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汝淑

作品数:37 被引量:140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双金属
  • 6篇双金属管
  • 6篇金属管
  • 4篇涂料
  • 4篇复合管
  • 4篇奥氏体
  • 4篇
  • 4篇不锈钢
  • 3篇低温脆断
  • 3篇碳钢
  • 3篇钛-钢
  • 3篇黄铜
  • 3篇合金
  • 3篇高氮奥氏体
  • 3篇高氮奥氏体钢
  • 3篇奥氏体钢
  • 3篇保温冒口
  • 3篇不锈
  • 3篇脆断
  • 2篇低温冲击功

机构

  • 32篇大连交通大学
  • 5篇大连铁道学院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大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北车集团
  • 1篇中国南方机车...

作者

  • 37篇陈汝淑
  • 29篇刘德义
  • 29篇刘世程
  • 10篇戴雅康
  • 4篇吕新华
  • 3篇李忠文
  • 3篇刘世永
  • 3篇肖殿照
  • 3篇张锋刚
  • 2篇刘宝岩
  • 2篇滕颖丽
  • 2篇王璞
  • 2篇孙立赢
  • 2篇王晓峰
  • 1篇丁立英
  • 1篇史晓娟
  • 1篇晋军辉
  • 1篇李辉
  • 1篇赵凯
  • 1篇魏文杲

传媒

  • 6篇热加工工艺
  • 6篇大连交通大学...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大连铁道学院...
  • 3篇有色金属加工
  • 2篇焊接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中国铸造装备...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铸造
  • 1篇中国铁道学会...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3
  • 2篇199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冲造型铸钢件砂眼成因与解决措施
2009年
对气冲造型湿砂型生产铸钢件产生砂眼缺陷的原因及如何消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型砂湿压强度和韧性低及砂型硬度低是浇注时冲砂、铸件产生砂眼缺陷的主要原因。降低型砂中微粉和死粘土含量,提高混砂效率,保证渗匀时间,建立型砂与砂型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型砂的综合性能;保证造型冲击力,可获得满意的砂型硬度;配合其它减少铸件中砂子来源的工艺措施,可有效降低砂眼缺陷。
赵庚宁陈汝淑刘胜田徐堃
关键词:气冲造型铸钢件
一种轻质耐火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耐火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热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做耐火与保温基料,加入粘结剂,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表面活性作用进行机械发泡,发泡剂与稳泡剂配用,使产生的气泡对机械振动和热冲击是稳定的,利用静止空气导热率...
陈汝淑刘世程刘德义
文献传递
复合双金属管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双金属管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内、外管进行表面处理;将内管装入外管,内、外管过盈配合形成复合管坯;在复合管坯的两端头将空气、液体密封在内管内,并密封内、外管间缝;加热扩散退火。克服了现有复合双金属...
刘世程刘德义陈汝淑戴雅康
文献传递
钢管表面脱碳层对钛-钢双金属管扩散复合界面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在异种金属热膨胀差引起的内压力作用下,钛管与低碳钢管扩散复合界面的成分、组织、结合强度及钢管表面脱碳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内压扩散复合法可以使钛管与钢管之间实现冶金结合。在保温30min的条件下,750℃~800℃之间扩散退火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且钢管表面脱碳与否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不大;碳原予向晶界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钢侧柱状晶区,铁原予向钛中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钛侧无晶界区与针状马氏体区,钢表面脱碳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李忠文刘世程刘德义戴雅康陈汝淑
钢/铜/钛扩散复合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验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及其附近的显微硬度.研究扩散温度和时间工艺因素对界面附近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退火后,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钛/铜界面的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有所提高,铜/钢界面强度有所降低;铜、钛原子互扩散至对方基体中,使基体组织、硬度发生改变,并在铜、钛界面上形成了TiCu、TiCu2、βTiCu4化合物;扩散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有一限度,扩散时间超过限度时,剪切强度降低.
于昕刘德义陈汝淑刘世程
集束拉拔法制备钢纤维增强铜基复合导线被引量:1
2009年
将直径0.26 mm的铜包钢线集束装入铜管进行拉拔变形、800℃淬火中间处理、拉拔变形,制成钢纤维增强铜基复合导线.钢纤维在铜基体中均匀连续分布,钢纤维由铁素体与马氏体双相组织组成,铜、钢界面呈锯齿状.铜体积比为57%、变形率为2.8时,复合导线拉伸强度达到1256 MPa,相对电导率达到43.5%IACS,在大幅度降低铜含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
史晓娟刘德义刘世永陈汝淑刘世程
黄铜包钢双金属线的复合工艺与性能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黄铜包钢双金属线的复合工艺及性能。以45钢线和 H62黄铜管为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套装成复合线坯,再通过拉拔和热处理获得复合线。显微组织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黄铜包钢复合导线,黄铜层沿圆周及纵向分布均匀,黄铜与钢的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由黄铜与钢的成分、复合体积比及变形率决定。
赵凯陈汝淑刘世程刘德义
关键词:抗拉强度电阻率
黄铜/钢扩散复合双金属界面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0
2007年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压剪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扩散退火温度与时间对黄铜/钢扩散复合双金属界面附近组织、成分和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扩散复合可使黄铜/钢界面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在一定温度和时间范围内,随扩散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界面结合面积增大,结合强度增加,可达220MPa;界面附近发生了原子的互扩散,界面上无有害相生成。
刘德义刘世程陈汝淑王晓峰
关键词:双金属
提高气冲造型湿型砂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测定膨润土及α-淀粉等附加物的技术指标,采用标准试样等方法,研究了各种膨润土和附加物的指标与特性及对湿型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生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钠化膨润土R2的各项指标与复用性较高,混制型砂的综合性能最佳;在湿型砂中加入0.3%~0.5%α-淀粉D2对型砂的综合性能较为有利;α-淀粉与纤维素混合加入湿型砂,能抵消α-淀粉对型砂性能的不良影响和提高型砂的保湿性。采用优选的膨润土和附加物并优化配比后,膨润土加入量减少1.5%,湿压强度提高20%~30%,破碎指数提高15%,提高了铸件质量。
贾非赵庚宁徐堃陈汝淑
关键词:湿型砂气冲造型膨润土附加物
碳钢-Cu箔中间层-304不锈钢瞬间液相扩散结合区组织与性能被引量:7
2010年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剪切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以Cu箔为中间层的碳钢/不锈钢双金属瞬间液相扩散结合区组织性能。结果表明,以Cu箔作中间层,采用冷拔-瞬间液相扩散复合法可实现碳钢与不锈钢之间的良好冶金结合,结合区抗剪强度可达到300 MPa以上。在铜/不锈钢界面,铜液沿不锈钢奥氏体晶界扩散,形成残余"孤岛"奥氏体组织分布于铜基体中;在碳钢/铜界面,沿界面形成连续的岛状富铁相,然后呈枝晶状向铜中间层有向生长;在一定温度和时间范围内随扩散时间延长或扩散温度升高,结合区富铁相增多,结合区硬度提高,抗剪强度也进一步提高。
陈汝淑张锋刚刘世程刘德义
关键词:CU抗剪强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