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鸿锦

作品数:189 被引量:474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12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解剖学
  • 22篇硬膜
  • 21篇海马
  • 19篇癫痫
  • 12篇生物塑化
  • 12篇突触
  • 12篇细胞
  • 11篇教学
  • 11篇海人酸
  • 10篇关节
  • 10篇超微
  • 10篇齿状回
  • 9篇蛋白
  • 9篇硬脊膜
  • 9篇塑化
  • 8篇肝脏
  • 8篇超微结构
  • 7篇韧带
  • 7篇P45
  • 6篇血管

机构

  • 184篇大连医科大学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烟台市烟台山...
  • 3篇大连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第三人...
  • 3篇大连医学院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9篇隋鸿锦
  • 108篇于胜波
  • 59篇宫瑾
  • 43篇张健飞
  • 26篇迟彦艳
  • 23篇郑楠
  • 18篇唐炜
  • 14篇付元山
  • 13篇张书琴
  • 13篇张万琴
  • 8篇张成鸿
  • 8篇苑晓鹰
  • 8篇金融冰
  • 8篇赵杰
  • 7篇李菲菲
  • 7篇彭岩
  • 7篇曹长姝
  • 6篇王建
  • 6篇王晓梅
  • 6篇李冬冬

传媒

  • 36篇解剖学杂志
  • 2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1篇解剖学报
  • 11篇中国临床解剖...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中国解剖学会...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2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局部解剖教学模式被引量:1
2010年
局部解剖学现行的教学模式多以传统的理论讲授、学生实施解剖和解剖后示教总结的三段式为主。在当代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解剖学的教与学正力求革新,追求更高的教学目标。
于胜波张健飞迟彦艳宫瑾刘绍壮隋鸿锦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育理论教学目标
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海马微血管构筑的改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海人酸(KA)癫痫模型中海马微血管构筑的改变。方法采用KA癫痫模型,在造模后第7天应用碱性磷酸酶法显示海马脑片的微血管,光镜观察,定量分析。结果海马内的微血管呈层分布,构筑模式与神经元的构筑模式相一致;KA组的微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血管平均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血管总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血管的平均长度略高于对照组(P=0.085)。结论癫痫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改变是癫痫发病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宫瑾于胜波杨文波高海斌隋鸿锦
关键词:癫痫海人酸海马微血管
“科普+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为例
2023年
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践行“科普+旅游”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运营模式。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向公众,深度挖掘景区的潜在文化优势,创新公众服务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本文以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科普+旅游”实践为例,希望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
高海斌仰琴陈兰芳隋鸿锦
关键词:科普教育旅游博物馆
蝎毒耐热蛋白对外源性Aβ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Aβ_(1-40)活化星形胶质细胞(AST)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Aβ_(1-40)进行大鼠海马内定位注射后腹腔给予SVHRP进行干预,16d后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海马内GFAP免疫反应强度检测。结果Aβ_(1-40)注射点周围GFAP免疫反应明显增强,而经SVHRP干预后GFAP免疫反应显著减弱,接近正常对照水平。结论腹腔注射SVHRP可抑制外源性Aβ_(1-40)引起的大鼠海马内AST活化。
于胜波宫瑾隋鸿锦高海斌彭岩赵杰张万琴
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猫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被引量:2
1995年
在电镜下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该核内的轴突终末主要有3种类型:(1)含有圆形小泡的小轴突终末;(2)含有圆形小泡的大轴突终末;(3)含有扁平小泡的轴突终末.该核内的树突主要为不含突触小泡的Ⅰ型树突,此外还可见到少量含有突触小泡的Ⅱ型树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内以轴树突触居多,同时还存在少量轴体,树-树突触和轴-轴-树及轴-树-树连续性突触.此外,在该核内还存在大量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
隋鸿锦张书琴宫瑾
关键词:丘脑腹后内侧核突触动物模型
两种塑化材料对断层解剖标本制作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2种不同塑化材料制作的断层解剖标本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硅橡胶技术和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人体断层标本,并进行比较。结果:硅橡胶技术所制备的标本不透明;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的断层解剖标本半透明。硅橡胶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不适于研究组织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适用于标本防腐保存;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的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同时标本的厚度均匀,表面平滑,硬度较高。结论: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优于硅橡胶材料,此方法将会发展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白剑刘杰栾炳一高海斌孟文件张健飞于胜波宫瑾张成鸿隋鸿锦
关键词:生物塑化硅橡胶断层解剖
胸腰筋膜解剖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6年
近年来,对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TLF)的关注日渐提高。TLF是背部的深筋膜,由多层筋膜和腱膜层复杂排列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脊柱的胸椎和腰椎段。TLF可参与形成不同的结构,如椎旁韧带鞘(paraspinal retinacular sheath,PRS)、侧线(lateral raphe,LR)、胸腰椎复合物(thoracolumbar composite,TLC)。研究发现,如对肌肉及筋膜进行收缩或牵张,会使负荷在不同的纤维中传递,对脊柱产生一定作用。
朱炜楷隋鸿锦付元山于胜波王承明沈会
关键词:腱膜背阔肌SHEATHFASCIA竖脊肌
黄体酮对戊四唑致痫大鼠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2004年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黄体酮对戊四唑(PTZ)致痫大鼠的发作情况和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旨在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黄体酮对抗癫痫作用的可能机制。实验中采用成年去卵巢(OVX)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和实验给药3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实验给药组经腹腔注射黄体酮,每天一次。3 d后,空白对照组经腹腔注射NS,实验对照和实验给药组经腹腔注射PTZ致痈。注射PTZ 1 h后,灌流固定,取脑,做振动切片。取含背侧海马的脑片,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图象分析计数海马齿状回门区内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1)实验给药组大鼠均未出现癫痫发作;(2)三组间齿状回门区内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给药组的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果显示,黄体酮可对抗PTZ致痫的行为发作和门区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损伤,并提示黄体酮可能具有增强GABA能系统的作用。
于胜波曹长姝宫瑾隋鸿锦
关键词:黄体酮海马齿状回免疫阳性细胞脑片
人口角轴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三维立体结构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人口角轴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三维模型的建立,进一步探讨其性质及组织学结构。方法取2例(共4侧)成人尸头口角旁全层组织,石蜡包埋、切片,Verhoeff碘-苏木素染色,光镜下观察。将其中的1侧标本利用Winsurf三维重建软件完成组织学口角轴的三维模型建立。结果可见部分颊肌、口轮匝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颈阔肌口角轴部、颧大肌、笑肌的纤维在口角旁相互交织,且交织的部位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中间夹杂着弹性纤维,即组织学口角轴。组织学口角轴厚度为2.52mm,尖部形态呈不规则的类椭圆形。通过对三维重建模型的测量可知,组织学口角轴尖部中心点距口角的距离为11.96mm,体积为84.10mm3;组织学口角轴尖部的周长为27.13mm,面积为18.41mm2;组织学口角轴基底的周长为33.39mm,面积为28.86mm2。结论相对于大体的口角轴概念,本实验提出了在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口角轴概念,建立了三维空间可视模型,并提供了相应的测量数据。
刘彦杰王志军于胜波王洁晴郑楠隋鸿锦
关键词:组织学三维重建
肌硬膜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1995年, Hack等[1]发现了肌硬膜桥(myodural bridges,MDBs),随着对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肌硬膜桥,本文通过对肌硬膜桥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和分析,目的在于对肌硬膜桥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为今后肌硬膜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徐强于胜波隋鸿锦林祥涛
关键词:生理功能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