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勤 作品数:41 被引量:15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其与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16例初诊NH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SE水平,分析NSE的表达与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可获取的95例病理组织中NSE的表达,分析血清NSE的表达同肿瘤组织中NSE表达的相关性。并测定5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最后排除为恶性疾病者为对照组。【结果】216例NHL患者初诊时血清NSE平均水平为(24.89±1.76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8.21±3.143)ng/m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36例NHL的NSE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5.20ng/mL),阳性表达率为62.96%,且NSE非特异性表达于NHL各病理亚型中;4个疗程治疗后全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69.9%(161/216),完全缓解率为50.9%(110/216),初诊NSE水平正常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血清NSE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及72%(P<0.001);血清NSE水平在年龄大于60岁、血清LDH升高、有B症状、IPI2-5分、AnnArbor分期Ⅲ-IV期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是216例NHL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1),95例病理标本免疫组化胞浆NSE的阳性检出率为49.47%(47/95),且血清NSE的阳性表达同病理免疫组化测得的NSE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73,P<0.050)。【结论】血清NSE可能由NHL细胞产生,对NHL近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刘盼盼 樊慧杰 耿其荣 陈晓勤 王亮 吕跃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清 免疫组化 胞浆 血清90K/Mac-2BP对预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的意义 被引量:3 2003年 背景和目的:尽管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治疗效果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初治患者不能取得完全缓解或取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如何在治疗前筛选出这部分预后不良的患者,是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清90K/Mac-2BP对初治NHL化疗近期疗效预测的意义,分析90K/Mac-2BP作为NHL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例正常人和100例初治NHL患者90K/Mac-2BP的水平。同时分析血清90K/Mac-2BP水平与近期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NHL患者血清90K/Mac-2BP水平与患者对CHOP(CTX、ADM、VCR、Pred)方案的治疗反应有关,高水平组(血清90K/Mac-2BP平均浓度>13.62μg/ml)有效率47.6%(20/42),而低水平组(血清90K/Mac-2BP平均浓度≤13.62μg/ml)有效率93.6%(44/47)。此外,初治NHL患者血清90K/Mac-2BP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体力状态、Ann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骨髓侵犯以及有无巨大包块均无关(P>0.05)。结论:血清90K/Mac-2BP水平对预测采用CHOP方案进行初治的NHL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张东生 姜文奇 李苏 张晓实 毛华 陈晓勤 李宇红 詹靖 王风华关键词:血清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疗效 BFM-90、CHOP和CHOP/HD-MTX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生存率比较 被引量:9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儿童青少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lymphoma,B-NHL)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患者对常规CHOP方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晚期患者疗效差。对不同分期的患者应如何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回顾性分析和比较CHOP、CHOP+HD-MTX和德国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B-NHL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CHOP方案组30例3~17岁初治的B-NHL患者,Ⅰ/Ⅱ期13例,Ⅲ/Ⅳ期(StJude分期)17例,均接受2~8疗程常规CHOP方案化疗,每3周重复。CHOP+HD-MTX组18例3~14岁初治的B-NHL患者,Ⅰ/Ⅱ期6例,Ⅲ/Ⅳ期(StJude分期)12例,均接受2~8疗程CHOP+HD-MTX方案化疗和鞘注,每4周重复。BFM-90方案组25例1.5~15岁的初治的B-NHL患者,Ⅱ期7例,Ⅲ/Ⅳ期(StJude分期)18例,均接受NHL-BFM-90方案化疗。Ⅰ/Ⅱ期患者接受A和B疗程交替化疗共4~6疗程;Ⅲ/Ⅳ期患者接受AA和BB疗程交替化疗共6疗程,每疗程间隔18~21天。结果CHOP组21例(70%)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4例(13%)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有20%的疗程发生Ⅲ/Ⅳ级血液毒性。CHOP+HD-MTX组15例(83%)CR,3例(16%)PR;有52%疗程发生Ⅲ/Ⅳ级血液毒性。BFM-90方案组24例(96%)CR,1例(4%)PR;Ⅲ/Ⅳ级血液毒性A疗程57%,B疗程60%,AA疗程91%,BB疗程76%; 孙晓非 苏义顺 刘冬耕 姜文奇 何友兼 林桐榆 黄慧强 张力 夏忠军 李宇红 周中梅 陈晓勤 夏奕 甄子俊 管忠震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存率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3年 背景与目的:骨髓形态学检查可诊断淋巴细胞白血病,结合淋巴结活检可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侵犯骨髓,但形态学仅是初步的诊断,采用免疫分型而获得肿瘤细胞来源及发育阶段的资料是目前诊治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所必需的。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在淋巴细胞白血病、NHL骨髓侵犯的诊断和免疫分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初治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11例和NHL患者骨髓侵犯的骨髓标本41例,以及2例分别表现为巨大纵隔肿块和腹部巨大肿块的患者因无法取得病理标本而取骨髓检测的骨髓标本2例。采用B细胞系列抗体、T细胞系列抗体、粒细胞系列抗体,按常规行FCM免 疫表型检测,CD45结合两个系列单抗或阶段特异性单抗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染色,CD45/SSC设门后可将骨髓细胞清晰地分出成熟细胞和幼稚细胞群,然后行FSC、SSC、McAb1-FITC、McAb2-PE、CD45-Cychrome五参数分析。结果:11例白血病患者骨髓形态学经FCM的免疫分型获得进一步确诊和分型。41例NHL骨髓侵犯标本免疫表型与其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相符合的为80.5%(33/41),不相符的有19.5%(8/41),结合临床、病理、骨髓形态学诊断和骨髓FCM的结果,最终获得明确诊断。2例分别为巨大纵隔肿块和腹块的患者仅靠骨髓形态学和骨髓FCM? 孙晓非 何丽容 冯海林 严苏丽 夏忠军 陈晓勤关键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侵犯 HB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被引量:3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中较同一地区的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和普通人群高,但HBV和NHL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同一地区NHL患者与结直肠癌患者HBV的感染率。方法:比较109例NHL患者和128例结直肠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并与普通人群对照,通过卡方检验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NHL患者HBsAg阳性率(40.4%)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14.1%)及当地普通人群(约17.3%),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结直肠癌患者作参照组,HBsAg阳性者患NHL的优势比为2.87,95%可信区间为1.830~4.502。结论: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和普通对照人群。 秦鑫添 吕跃 陈晓勤 徐海鹏 樊慧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清90K/Mac-2BP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006年 背景与目的:90K/M ac-2BP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有研究报道在一些肿瘤血清90K/M ac-2BP水平升高与肿瘤预后有关。本研究分析90K/M ac-2BP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 in’s lymphom a,NHL)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160例(30例缓解、30例复发以及100例初治)NHL患者血清90K/M ac-2BP水平,分析90K/M ac-2BP在NHL患者不同疾病时期(初治治疗前、缓解、复发治疗前)血清水平的差异,以及初治治疗前NHL患者血清90K/M ac-2BP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组治疗前、复发组治疗前血清90K/M ac-2BP的水平高于正常组和缓解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初治组治疗前和复发组治疗前血清90K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和缓解组血清90K/M ac-2BP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初治治疗前NHL患者血清90K/M ac-2BP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体力状态、临床分期、IPI、LDH、骨髓侵犯以及有无巨大包块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90K/M ac-2BP水平在NHL不同疾病时期有差异,能否成为NHL的一个肿瘤标记物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东生 姜文奇 李苏 夏忠军 毛华 陈晓勤 王风华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标记物 吉非替尼治疗不同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化放疗已经很难再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有临床研究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NSCLC有效果,但个体疗效差异大。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吉非替尼对不同类型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差别,更好地选择目标人群。方法:选择门诊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分为两肺弥漫性结节组(20例)和单肺巨块组(30例),应用吉非替尼进行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服药至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4天vs.7天,P<0.01)、疾病缓解程度和缓解率(75%vs.20%,P<0.01),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个月vs.3.7个月,P<0.01)的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不良反应相似。结论:吉非替尼治疗两肺晚期弥漫性结节性NSCLC比单肺晚期巨块型NSCLC更有效,可以考虑将该药作为两肺弥漫性结节NSCLC患者复治的选择。 温浙盛 陈晓勤 吴海鹰 韦蔚东 戎铁华关键词:化学疗法 吉非替尼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关系。[方法]采集40例的NHL患者初诊时和缓解后的全血2ml,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使用化学发光荧光法检测血清NSE浓度。分析NSE与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年龄等临床指标的关系以及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生存期。[结果]40例NHL患者的血清NSE浓度为8.05ng/ml ̄159.90ng/ml(平均浓度为29.85ng/ml),62.5%患者血清NSE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15.2ng/ml)。11例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患者治疗前和缓解后的血清NSE平均浓度分别为50.68ng/ml和9.36ng/ml,统计分析表明缓解前后血清NSE值差异具有显著性(t=2.491,P=0.032)。AnnArbor分期Ⅳ期患者血清NSE比Ⅰ ̄Ⅲ期的明显增高(Z=2.584,P=0.009)。有B症状患者血清NSE比没有B症状的明显增高(Z=2.417,P=0.015)。血清LDH升高的患者的NSE明显高于血清LDH正常的患者(Z=2.587,P=0.009),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43,P=0.006)。血清NSE正常组1年生存率有高于NSE升高组的趋势(P=0.057)。[结论]血清NSE可以作为监测NHL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 樊慧杰 耿其荣 徐海鹏 陈晓勤 吕跃关键词: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非霍奇金淋巴瘤 应用肺癌细胞株筛选抗肺癌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应用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从设计的多肽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肺癌多肽,以建立1种简便、更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方法。方法选择已知可在肿瘤细胞膜上穿孔的阳性对照多肽Mast21和MastoparanX与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筛选可行性试验,证实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可筛选出肺癌穿孔多肽。组建可直接用于体外多肽表达的DNA库,应用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抗肺癌多肽筛选,应用MTT法检测筛选的多肽在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应用核糖体体外表达法和肺癌细胞株(NCI-H460)成功地从设计的肽库中筛选出一些肽,分析DNA序列编码多肽,选择合成肽链进行抗肺癌试验,证实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生长,而对正常人体红细胞影响有限。结论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可从肽库中筛选出选择性抗肺癌多肽。从而有望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的方法,为开发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肺癌新药奠定基础。 温浙盛 韦尉东 陈晓勤 肖勇梅 李小东 戎铁华关键词:肺癌细胞株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左旋门冬酰胺酶对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左旋门冬酰胺酶(GELOX)对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NK/T细胞淋巴瘤17例,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即第1、8天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7天左旋门冬酰胺酶5000 u/m2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17例病例中,完全缓解(CR)12例(70.6%)、部分缓解(PR)5例(29.4%),总有效率(CR+PR)为100%,无稳定(SD)及化疗中进展(PD)的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的下降以及血糖波动等。其中2例(11.8%)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2例(11.8%)左旋门冬酰胺酶皮试时发生轻度过敏。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左旋门冬酰胺酶作为诱导化疗对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佳,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志辉 夏忠军 李苏 陈晓勤 李亚军 王科峰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左旋门冬酰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