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民盛

作品数:75 被引量:239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项目吉林省体育局课题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文化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速滑
  • 25篇蹬冰
  • 17篇滑冰
  • 16篇速度滑冰
  • 11篇运动员
  • 11篇速滑运动
  • 10篇运动生物力学
  • 9篇速滑运动员
  • 9篇弯道蹬冰
  • 8篇肌肉
  • 8篇关节
  • 7篇蹬冰技术
  • 7篇速滑蹬冰
  • 6篇生物力学
  • 5篇蹬冰动作
  • 5篇优秀速滑运动...
  • 5篇弯道
  • 5篇滑行
  • 5篇骨骼肌
  • 4篇蹬伸

机构

  • 56篇东北师范大学
  • 24篇深圳大学
  • 18篇吉林大学
  • 7篇吉林市体育科...
  • 4篇国家体育总局
  • 3篇佛山科学技术...
  • 3篇佛山大学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长春税务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作者

  • 74篇陈民盛
  • 13篇王小虹
  • 13篇邹晓峰
  • 10篇覃晓红
  • 7篇王今越
  • 5篇冯维斗
  • 5篇张少伟
  • 4篇王晓东
  • 4篇李贵阳
  • 4篇张云
  • 4篇张强
  • 3篇刘波
  • 2篇丁树哲
  • 2篇刘彤
  • 2篇赵春花
  • 2篇程湘南
  • 2篇张术学
  • 2篇林艳
  • 2篇杨海东
  • 2篇王玫

传媒

  • 19篇冰雪运动
  • 7篇天津体育学院...
  • 6篇北京体育大学...
  • 5篇中国体育科技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体育科学
  • 3篇体育学刊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辽宁体育科技
  • 1篇体育科技文献...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第六届全国运...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3
  • 2篇199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被引量:26
1993年
本文是中、日两国学者应用DLT法,对199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男女优秀选手的前、后排扣球技术进行的现场测试分析,并阐述了两者助跑方向、速度、步幅、起跳方式、高度以及扣球动作幅度等系列技术的同异点,为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苗大培陈民盛龟个谷纯一杤堀申二
关键词:后排扣球扣球技术生物力学助跑最后一步起跳时间起跳阶段
速滑直道滑行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陈民盛
运动性疲劳对跳深动作结构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使用三维测力平台、Panasonic摄像机和MONARK 834E型功率自行车对20名男学生疲劳前后跳深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引起跳深动作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表现为重心速度的下降、腾起距离减少,以及与地接触时间显著性增加等特点;膝关节功能不断下降,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明显增大,膝关节峰值功率显著性降低,最大横向和纵向的冲击力明显增大,垂直蹬伸力显著性降低。这些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不但大幅降低了跳深训练的效果,同时增大了关节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邹晓峰陈民盛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性疲劳跳深练习
国内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思考被引量:11
2003年
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其定义、研究范畴、研究方法都有待商榷。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主要对大量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综合、概括了目前国内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状况。力求对我国的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状况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图,以便在这门学科今后的研究中减少盲目性,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王今越刘伟陈民盛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人体负重行走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前景被引量:15
2011年
背景:人体背部负重行走时若背负重物过重或长时间地承担质量,容易导致一系列的损伤问题,目前有关人体负重行走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目的:综述人体负重行走的步态参数变化、足-地反作用力变化、压力传感器及肌电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5/2010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负重、行走、背包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gait,load carriage,backpack",中文检索词为"负重行走、背包、步态"。结果与结论:目前对于负重行走的研究:①在研究指标上,各种指标比较单一,综合研究还不够。②在研究对象上,针对青年人群和儿童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有关士兵负重行军的研究相对较少。③在研究内容上,针对负重行走的步态研究居多,背包商业化测试较多,对产生负重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探讨,以及足底压力变化上研究较少,对相关鞋类产品的生物力学测试关注不够。④在研究结果上,一些研究结果产生相互矛盾的结论,致使负重行走对人体步态影响的确切机制仍旧模糊不清。
宋丽华陈民盛
关键词:生物力学步态肌电
从身体重心的位置变化看回转滑雪技术的特点被引量:1
2002年
为了探讨在急斜面条件下身体重心与右测滑雪板和门旗在小回转条件下的位置关系及雪板的滑行轨迹、曲率半径等,采用三维分析技术,对参加第18届冬奥会男女小回转选手进行了测试分析,为建立正确回转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陈民盛王小虹
关键词:身体重心滑雪冬奥会选手
速滑蹬冰等动模拟训练器的研制被引量:2
1999年
通过控制速度变化的训练方法达到力量训练的目的,是该模拟训练器的基本构思。对训练器的研制内容和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训练器研制采用的方法是在训练过程中改变阻力的大小,从而使运动员在不同的膝关节角度下都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陈民盛王小虹张强
关于速滑蹬冰动作的实效性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膝关节在蹬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人体肢体检测与恢复系统,对膝、髋伸肌群的工作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膝关节点在蹬伸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是向前并且向下,而髋关节点却是向前且偏上;(2)左、右伸膝肌群峰值力矩在高速区有显著性差异,240(°) s以上是速滑的常用速度区;(3)训练中肌群力量的发展往往有收缩速度区的差别.
陈民盛覃晓红佟永典曹福龙
关键词:速滑蹬冰实效性肌群力量速滑运动
太极拳典型动作与行走、广场舞、慢跑运动的膝关节动力学的仿真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非损伤方式对太极拳、行走、广场舞、慢跑4种典型运动中膝关节胫骨平台的压力、力矩、载荷率进行了仿真计算,比较了太极拳与其他典型动作中膝关节胫骨平台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运用ADAMS人体运动仿真软件,通过高速摄像、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取了4种运动形式的数据参数,建立了太极拳、广场舞、慢跑、行走动作中膝关节动力学仿真模型。结果:比较膝关节垂直压力峰值,太极拳与行走、广场舞差别不大,但低于慢跑,且载荷率在4种运动中最小;而摆动腿矢向剪压力峰值在4种运动形式中无差异,但太极拳运动载荷率最低;比较横向关节力峰值,太极拳与广场舞、行走接近但小于慢跑,且太极拳载荷率最小;从屈、伸峰值力矩上看,太极拳低于慢跑、广场舞;但在内收、外展及旋内、旋外峰值力矩上,太极拳运动形式高于行走运动。结论:研究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R21=0.956和R22=0.905),且方法简便;太极拳与行走对膝关节的载荷影响较一致;在额状面内,膝关节内外侧髁在对抗接触负荷上扮演着重要作用;太极拳膝关节力矩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内收、外展力矩较其他两面的峰值力矩大;在矢状面内,太极拳峰值力矩最小,慢跑运动膝关节力矩峰值最大。这反映出太极拳运动在矢状面引起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也有助于解释报道中其他运动矢状面内损伤发生率一般都高于额状面和水平面的原因。
张彦龙陈民盛
关键词:太极拳
滑行速度与蹬冰力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揭示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是速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内外有关滑行速度和蹬冰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探讨了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 ,滑行速度与蹬冰力曲线形态有关 ,表现为低速滑行时垂直力曲线为单峰型而高速滑行时为双峰型 ;水平力的峰值点力值和平均力值与滑行速度相关 (P <0 .0 5 ,P <0 .0 1)。但是 ,这一提示也仅反映出了直道的特点 ,在弯道中是否适用还有待于今后探讨。
张强陈民盛覃晓红
关键词:滑行速度速度滑冰力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