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
- 作品数:43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论中国现代派诗对意象主义的接受和变异
- 2006年
- 过去,大多数论者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运用接受研究的方法,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如实清理和辨证剖析后,可以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潮的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在诗艺和诗论等方面吸纳意象主义诗学,但在意象的意义、意象营造和意象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
- 陈希
- 关键词:现代派意象主义
- 芳华别样的女性诗歌
- 2022年
- 女诗人是这个世界的花香与光亮。女性的气质与诗歌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相通之处:易感的生命、天真好奇、想象丰富、悲悯情怀、认知的形象性等。女诗人相对来说,诗歌语言更纯净,思维更敏锐,疼痛与感悟更加真切。女性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体验产生相应的审美方式和话语方式,造就了诗歌独有的风景。
- 陈希
- 关键词:女诗人女性诗歌诗歌语言审美方式悲悯情怀话语方式
- 天鹅绝唱:论梁宗岱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文借梁宗岱先生百年诞辰,回首生平事迹,神游文学世界,追怀高风亮节,深入论述和阐发其诗歌创作成就、诗学贡献、学术个性和文化交流意义,展望梁宗岱研究学术前景,寄托无尽思念。
- 陈希
- 关键词:文学史意义天鹅文学世界学术个性神游
- 论中国现代诗学对契合论的接受被引量:2
- 2010年
- "契合"是象征主义的重要范畴,有诗艺、审美方式和超验本体三层含义,分别诉诸人的内部感官之间、精神世界与外在自然界、此在与超验世界的交感应和。中国现代诗学立足于自己的审美语境,并受到本土文化传统或隐或显的牵制和影响,主要从修辞技巧和审美方式来接受西方象征主义契合论,逐渐剥离原本复杂多元的含义而演变为具体、明晰的诗艺论和通感说。
- 陈希
- 关键词:契合象征主义中国新诗
- 论中国现代意象论的发生被引量:2
- 2015年
- 意象是诗学的基本范畴,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中西概莫能外。中西意象论源远流长,虽有交融,甚至互为影响,但分别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内涵、形态和功能有较大差异。中国现代诗学是伴随“五四”诗歌革命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如新诗主要是依据异质文学的外力作用而引发,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受到西学的影响,有别于古典意象诗学。20世纪初,在西学介入和英美意象派的启发下,胡适写作《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八事”,倡导文学革命运动。
- 陈希
- 关键词:意象论《文学改良刍议》现代诗学英美意象派审美意义诗歌创作
- 1925年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接受被引量:1
- 2006年
- 以往论者对1925年象征派异军突起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体察鲜有论述。该文注重实证,通过对《新青年》、《小说月报》、《少年中国》、《诗》等的译介统计以及新诗批评和理论文章征引的统计,认为在1925年之前,中国报刊就有关于象征主义的大量译介和评论。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期待视野催生了象征诗派,引发了胡适“白话自由诗”运动之后新的诗歌革命。
- 陈希
- 关键词:中国新诗象征主义译介
- 论中国现代派诗对意象主义的接受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运用接受研究的方法,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的关系进行了如实清理辩证剖析;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潮的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在诗艺和诗论等方面吸纳意象主义诗学,并催生现代都市诗的兴起,但在意象的意义、意象营造和意象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论述了选择的契机和变异的原因。
- 陈希
- 关键词:意象派诗歌现代派诗歌意象主义意象营造
- 颓废:一个中国现代诗学概念演变史被引量:3
- 2014年
- 颓废是西方象征主义的重要范畴,构成对经典文学的修正和挑战,被赋予美学新义。中国现代诗学对颓废论的接受发生变异。中国的论者除刘西渭、朱自清外,大多将颓废阐释为堕落、怪诞,主要从伦理道德和社会现实层面来接受,而不是诉诸先锋性、唯美性。中国颓废诗学立足于现实人生观照,不具有超验色彩,逐渐剥离原本涵义而呈现一种本土化的态势。
- 陈希
- 关键词:颓废象征主义中国新诗
- 选择与变异
- 陈希
- 关键词:新诗诗歌象征主义中国新诗
- 论冯至对里尔克诗学的转化被引量:1
- 2012年
- 冯至的《十四行集》关于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受到里尔克的启发。以往论者多论及《十四行集》在诗歌体式、诗学观念和审美方式上所受里尔克的影响,较少关注接受之后的变异和转化。《十四行集》化用西方诗体,吸纳经验诗学,但审美触角扎根于本土现实和诗学传统,在诗歌体式、诗学观念和审美方式上完成对西方现代象征诗学的变异与转化,显现了中国经验和特质。
- 陈希
- 关键词:冯至里尔克象征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