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韡 作品数:9 被引量:7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大豆多糖胶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以豆渣为原料,通过六偏磷酸钠辅助酸法制备大豆多糖胶,以半乳糖醛酸含量和凝胶强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到大豆多糖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制备温度80℃、六偏磷酸钠浓度0.8%、pH6.0、制备时间1h,此时大豆多糖胶的得率为8.99%、半乳糖醛酸含量为50.78%、凝胶强度为54.02g,综合指标最优。 涂宗财 胡月明 王辉 陈智韡 张秋婷 刘玮 张兰关键词:豆渣 凝胶性 荷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1 2013年 以干荷叶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荷叶多糖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水提法所得的荷叶多糖进行对比。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影响多糖得率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讨论,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荷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液固比22:1、提取时间39min、提取温度76℃。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荷叶多糖的得率达4.25%。与传统水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了56.7%,得率提高40%以上,同时,其所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也明显高于水提法所得多糖。 涂宗财 寇玉 王辉 张璆 柳军凯 陈智韡关键词:荷叶 多糖 超声波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一种大豆多糖胶的制备方法 一种大豆多糖胶的制备方法,它采用豆渣(豆制品加工残渣)为原料,六偏磷酸钠溶液为提取剂,通过高温酸法生产一种大豆多糖胶。本发明的积极效果:1、首次采用豆渣为原料生产大豆多糖胶,不仅提高了豆渣的附加值,拓宽了豆渣高值化综合利... 涂宗财 刘玮 王辉 刘光宪 李金林 陈智韡文献传递 微胶囊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8 2012年 选用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分别与麦芽糊精共混作为微胶囊壁材,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这两种蛋白质在微胶囊形成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蛋白质分别与麦芽糊精共混,经过加热和喷雾干燥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乳清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降低1.90%,β-折叠含量增加0.89%,β-转角增加8.19%,无规卷曲减少7.18%。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降低1.64%,β-转角含量降低0.47%,β-折叠增加10.20%,无规卷曲减少了9.03%。同时,两种蛋白质的酰胺Ⅰ带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在微胶囊壁结构形成过程中两种蛋白质与麦芽糊精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的氢键作用力较强。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别用两种蛋白质作为壁材包埋大豆油脂微胶囊的表面微结构,发现使用α-螺旋含量高的乳清蛋白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更光滑、完整。 石燕 刘凡 葛辉 陈智韡 郑为完关键词:微胶囊 蛋白质 红外光谱 无溶剂微波合成的大豆分离蛋白-糖接枝物性质的研究 大豆蛋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国内生产大豆蛋白产品的企业很多,但由于大豆蛋白在生产过程中变性严重,导致其功能特性不强,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蛋白质与糖的接枝反应可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 陈智韡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 乳糖 接枝物 微波合成 流变性 致敏性 文献传递 微波处理对固相合成大豆分离蛋白-乳糖糖基化接枝物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乳糖(lactose)为原料,利用微波无溶剂糖基化反应合成SPI-乳糖糖基化接枝物(SPI-L)和以金属氧化物Al2O3为载体的微波SPI-乳糖糖基化接枝物(SPI-L-Al2O3),并通过颜色变化、荧光光谱分析、氨基酸分析、溶解性以及褐变程度等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接枝产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PI-L-Al2O3比SPI-L反应速率略慢,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两者颜色均逐渐变深,颜色差异逐渐变大;溶解度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赖氨酸和精氨酸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SPI-L最大荧光波长先蓝移后红移,相对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SPI-L-Al2O3最大荧光波长发生蓝移,相对荧光强度逐渐增强。 涂宗财 段邓乐 王辉 陈智韡 黄小琴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 乳糖 接枝物 亚临界水条件下葡萄糖-天冬酰胺反应产物的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014年 以葡萄糖-天冬酰胺为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模型,在亚临界水不同处理时间、温度条件下发生反应,研究产物中类黑精、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和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140℃处理时,类黑精生成量及产物抗氧化活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80℃长时间热处理类黑精生成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略微降低的趋势;120℃短时间(≤40 min)热处理无丙烯酰胺生成,140、160℃处理时,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然而180℃处理时,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类黑精生成量同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4),而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同类黑精生成量和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稍差。 涂宗财 张璆 王辉 黄小琴 陈智韡关键词:亚临界水 美拉德反应 类黑精 微波固相合成大豆分离蛋白-乳糖接枝物及其流变特性研究 2014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乳糖(lactose)为原料,研究了固相混合体系经不同微波处理时间后分子质量、自由氨基及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SPI分子质量分布向高分子质量偏移,自由氨基含量显著降低。SPI经微波糖基化处理120 s后,溶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改变,与未处理SPI相比呈现出更大的弹性。动态黏弹性分析表明,改性后样品溶液储能模量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而原样SPI溶液储能模量在降温阶段明显增大,可为具有热加工稳定性的新型大豆分离蛋白的研发提供一种新途径。 石燕 陈智韡 涂宗财 王辉 黄小琴 沙小梅 张璆 李雪关键词:固相合成 大豆分离蛋白 糖基化 流变特性 辐照预处理对天冬酰胺-葡萄糖模拟体系中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60Co-γ分别对天冬酰胺、葡萄糖进行辐照处理后,将其混合得到天冬酰胺-葡萄糖模拟体系,分别在不同的油浴温度和时间下使其发生反应,研究辐照剂量对模拟体系中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和褐变程度的影响,并建立褐变程度与丙烯酰胺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大,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60Co-γ不同剂量预处理后的天冬酰胺-葡萄糖的模拟体系在高温油浴中反应后,褐变程度与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石燕 柳军凯 涂宗财 王辉 黄小琴 尧思华 陈智韡 张璆关键词:辐照 美拉德反应 丙烯酰胺 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