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士振

作品数:289 被引量:6,690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30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2篇天文地球
  • 9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8篇盆地
  • 95篇油气
  • 60篇气藏
  • 60篇成藏
  • 55篇地质
  • 48篇致密
  • 48篇四川盆地
  • 40篇油气藏
  • 40篇勘探
  • 40篇包裹体
  • 35篇储层
  • 28篇流体
  • 26篇岩性
  • 26篇侏罗系
  • 23篇地层
  • 23篇流体包裹
  • 23篇流体包裹体
  • 20篇地球化
  • 20篇砂岩
  • 19篇致密砂岩

机构

  • 26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6篇中国石油勘探...
  • 8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核工业北京地...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2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88篇陶士振
  • 90篇邹才能
  • 52篇袁选俊
  • 40篇朱如凯
  • 37篇高晓辉
  • 37篇刘德良
  • 37篇白斌
  • 34篇庞正炼
  • 32篇侯连华
  • 30篇戴金星
  • 28篇吴松涛
  • 26篇杨智
  • 26篇胡素云
  • 25篇张天舒
  • 24篇公言杰
  • 22篇米敬奎
  • 18篇杨晓勇
  • 17篇杨晓萍
  • 15篇张宝民
  • 15篇贾进华

传媒

  • 30篇石油勘探与开...
  • 27篇天然气地球科...
  • 12篇石油学报
  • 6篇地质学报
  • 6篇地质科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矿物岩石地球...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岩石学报
  • 5篇第四届中国石...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沉积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1篇2024
  • 1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9篇2016
  • 22篇2015
  • 16篇2014
  • 19篇2013
  • 13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4篇2008
  • 20篇2007
  • 12篇2006
  • 12篇2005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密油形成机理与富集因素
<正>近年来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新亮点,其中2012年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延长组、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等8大致密油重点区勘探见到显著实效。经初步评价致密油有利勘探...
陶士振邹才能侯连华袁选俊朱如凯高晓辉庞正炼吴松涛
文献传递
咸化湖盆致密油源岩的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咸化湖盆致密油源岩的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采集咸化湖盆致密油源岩的样本并确定所述样本的多个评价参数;确定所述咸化湖盆致密油源岩的样本对应的排烃特征;基于所述排烃特征和多个评价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所...
胡素云白斌李永新陶士振陈燕燕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垩系油气储集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成藏期构造、已知油藏和地球化学运移指标,探讨油气成藏期次、有效输导体系、运聚过程和圈闭遮挡条件,进一步揭示腹部地区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侏罗-白垩系存在两期成藏,分别为白垩纪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和古近纪末至今形成的次生油气藏,两类油气藏在腹部地区均广泛分布。断裂-砂体-区域不整合面对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运聚起着立体输导作用。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受成藏期古构造的影响,后期的古构造变形使得原生油气藏发生破坏调整,油气向北运移,遇到遮挡形成次生油气藏。油气在运移路径上的遮挡条件决定着油气藏类型,目前在腹部地区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平缓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岩性地层油气藏。
麻伟娇麻伟娇卫延召李霞陶士振李勇广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成藏期次主控因素
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岩风化体结构与地层油气成藏机制被引量:90
2011年
新疆北部上石炭统发育于碰撞后松弛垮塌构造环境,火山岩和烃源岩间互广泛分布,石炭纪末受板块挤压整体抬升遭受风化淋滤,使火山岩不整合风化体形成5层结构,其中溶蚀带和崩解带是有利储层发育段,火山岩风化体发育于古地貌出露水面区,低洼处和斜坡带发育较完整的5层结构,高部位一般缺失土壤层.风化体厚度与风化淋滤时间呈正向非线性指数关系,风化体厚度动态平衡时间约为36.3Ma,最大风化体厚度约450m,断裂发育处风化体厚度更大,长期风化淋滤区各种火山岩岩性均能形成风化体.火山岩风化体和烃源岩组合,发育源内火山岩风化体层序型、源上火山锥风化体准层状和侧源火山岩风化体梳状3种成藏模式,均可形成大型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该认识改变了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寻找有利岩性和岩相带的传统模式,修正了新疆北部石炭系为盆地基底,不具备油气生成条件的观点,对指导火山岩风化体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指出中国中西部古生界存在形成大规模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的条件,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邹才能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朱如凯张响响李富恒庞正炼
关键词:新疆北部石炭系地层油气藏
包裹体在确定成藏年代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被引量:37
2005年
介绍了包裹体方法确定成藏年代的原理和方法。在包裹体测温和单井热史、生烃史恢复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方法分析了天东19井、磨13井和平昌1井的油气充注期次和充注时间。天东19井和磨13井发生了三期油气充注,其中天东19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晚期;磨13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早期。平昌1井发生两次油气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中晚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第三纪。最后指出了运用包裹体确定成藏年代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刘德良陶士振张宝民
关键词:包裹体均一温度成藏年代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层中浊沸石溶孔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杨晓萍赵文智邹才能陶士振
关键词:浊沸石岩性油气藏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定量评价陆相湖盆低孔隙度致密油储层含油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量评价陆相湖盆低孔隙度致密油储层含油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储层岩心的孔径分布R<Sub>原始</Sub>;利用R<Sub>原始</Sub>确定最小孔喉直径从而确定最大突破压力及地层温度,确定待测储...
白斌胡素云陶士振张天舒
文献传递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被引量:244
2005年
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2 0 0 5年产气量将达近5 0 0×1 0 8m3 ;二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三是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要求强化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近2 0多年来,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揭示了煤系成烃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规律;二是建立了可信度和准确性高的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指标;三是确定了半定量和定量的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四是认识到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在0 .2 %左右及其以下时难以作为烃源岩和在0 .5 %及其以上时可作为有效烃源岩;五是查明了无机成因气不仅存在并可成藏,在中国东部盆地发现了一批CO2 气田(藏) 。
戴金星秦胜飞陶士振朱光有米敬奎
关键词: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地质学
沉积岩包裹体的岩相学、分类、术语及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被引量:31
2003年
近年来包裹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 ,但对于沉积岩包裹体的正确认识、鉴别测试和分析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和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的角度 ,结合多年的沉积岩包裹体观察鉴定和测试 ,就沉积岩包裹体岩相学、分类、术语选用以及运用于油气地质研究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以利于正确认识、辨别和应用沉积岩中的包裹体来分析解决油气地质问题。
陶士振郭宏莉张宝民张鼐
关键词:岩相学油气地质成岩作用矿物学沉积岩石学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被引量:221
2007年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袁选俊池英柳陶士振薛叔浩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