐崩”的春秋乱世,以其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周文道统的历史使命。“孔了闵王道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对包括音乐在内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大量整理与总结,他创...
- 雷永强
- 关键词:孔子乐教传统文化中国文化
- 文献传递
- “乐无隐情”:论先秦儒家的音乐情感世界被引量:1
- 2013年
- 先秦儒家论乐本于情性,关照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之安顿。在先秦儒家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所谓的"乐无隐情",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 雷永强
- 关键词:先秦儒家艺术情感道德情感
- 论荀子对孔子礼学的发展被引量:3
- 2006年
-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 雷永强
- 关键词:孔子荀子礼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