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宽
-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血尿酸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心房颤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而心房颤动是该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为进一步降低OP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临床需明确引起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有研究认为,高血尿酸与心、肾、脑等靶器官损伤关系密切,尿酸是一种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当血尿酸水平高时,其能成为促氧化剂,对氧化还原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增强氧化应激反应[2]。
- 陈文宽陈红卫潘砚鹏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尿酸水平心脏手术靶器官损伤心房颤动常见并发症
- 3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除手术修补窦瘤外,同时矫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无死亡,无残余分流。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NYHA)I-II级。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合并崎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刘广文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
- 关键词:主动脉窦心脏外科手术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观察
- 2021年
-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不易发生机械并发症,依据发病时间分为慢性(几周至几年)、急性或亚急性(几天至几周)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恶化性血流动力学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0.2%~2%的室间隔穿孔发生率。
- 刘旭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蒋艳艳陈刚王娟郭亚军
-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后
- 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体会,分析手术优缺点。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左胸小切口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10.5±18.3)min。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2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I~Ⅱ级。结论经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很好的解决前降支或对角支病变,如能结合内科进行杂交手术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 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陈刚
- 关键词:冠心病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房颤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实施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房颤患者均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相关操作,记录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临床总有效率100.00%,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50%,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对房颤患者给予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陈文宽
- 关键词:心房纤颤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 2016年
-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手术分为急诊手术、抢救性手术及择期手术。结果:全部患者中,1例为术前发生心跳骤停,选择抢救性手术,但仍死亡,6例为急诊手术,4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8%,在对已救治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长88.1±20.1分钟,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的平均时间为15.4±4.7小时,在ICU监护的平均时间为3.2±1.0天,平均住院时长19.1±2.1天。患者围手术期,未见心肌梗死症状的发生,15例患者发出血色素尿,给予全部患者12个月~52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消失,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死亡。其他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为42%~65%。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停跳技术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陈文宽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在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4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分钟(54~122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52.10±10.36)分钟(27~60分钟),呼吸机支持时间(22.62±18.43)小时(7.5~76小时),ICU滞留时间(3.50±1.89)天(2.5~7.5天),术后住院时间(9.75±2.11)天(7~14天),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临床效果良好。
- 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 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在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TOF)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min(54~12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2.10±10.36)min(27~68 min),呼吸机支持时间(22.62±18.43)h(7.5~76 h),ICU滞留时间(3.50±1.89)d(2.5~7.5 d),术后住院时间(9.75±2.11)d(7~14 d),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临床效果良好。
- 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
- 血清COX-2、Gal-3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环氧化酶-2(COX-2)、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二尖瓣关闭不全(MI)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拟接受MVR治疗的198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OX-2、Gal-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163例和未发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COX-2、Gal-3水平,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交互作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生组患者的年龄为(56.41±4.18)岁,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54.53±4.25)岁,NYHA分级Ⅲ级占比为57.14%,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3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的血清COX-2、Gal-3水平分别为(18.42±5.13)pg/mL、(13.03±3.4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15.27±4.18)pg/mL、(10.65±3.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CS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联均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血清COX-2、Gal-3分别>15.53 pg/mL、>10.85 ng/mL时,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随血清COX-2、Gal-3升高而增加。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COX-2、Gal-3对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两者均高表达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均低表达时的25.78倍,两者同时高表达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其他位置因子(如-/-、+/-、-/+)的7.58倍,协同效应为两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1.44倍,在两者共存的发生风险中,有29.42%是由两者交互作用所致。绘制ROC曲线,提示血清COX-2、Gal-3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7、0.722、0.784,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
- 郭亚军陈文宽陈刚蒋艳艳陈红卫
-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环氧化酶-2半乳糖凝集素-3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的表达水平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蛋白酶S(CatS)的表达水平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5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变化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CAM-1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944,灵敏度为78.30%,特异度为87.10%,截断值为568.44μg/L;血清Lp-PLA2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974,灵敏度为71.00%,特异度为92.90%,截断值为74.23 ng/ml;血清CatS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818,灵敏度为63.10%,特异度为70.60%,截断值为57.61 ng/ml(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血清sICAM-1、Lp-PLA2、CatS表达异常,与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 陈刚信鹏程陈文宽陈红卫
-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