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东
作品数:
8
被引量:1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董学军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陈仲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王庆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新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1篇
会议论文
1篇
科技成果
领域
6篇
生物学
3篇
天文地球
1篇
农业科学
主题
4篇
鄂尔多斯高原
2篇
生物多样性
2篇
群落
1篇
地层
1篇
第四纪
1篇
多尺度
1篇
演替
1篇
演替阶段
1篇
样带
1篇
油蒿
1篇
油蒿群落
1篇
中国东北样带
1篇
沙化
1篇
沙化草地
1篇
生境
1篇
生态过渡带
1篇
生态恢复
1篇
生态敏感区
1篇
生物多样性现...
1篇
生物多样性研...
机构
8篇
中国科学院植...
1篇
国家自然科学...
作者
8篇
陈旭东
3篇
董学军
3篇
陈仲新
2篇
王庆锁
2篇
李新荣
2篇
张新时
1篇
黄振英
1篇
何维明
1篇
孙湘君
1篇
唐海萍
1篇
宋长青
1篇
杨宝珍
1篇
董鸣
1篇
郑元润
传媒
3篇
植物生态学报
1篇
植物学通报
1篇
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1篇
2002
1篇
1999
3篇
1998
1篇
1997
1篇
1996
1篇
1994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被引量:16
1998年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stenophy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陈旭东
陈仲新
赵雨兴
关键词:
生态过渡带
计算机模型
鄂尔多斯沙化草地恢复重建的“三圈”模式研究
董鸣
郑元润
董学军
李新荣
黄振英
张新时
何维明
陈旭东
该成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鄂尔多斯沙化草地恢复重建”三圈“模式研究”支持完成。研究目的为提出鄂尔多斯沙化草地“三圈”模式各圈层内种类组成及其优化时空配置,开展鄂尔多斯沙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实验性示范。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
沙化草地
生态恢复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几种荒漠灌丛群落种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998年
采用PC、PCC、AC、X2和r等公式对鄂尔多斯高原西部5种典型荒漠灌丛群落种间联结系数的求算,通过这些种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这些物种对生境要求的差异和分布特点,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与建立在种群关系基础上的荒漠植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新荣
陈仲新
陈旭东
董学军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境
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1
1997年
本文就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地质地疏松,植物种类少、稀疏,群落冠层温度变化剧烈,相对湿度低,油蒿生长旺盛,其叶的含水量、水势、蒸腾强度高;固定沙地,植物种类增多、覆盖度大、生物量高,缓冲气象因子的能力强。但蒸腾失水量大,致使土壤含水量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油蒿生长;具结皮的固定沙地,植物种类最多,密度最大,但土壤紧实,油蒿生长微弱,其叶的含水量、水势最低,但蒸腾最大,加速失水。其演替趋势为流动沙地→流动沙地油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具结皮的固定沙地油蒿+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群落。
王庆锁
董学军
陈旭东
杨宝珍
关键词:
演替
油蒿
群落特征
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
陈旭东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生态学
中国东北样带生物群区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998年
本文应用室内模拟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上生物群区及其过渡带的位置与面积进行了判定,并预测了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生物群区及过渡带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样带内的生物群区和过渡带可由基于气候数据和Holdridge方法的数量模型较确切地判定出,与实际调查的结果吻合较好。在未来气候变化下,过渡带面积呈扩大化趋势;森林区对降水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草原区地理分布位置变动很大,但其相对面积变化较小;荒漠灌丛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最为剧烈。
唐海萍
陈旭东
张新时
关键词:
过渡带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CPD)和生物群区(Biome 6000)
被引量:51
1999年
介绍了中国第四纪花粉数据库的建立、组织及数据收集、大型成果共享等原则及章程,并着重介绍了当前由IGBP所支持的用孢子花粉资料重建6kaBP及18kaBP生物群区(植被)的全球合作项目。到目前为止,利用中国第四纪花粉数据的原始数据及生物群区化方法已经完成中国现代表土花粉、6kaBP(中全新世)及18kaBP(20kaBP)(末次盛冰期)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在文中展示了制图结果,并讨论了当时植被与现在相比的重大差异。
孙湘君
宋长青
陈旭东
关键词:
第四纪
地层
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分析鄂尔多斯高原的生态背景,指出了鄂尔多斯高原具有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的生态敏感区与强度的人为干扰是鄂尔多斯高原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国,并提出了多尺度时空耦合研究鄂尔多斯高原...
陈旭东
王庆锁
陈仲新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物多样性
生态敏感区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