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凌辉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烧伤
  • 7篇烧伤大鼠
  • 6篇烧伤后
  • 6篇高代谢
  • 6篇不同营养
  • 5篇严重烧伤
  • 5篇肠道
  • 5篇肠道营养
  • 5篇肠源性
  • 5篇肠源性高代谢
  • 4篇粘膜
  • 4篇粘膜屏障
  • 4篇三叶
  • 4篇三叶因子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营养
  • 4篇肠三叶因子
  • 4篇肠粘膜
  • 4篇肠粘膜屏障
  • 3篇谷氨酰胺

机构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陶凌辉
  • 19篇彭曦
  • 18篇汪仕良
  • 15篇尤忠义
  • 13篇赵云
  • 9篇王凤君
  • 8篇王裴
  • 3篇贺光照
  • 3篇王风君
  • 2篇解伟光
  • 2篇谭银玲
  • 1篇黎鳌
  • 1篇果磊
  • 1篇周向东
  • 1篇徐长荣
  • 1篇王斐
  • 1篇朱琳
  • 1篇余斌
  • 1篇侯华
  • 1篇李海波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全国烧伤创面...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组 )、静脉营养组 (PN组 )及肠道营养组 (EN组 ) ,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 ,而粘液中蛋白质含量两组相差不显著。 结论 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 ,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 ,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 ,促进肠粘液合成 ,维持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
彭曦汪仕良王凤君赵云陶凌辉尤忠义
关键词:营养支持烧伤
肠三叶因子在大鼠肠道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及其mRNA在大鼠肠道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ITF及ITFmRNA在大鼠肠道的表达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不同肠段ITF的含量。结果 从十二指肠至结肠均有ITF及ITFmRNA表达 ,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 ,其中ITFmRNA仅在杯状细胞的基底和边缘表达 ,其它区域的杯状细胞则呈ITFmRNA阴性反应 ,同时发现部分其它部位的肠上皮细胞中亦有少量ITF及ITFmRNA表达。ITF定量分析显示 ,整个肠道中以十二指肠含量最高 ,空回肠次之 ,结肠含量较低 ,各段小肠中ITF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都明显高于结肠 (P <0 .0 1)。结论 杯状细胞是合成ITF的主要场所 ,ITF在肠道分布的差异可能同各肠段分泌的粘液性质不同有关。
彭曦谭银玲陶凌辉王凤君赵云王裴尤忠义汪仕良
关键词:肠三叶因子肠道ITFMRNA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烧伤后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 3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 ,静脉营养组 (PN)及肠道营养组 (EN)。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 ,观察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 (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肠黏膜跨膜电位差 (P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变化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 ,血浆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 ,而PD、PCNA值及ITF含量均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 ,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明显低于PN组 ,同时其ITF含量、PD、PCNA值均高于PN组 ,而DAO活性显著低于PN组。相关分析显示 ,ITF含量同血浆DA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PCNA及PD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结构受损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有关 ,肠道营养减轻伤后ITF的程度可能是在减轻肠黏膜损伤 。
彭曦汪仕良陶凌辉王凤君王裴尤忠义
关键词:烧伤肠黏膜损伤肠道营养静脉营养
选择性清洁肠道对烧伤大鼠高代谢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选择性清洁肠道对烧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 30 %体表面积三度烧伤大鼠模型 ,将 88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烧伤前及烧伤后 (PBD) 1、3、5、7、1 0天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 (REE)的变化 ,检测烧伤后血清胰岛素、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血清胰岛素、高血糖素和皮质醇含量均明显高于烧伤前。两组相比 ,SDD组的REE明显低于B组 ,血清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略低于B组 ,胰岛素含量略高于B组 ,在PBD 3~ 5天有显著差异。而胰岛素及胰岛素 /高血糖素比值则明显高于B组 ,在PBD 1~ 1 0天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胰岛素 /高血糖素比值呈显著负相关 (r=- 0 .78,P <0 .0 5 )。 结论 :烧伤大鼠代谢率明显增高 。
彭曦陶凌辉尤忠义王裴汪仕良
关键词:烧伤高代谢反应胰岛素高血糖素皮质醇
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道损害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了伤后 0~ 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0、1、3、5、7、1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二胺氧化酶 (DAO)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DAO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SDD组的REE、TNF和LPS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DAO则明显高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和TNF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 ,r2 =0 .81,P <0 .0 5 ) ,与DAO相关不显著 (r >0 .0 5 )。结论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呈正比 ,但肠道损伤程度加重并不引起代谢率相应增加 。
彭曦陶凌辉尤忠义王裴汪仕良
关键词:肠源性高代谢肠道烧伤
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 mRNA 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烧伤后 ITF 及 ITF mRNA 表达的变化,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肠黏膜 ITF 含量进行定量检测。...
彭曦陶凌辉赵云汪仕良
关键词:严重烧伤肠三叶因子杯状细胞
文献传递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及其与全身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C)组.观察了伤后0~10天大鼠静息能量...
彭曦汪仕良陶凌辉尤忠义王凤君赵云王裴
文献传递
肠道营养支持对烧伤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被引量:11
2001年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 30 %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 (Control) ,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 (EN)组 ,观察了烧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PN和EN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 ,烧伤后肠粘膜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肠三叶因子 (ITF)含量、肠粘液层厚度及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 (P <0 0 5 )。同PN相比 ,EN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提示EN较PN更有利于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 。
彭曦汪仕良王斐陶凌辉赵云尤忠义
关键词:肠道营养静脉营养肠粘膜屏障烧伤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
彭曦陶凌辉赵云汪仕良
关键词:肠三叶因子静脉营养肠道营养
文献传递
清洁肠道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及清洁肠道对其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C)组。观察了伤后 0~ 1 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 (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1、3、5、7、1 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1 (IL 1 )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IL 1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C组的REE、TNF、LPS和IL 1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TNF和IL 1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r2 =0 81 ,P <0 0 5 ;r3=0 90 ,P <0 0 1 )。结论 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清洁肠道可降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 。
彭曦汪仕良陶凌辉尤忠义王裴
关键词:清洁肠道肠源性高代谢烧伤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