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7例,初始治疗时使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38例,初始即单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疗程均为144周。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94.6%出现HBV-DNA阴转,对照组55.3%出现HBV-DNA阴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4周后,治疗组无人出现HBV-DNA复阳,对照组4例(10.5%)出现HBV-DNA复阳,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减少阿德福韦酯耐药株的出现,延缓耐药时间。
- 陈尚军金生源朱长发
-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
- 中草药致肝病加重70例临床处理分析
- 2008年
- 金生源陈尚军陆金鑫祝伟群
-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中草药治疗中西医
- 肝素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肝素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传统的四联抗结核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胸水,治疗组加用肝素钠0.625万U联合地塞米松10 mg胸腔内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7.5%,对照组有效率达62.5%,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素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
- 陆金鑫金生源陈尚军吴荣容祝伟群
- 关键词:肝素钠地塞米松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 恩替卡韦治疗重度(重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陈尚军金生源朱长发陆金鑫谢秋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
-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变异位点变化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29例YMDD变异CHB患者停用拉米夫定(LAM),口服ADV 10 mg/d,疗程96周。观察肝功能和HBVDNA等。采用DNA测序法检测LAM和ADV变异位点。结果 ADV治疗前YMDD变异株rtM204V/I 16例(55.2%)、rtM204V/I+rtL180M 13例(44.8%)。ADV单药治疗YMDD变异株,48周时出现2例rtA181S变异株,96周时再次出现2例rtA181S变异株和2例rtN236T变异株,治疗48周和96周时耐药率分别为6.9%、20.7%。结论 ADV单药治疗YMDD变异CBH仍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且LAM和ADV存在交叉耐药的可能。
- 陈尚军陈梦汀蒋蒙
- 关键词: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YMDD变异
- 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86例,其中Hp阳性57例,阴性29例。将Hp阳性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变化。结果:Hp阳性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氨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显示,29例中,Hp阴性27例,阳性2例。结论: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显著升高,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Hp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
- 蒋蒙陈尚军谢虎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肝硬化血氨
- 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既往出现YMDD变异,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VDNA转阴后再次复阳或直接停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和首次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96周。结果在48周时,两组ALT复常率(81.5%、86.2%)、HBeAg转阴率(18.5%、27.6%)、HBeAb转阳率(7.4%、17.2%)和HBVDNA转阴率(66.7%、72.4%)差异不显著(P>0.05);在96周时,复治组和初治组HBVDNA复阳率分别为70.4%和31.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复治组患者HBVDNA复阳后仍有36.8%(7/19)血清HBVDNA保持在低水平,两组ALT复常率(51.9%、7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取得与首次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相近的近期疗效。
- 陈尚军金生源陆金鑫谢秋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YMDD变异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的相关性,以探讨PreS1抗原在慢性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2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PreS1抗原、HBV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等。结果 225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9.5%、57.3%和61.3%;PreS1抗原、HBV DNA阳性率在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均存在相关性(P<0.01);PreS1抗原阳性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参考价值。
- 陈尚军冯爱宏蒋蒙武旁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DNA
-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肺部感染65例的发生率及其与病情轻重、意识障碍、卒中类型、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的关系以及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病率高(25.29%,65/257),与患者病情轻重(轻、中度组相比较,χ^2=11.81,P<0.01;中、重度组相比较,χ^2=23.53,P<0.01)、意识障碍(有、无意识障碍相比,χ^2=41.09,P<0.01)、基础痰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亚胺培南对G^-、G^+菌敏感率最高.结论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感染以G^-杆菌为主,根据以上特点治疗急性脑卒中预防肺部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
- 方志荣邵缀芬朱春雷陈尚军房林燕
- 关键词:肺部感染急性脑卒中病原学
- 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期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金生源陈友谊陈尚军陆金鑫
- 关键词:免疫耐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