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士良

作品数:94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心肌
  • 37篇冠状
  • 33篇动脉
  • 31篇冠状动脉
  • 28篇缺血
  • 22篇心病
  • 22篇冠心病
  • 20篇动脉狭窄
  • 20篇冠状动脉狭窄
  • 18篇心肌缺血
  • 15篇梗塞
  • 15篇冠脉
  • 14篇心肌梗塞
  • 11篇电图
  • 11篇心电
  • 11篇心电图
  • 10篇血管
  • 8篇心脏
  • 8篇血液
  • 8篇血液流变

机构

  • 6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西京医院
  • 2篇徐州市第四人...
  • 2篇首都医学院
  • 2篇威克斯医疗仪...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解放军264...
  • 1篇解放军第五医...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94篇陈士良
  • 38篇贾国良
  • 30篇李兰荪
  • 29篇臧益民
  • 27篇朱妙章
  • 6篇王跃民
  • 5篇廖禹林
  • 5篇钱学贤
  • 5篇张玉顺
  • 5篇马淑坤
  • 5篇谢安
  • 5篇潘真
  • 4篇周晓东
  • 4篇任雨笙
  • 4篇冯晓滨
  • 4篇郑昌柱
  • 4篇李伟
  • 3篇钱蕴秋
  • 3篇杨继庆
  • 3篇陈兰芳

传媒

  • 1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陕西医学杂志
  • 12篇心功能杂志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生理学报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起搏与心脏
  • 2篇心肺血管学报
  • 2篇第四届全国心...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9篇1998
  • 15篇1997
  • 11篇1996
  • 7篇1995
  • 8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5篇1991
  • 15篇1990
  • 8篇1989
  • 1篇198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1991年
冠脉狭窄可以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这种改变与狭窄程度和心肌缺血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用微米缩窄器在犬冠状动脉定量地造成狭窄,观察了主动脉压(MAP)、狭窄远端小动脉压(DCP)、ECG等的变化,其结果如下:冠脉狭窄在85%以上,冠脉流量(CBF)出现减少。当CBF减少到1/3时,MAP开始降低,在CBF减少到1/5时,心率下降,ECG中ST段出现抬高。冠脉狭窄达85%以上,DCP与CBF呈正相关(P<0.01),而MAP与CBF无相关(P>0.05)。DCP与MAP不相关(P>0.05)。狭窄两端压差(_△P)与CBF有曲线关系,其方程是CBF=37.64-0.42_△P-0.0006(_△P)~2。
陈孝良陈士良韩大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缺血血液动力学
三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评价被引量:8
1997年
作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金标准,127例病人以冠心病收入院,行CAG检查,并行心电图(ECG)、心脏B超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等无创伤检查,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CG,心脏B超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敏感度分别为60.3%、70.9%和90.5%,特异度分别为54.7%、62.3%和21.4%;准确度分别为57.5%、66.7%和62.9%。ECG和心脏B超联合试验可使敏感度提高到78.2%,特异度提高到83.0%。心肌灌注显像的特异度较低,但对CAG不能检出冠状动脉的微血管病变而心肌灌注显像对此类病人的敏感度却较高。心脏B超检出的舒张期功能障碍特别是同时合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兰荪黄久仪贾国良贾国良区晋禧李良寿何耀区晋禧
关键词:冠心病
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改变被引量:4
1996年
目的:研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心肌晕厥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晕厥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晕厥发生时心肌组织肾素,ANG-Ⅱ及NE的变化,缺血前用巯甲丙脯酸静脉给药.结果:心肌缺血后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再灌注后心肌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再灌注后心肌局部肾素活性[(609.3±210)pg·mg-1蛋白·h-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6.4±24.8)pg·mg-1蛋白·h-1](P<0.01).心肌局部ANG-Ⅱ含量[(3005.1±835.3)pg/mg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35.4±258.3)pg/mg蛋白](P<0.01).心肌NE含量[(3.0±1.0)μg/g湿重vs(1.18±0.28)μg/g湿重]明显升高(P<0.01).缺血前静脉推注巯甲丙脯酸可以降低心肌晕厥时心肌局部ANG-Ⅱ及NE的产生.结论:心肌局部肾素,ANG-Ⅱ及NE在心肌晕厥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实验结果提示缺血前静脉应用巯甲丙脯酸防治可能是?
贾勤惠贾国良陈士良李晓晔陈敏李晓晔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
选择性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逆转冠心病左室重构疗效观察25例
1998年
为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H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对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结果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15例心肌梗死后有LVRM者7例,其术后LVESV首先回缩(P<005),随后LVESV及LVEDV均显著缩小(均P<001);而无LVRM者(n=8),LVESV及LVESV则无变化(均P>005)。无论有无LVRM,围术期LVEF及SV均无变化(均P>005)。提示在选择性PTCA围术期中,LVRM可明显减轻;也表明在反映LV功能的2DE指标中。
魏晓冬陈士良扎拥蔡天鹏俞集会程志乾
关键词:PTCA冠心病超声心动图
卡托普利和呋喃二氢吡啶Ⅰ对急性心肌梗塞犬冠脉侧支循环的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卡托普利和呋喃二氢吡啶Ⅰ对急性心肌梗塞(心梗)犬冠脉侧支循环和心梗范围的影响。方法在18只麻醉开胸犬上阻断冠脉左前降支,建立侧支返流模型。卡托普利组(n=6)和呋喃二氢吡啶Ⅰ组(n=6)在缺血5min后分别滴注卡托普利和呋喃二氢吡啶Ⅰ200μg/kg,对照组(n=6)滴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在不同时间点上观察心脏血液动力学指标和侧支循环指标,缺血120min后称重法测定心梗范围。结果两个用药组在用药后心率显著下降。与缺血5min的基础值相比,两个用药组冠脉侧支流量显著增加,侧支系统阻力及外周冠脉阻力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个用药组心梗范围较对照组显著缩小。结论卡托普利和呋喃二氢吡啶Ⅰ均能改善急性心梗犬的冠脉侧支循环,并能限制心梗范围。
廖禹林李兰荪马淑坤马淑坤
关键词:心肌梗塞卡托普利呋喃二氢吡啶
实验性短期冬眠心肌的功能及局部代谢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冬眠心肌是临床观察到的心肌缺血状态之一。由于其模型难以建立,目前对其机理和病理生理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动脉微米缩窄器在犬左旋支上造成冠脉定量狭窄。实验揭示,冠脉狭窄达90%时,冠脉血流量持续减少,心功指标随之改变,冠状窦内心肌耗氧量、心肌供氧/耗氧比也下降,氧提取率和乳酸增加,左室收缩峰压降低并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冠脉流量恢复时左室收缩峰压及左室舒张末压也随之恢复。冬眠心肌的功能及局部代射改变为临床了解其病理生理及正确诊断冬眠心肌提供了深刻的实验基础。
陈士良李德友王琼
关键词: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冬眠心肌
AMI溶栓后QTd降低预示梗塞相关血管再通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的研究,探讨溶栓后QTd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顺序选择AMI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住院患者66例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30例,CAG判断溶栓效果,测量并比较溶栓前后及CAG正常者标准12导联ECG上的QTd.结果:溶性前再通组与未通组的QTd分别为(83.33±29.61)ms和(7.76±19.14)ms(P=0.23),比对照组QTd(28.20±7.20)ms明显增高(P<0.01);再通组溶栓前与溶栓后1d,7d,1mo的QTd分别为(83.33±29.61)ms,(47.33±17.89)ms,(42.11±18.54)ms和(3.33±13.55)ms,说明溶栓后QTd明显降低(P<0.01).而未通组各时间点QTd降低不明显.再通组溶栓后24hQTd下降幅度最大,为(40.00±22.43)ms,未通组仅为(6.43±3.37)ms(P<0.01).与CAG对比,溶栓后24h内QTd下降≥20.00ms时冠脉再通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91%,准确性85%,阳性预告值95%,阴性预告值70%.结论:AMI溶栓前QTd明显增高,成功溶栓后明显降低;溶栓后24h内QTd下降≥20.00ms,提示梗塞相关血管再通,认为它可作为AMI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冯生杰贾国良陈士良李兰荪
关键词:AMI溶栓疗法
犬冠状动脉狭窄时局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机理被引量:7
1996年
犬冠状动脉狭窄时局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机理陈士良臧益民李燕清吴丹宁李媛我们利用实验性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犬,观察了心肌缺血时局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发生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健康杂种犬48只,体重18±3kg,按文献方法[1,2],...
陈士良臧益民李燕清吴丹宁李媛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血液流变学
选择性PTCA逆转心梗后左室重构疗效观察
1999年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A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目前尚无一致认识,文章对成功地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身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LVRM者术后LVESV首先回缩。
魏晓冬陈士良
关键词:PTCA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
缺血预处理和“腺苷预处理”对兔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被引量:17
1997年
目的:研究短暂心肌缺血预处理和腺苷缺血前保护对兔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在体兔缺血预处理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组织及血液腺苷含量,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左室总面积及梗塞面积。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和腺苷保护组在缺血和再灌注期间血液腺苷含量和缺血区心肌腺苷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梗塞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心肌腺苷含量与心肌梗塞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8974,P<0.01);腺苷治疗组再灌注期间血液腺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缺血区心肌腺苷含量和梗塞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前用腺苷保护可使心肌梗塞面积缩小。
车玉英车玉英贾国良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腺苷心肌梗塞面积心肌梗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