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郑礼

作品数:41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军队专项课题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烧伤
  • 11篇创面
  • 4篇医学教育
  • 4篇教育
  • 3篇电动装置
  • 3篇休克
  • 3篇休克期
  • 3篇摇臂
  • 3篇伤患者
  • 3篇烧伤后
  • 3篇烧伤患者
  • 3篇水泵
  • 3篇水泵装置
  • 3篇水囊
  • 3篇皮肤
  • 3篇膜盒
  • 3篇膜系统
  • 3篇泵装置
  • 3篇WESTER...
  • 3篇补液

机构

  • 3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0篇陈郑礼
  • 20篇夏照帆
  • 14篇伍国胜
  • 13篇朱世辉
  • 12篇马兵
  • 10篇孙瑜
  • 7篇冯苹
  • 6篇李海航
  • 6篇唐洪泰
  • 5篇王光毅
  • 5篇杨长伟
  • 5篇赵志青
  • 4篇袁克俭
  • 4篇吴曦
  • 3篇范晓明
  • 3篇肖仕初
  • 3篇沈洪兴
  • 3篇贲道锋
  • 3篇金剑
  • 2篇刘佳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2010年第...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鼠源性可溶型CD74蛋白的ELISA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鼠源性可溶型CD74蛋白的ELISA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试剂盒可准确检测小鼠体液中的可溶型CD74蛋白的含量,结果由酶标仪定量分析,排除了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伍国胜孙瑜唐昊陈郑礼王星童唐洪泰
文献传递
一种导尿冲洗管和导尿用具套装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尿冲洗管和导尿用具套装,所述的导尿冲洗管包括冲洗管(1)和导尿管连接装置(2);冲洗管(1)为一端闭合的细长管,冲洗管闭合端(11)上设置有冲洗侧孔(12);导尿管连...
陈郑礼冯苹马兵伍国胜曾丁张世杰
文献传递
一种全自动高效western blot洗膜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高效western blot洗膜系统,洗膜装置上壳为中空台状,与洗膜装置底座配合,洗膜装置底座上固定水泵装置、电动装置、摇臂装置和传动装置;可升降换液装置连接水泵装置,并靠近洗膜盒放置,洗膜盒位于摇床...
伍国胜陈郑礼李海航朱邦晖朱世辉孙瑜夏照帆
一种磨痂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痂器,所述的磨痂器由外壳、电源、水囊、电动机、连接机构、防护罩、磨痂砂盘组成。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的磨痂器设有可调节的防护罩,能够控制磨痂深度。可根据磨痂砂盘与患者皮肤接触的深度开启或关闭。设有水...
朱世辉金剑夏照帆马兵李海航陈郑礼盛嘉隽
文献传递
几种消毒剂对烧伤创面清创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复合季铵盐、0.1%醋酸氯己定、0.5%碘伏对烧伤创面清创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清创的烧伤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复合季铵组、醋酸氯己定组和碘伏组,每组各40例患者。清创前后取样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菌落数及各组清创剂对不同细菌的有效率。清创时行疼痛程度评分,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对数据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复合季铵盐组的清创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醋酸氯己定组(70.59%)和碘伏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季铵盐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清创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清创时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20例患者试验期间均未见与清创剂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烧伤创面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消毒能更有效地清除致病菌,相较于传统的消毒剂,其对创面表面的耐药菌可能有更好的清创效果。
陈郑礼唐洪泰王光毅常菲刘嘉楠夏照帆
关键词:烧伤清创术
烧伤感染中的抗生素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休克、感染和多脏器功能障碍被称为烧伤后三大并发症,感染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烧伤致皮肤黏膜损伤后,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就开始入侵机体。以局部感染为主,影响创面的转归.如感染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全身脓毒血症。因而,正确选用抗生素对于不同程度严重感染的病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郑礼袁克俭
关键词:烧伤抗生素类
一种术中人体升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中人体升温装置,调节器和加热毯组成;调节器的前面板设有三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连接线接口、目前温度显示器、目标温度显示器和调节按钮;加热毯自上而下设有三层:保温层、加热层、缓冲层,保温层、加热层和缓冲层...
朱世辉李海航马兵孙瑜陈郑礼盛嘉隽金剑
文献传递
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被引量:54
2015年
目的观察VSD技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网状植皮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一2013年12月,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34例四肢(1.8±0.4)%TBSA深Ⅱ度烧伤且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16例和传统组18例。2组患者深Ⅱ度创面均行网状植皮术,VSD组患者植皮区用VSD材料封闭行负压治疗;传统组患者植皮区用网眼油纱封闭,予以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记录术后第1次换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换药次数、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情况、术后14d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VSD组患者术后第1次换药疼痛评分中位数为3.0分,低于传统组的6.0分,U=22.0,P〈0.01。VSD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为(2.8±0.8)次,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3±1.3)次,t=-6.992,P〈0.01。VSD组与传统组患者分别有1、3例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P〉0.05)。VSD组患者术后14d创面愈合率中位数为95.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9.5%,U=79.5,P〈0.05。VSD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3.7±1.9)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7.0±2.9)d,t=-3.881,P〈0.01。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应用VSD技术处理网状植皮深Ⅱ度烧伤创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感染发生、提高植皮存活率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伍国胜陈郑礼朱世辉夏照帆
关键词:皮肤移植负压伤口疗法伤口愈合
烧伤创面深度对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陈郑礼袁克俭
关键词:烧伤休克补液治疗创面深度
藻酸盐敷料及聚氨酯泡沫敷料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藻酸盐敷料及聚氨酯泡沫敷料封闭大面积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将笔者单位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使用藻酸盐敷料及聚氨酯泡沫敷料封闭头部供皮区,对照组使用凡士林油纱封闭头部供皮区。观察2组患者头部供皮区前3次取皮后换药次数、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供皮区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情况、前3次取皮后供皮区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前3次取皮后创面换药(0.5±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0.3)次(t=一7.39,P〈0.001)。观察组头部供皮区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1(0,1)分,低于对照组的3(2,3)分(U=12.5,P〈0.001)。2组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观察组第1、2、3次取皮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9±0.9)、(5.1±1.3)、(5.9±1.3)d,早于对照组的(6.7±0.9)、(7.8±0.8)、(9.1±1.4)d(t值分别为-8.39、-7.06、-6.43,P值均小于0.001)。观察组前3次取皮后供皮区愈合时间为(5.0±0.7)d,较对照组缩短[(7.9±0.8)d,t=-10.78,P〈0.001]。结论使用藻酸盐敷料及聚氨酯泡沫敷料封闭头部供皮区,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反复取植头皮的效率。
陈郑礼伍国胜朱世辉夏照帆
关键词:烧伤生物敷料藻酸盐聚氨酯泡沫供皮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