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宁
- 作品数:58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了解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存在状况。方法于承德林区捕鼠、采蜱;巴伯-斯托纳-凯利培养基(BSK)分离蜱内病原体;PCR扩增蜱、鼠体内目的片段及序列测定;对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从中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提示此感染菌株与欧亚大陆常见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afzelii种具有高度同源性。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血清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3%,23.3%,30%。结论全沟硬蜱是承德地区的优势蜱种;并发现其感染有致病性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afzelii种。林区羊、牛为重要的贮存宿主。林区人群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可初步认定承德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 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
- 关键词:莱姆病全沟硬蜱聚合酶链式反应贮存宿主自然疫源地
- 承德林区莱姆病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
- 关键词:生物媒介莱姆病螺旋体自然疫源地全沟硬蜱发病人数
- 棘颚口线虫与胃癌的关系
- 2008年
- 棘颚口线虫属颚口属,是人兽共患的重要寄生虫,人亦非本虫的适宜宿主,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类或转续宿主而受感染。人体颚口线虫病一般分为皮肤型和内脏型。其中皮肤型可见于胸腹,四肢和脸部的皮肤。症状和体征是皮肤出现间歇性大小不一的移行肿胀,手压不陷,持续时间1-2周,少数病例出现线状匐行疹,肿块及其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发痒或刺激性疼痛。内脏型可发生在各内脏器官,包括肺、气管、咽、喉、胃等重要脏器,可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其中发生在胃脏感染时常表现为一条或数条虫子盘绕胃壁的肿瘤块内,形状常似结节型胃癌的肿块。棘颚口线虫病在目前国内报道仅30余例。但对于胃癌患者中是否存在线虫感染没有报道。
- 刘克杨东海侯军霞张京保陈晓宁
- 关键词:胃癌棘颚口线虫肿块误诊
- 肺孢子菌肺炎实验室诊断方法进展
- 2012年
- 肺孢子菌(Pneumocystis)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病原体,于1909年被Chagas首次在豚鼠体内发现的,曾被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1]简称肺孢子虫。随着分子水平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
- 孟杰陈辉樊子双陈晓宁田喜凤
- 关键词:肺孢子菌肺炎
- 旋毛虫亲肌肉抗原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克隆一个新的旋毛虫基因即亲肌肉抗原(myophilin)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为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检索GenBank旋毛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旋毛虫亲肌肉抗原的cDNA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含Nd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收集云南株旋毛虫肌幼虫,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RTPCR。将PCR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基因切胶回收后与克隆载体pMD-19T分别用NdeⅠ、XhoⅠ双酶切,酶切产物以3︰1的比例与pMD-19T连接,然后转化到DH5a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中,用Amp抗性培养基培养,阳性克隆提质粒后做PCR及双酶切鉴定,阳性菌液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检索基因核苷酸序列通过DNAMAN软件比较,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RT-PCR扩增出旋毛虫亲肌肉抗原全长基因序列,大小为579bp;亲肌肉抗原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得到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79、2 300和300bp,与预期值相符;该基因序列与检索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出旋毛虫亲肌肉抗原基因,为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赵香菊王丽娜王晶刘芳馨陈晓宁
- 关键词:旋毛虫基因克隆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及基因型研究
- 邴玉艳陈晓宁杜娈英赵蕾纪正春孙淑红
- 该课题通过对非HIV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感染耶氏肺孢子菌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病原体做基因型分析。课题选取了85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巢式PCR技术对耶氏肺孢子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详细记录了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动物实验
- 三苯双脒对小鼠感染3个旋毛虫分离株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对感染3个分离株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14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72只。A组小鼠再随机均分为12组,即河南分离株(以下简称河南株)、云南分离株(以下简称云南株)和黑龙江分离株(以下简称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组各4组,每组小鼠各感染旋毛虫分离株幼虫200条/只,感染后5 d(即成虫期)分别顿服三苯双脒10、20和30mg/kg,同时设未服药对照组。B组的分组和感染同A组,感染后53 d(即幼虫成囊期)分别灌胃三苯双脒100、200和300mg/(kg.d),1次/d×7d。A组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数。B组治疗后10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经消化液消化后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结果A组中,河南株和云南株各治疗组平均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河南株3个治疗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9.0%、57.9%和86.0%,云南株的减虫率分别为34.9%、69.3%和92.2%,分别随服用三苯双脒剂量的增加,减虫率呈增高的趋势,其中30 mg/kg组各有2只鼠被治愈。黑龙江株10 mg/kg组的平均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2个剂量组平均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3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7.9%、57.4%和60.7%,亦随服用三苯双脒剂量的增加,减虫率呈增高的趋势。B组各治疗组小鼠的平均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河南株的减虫率分别为57.8%、75.4%和87.5%,云南株的分别为74.5%、92.4%和99.1%,黑龙江株的分别为50.5%、53.3%和61.6%。可见3个旋毛虫感染组均随服药剂量的增加,减虫率相应增高。30 mg/kg剂量组中,云南株的减虫率与河南株的和黑龙江株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体内3个地域分离株旋毛虫成虫和成囊期幼虫均有一定的疗效,对云南株旋毛虫疗效更明显。
- 高云杨晓东王丽娜陈晓宁李丽娜赵香菊刘丹
- 关键词:三苯双脒旋毛虫成虫
- 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构建及特异性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
- 陈晓宁张丽王丽娜赵蕾邴玉艳许士奇方艳辉刘金霞杜娈英李欣石艳华
- 该项目建立了云南株、黑龙江株旋毛虫的动物模型,通过计算感染小鼠膈肌虫荷、囊包指数、旋毛虫的繁殖力指数,比较云南、黑龙江、河南株旋毛虫囊包幼虫对小鼠的感染性,可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株旋毛虫对人的感染性提供有用的临床资料。同时探...
- 关键词:
- 关键词:旋毛虫病基因克隆药物治疗
- 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分析、检测及其动物模型研究
- 陈晓宁卢思奇罗晓冰王昳星王凤云王峰等
- 该项目应用PCR技术扩增磷酸丙糖异构酶(tim)的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然后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该项目成功建立了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C57BL/6N小鼠动物模型,该模型感染成功率高达100%。此外,还研究了感染小鼠排...
- 关键词:
-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分析动物模型
- 医学实验室形态标本投影考试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 2012年
-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传统的显微镜下形态及大体标本考试效率极低,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并出现漏题现象。对此设计了医学实验室形态标本投影考试安全管理系统,把医学显微镜下形态及大体标本等考试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投影系统、校园网技术、软件组件技术及数据安全管理技术,实现对考试资源的安全管理,达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目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深化了实验室教学改革。
- 王清河谢利德王亮陈晓宁曹羲
- 关键词:资源整合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