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权 作品数:73 被引量:227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菜用黄麻胚芽蛋白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菜用黄麻胚芽蛋白的提取方法,菜用黄麻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保健型蔬菜,黄麻胚芽蛋白的含量和品质均优于叶片蛋白,目前黄麻胚芽蛋白的提取方法未见报道。菜用黄麻种子产量高,容易获得,除去保种的需求,大量的黄麻种子被... 龚友才 李德芳 陈基权文献传递 黄麻对溶液中Cr(Ⅵ)的生物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015年 以黄麻粉末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考察了黄麻不同部位、粒径、p H、初始Cr(Ⅵ)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吸附剂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对于粒径为0.18 mm的黄麻叶,当p H为1,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可以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85.09 mg/g。以黄麻叶处理含Cr(Ⅵ)废水价格低廉、高效、快速,其可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 李楠 龚友才 陈基权 温岚 戴志刚 粟建光关键词:黄麻 生物吸附 黄秋葵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2024年 为更好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66~1.79之间,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46%~43.5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最小的是蒴果宽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产量与第一分枝节位、主茎节数,单株果数、果实棱数存在高度相关性;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与花蕾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数量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2.049%,这4个主成分反映了201份黄秋葵材料的主要遗传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个类群:类群Ⅰ黄酮含量高但产量最低;类群Ⅱ、类群Ⅲ产量高,花蕾和嫩果黄酮含量低,其中类群Ⅱ植株高大且分枝多,类群Ⅲ则反之;类群Ⅳ的果实大且重,但单株果数少,产量较低。可根据不同目的及需求,选择不同类群的材料作为黄秋葵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康泽培 孙健 张小雨 赵大伟 陈基权 杨泽茂 谢冬微 唐蜻 许英 邓灿辉 程超华 粟建光 戴志刚关键词: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黄麻中耐盐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黄麻中耐盐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其中所述mk6723 SNP位点标记所在Scaffold编号为AWUE01014578.1,在Scaffold上的位置为28342位,参考序... 杨泽茂 粟建光 戴志刚 唐蜻 程超华 许英 刘婵 陈基权 谢冬微文献传递 50份长果黄麻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评价 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50份长果黄麻种质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评估不同黄麻种质耐盐特性,筛选黄麻耐盐极端材料,为进一步挖掘黄麻耐盐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准备材料。本研究采用水培法,设0、250 mmol/L Na Cl两个浓度对50份黄麻种质材料进行处理,调查盐处理后每份材料盐害指数的变化以及第8天的死亡率,建立盐害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分别求出每份材料盐害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盐害指数达到50%的时间,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和耐盐性级别划分。结果表明,250 mmol/L Na Cl胁迫对于本试验是一个适宜的浓度;建立的50个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根据对50份黄麻种质材料的综合评价值及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4种耐盐类型,其中,高耐盐材料3份,耐盐材料6份,盐敏感材料10份,中度耐盐材料31份。 卢瑞克 杨泽茂 戴志刚 许英 唐蜻 程超华 陈基权 粟建光关键词:黄麻 耐盐性 盐害指数 种质资源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对300份野生红麻和337份栽培红麻的形态学鉴定发现,红麻的茎、叶、花、果等植物学性状的类型多样,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野生红麻和栽培红麻一样,染色体数为2n=36,同属红麻种(Hibiscus cannabinusL.);核型有2n=36=32M+2SM+2M(SAT)、2n=36=34M+2M(SAT)和2n=36=32M+2ST+2M(SAT)等;综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将野生红麻分为普通、多毛、螺旋花和扁圆果4种类型,其中普通型又可分为3个亚类,普通型与栽培红麻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红麻存在亚种。栽培红麻可分为9个变种17个类型,其中4个为新发现变种,7个为新发现类型。 李爱青 戴志刚 陈基权 粟建光关键词:红麻 种质资源 食用黄麻主要药用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黄麻为传统纤维作物,受其他纤维的冲击,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在食用方面的研究和市场应用正在兴起,而药用研究正逐步受到人们关注。文章综述了食用黄麻营养物质、药用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研究进展,提出黄麻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开发等方面的问题和推广思路,旨在为黄麻开拓新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陈基权 杨泽茂 邓灿辉 刘婵 唐蜻 陈小军 戴志刚 粟建光关键词:药理功能 营养 不同红麻种子耐老化性差异及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10份红麻品种为材料,研究红麻种子在人工老化过程中耐老化差异及其与热稳定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处理程度加深,10份红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逐渐下降,但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2)热稳定蛋白含量随着老化处理的加深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SDS-PAGE电泳显示,辽55在140h老化处理中出现一条差异带,分子量为62.8kD,其他9个品种各个处理间未出现差异带。10份红麻品种在老化过程中,辽55最耐老化,在辽55中发现的热稳定蛋白可能与红麻品种的耐老化性及种子活力的丧失有关。 王凤敏 粟建光 龚友才 戴志刚 陈基权 郑海燕 李燕关键词:红麻 种子 耐老化 热稳定蛋白 黄麻吸附重金属Cr(Ⅵ)专用种质筛选 被引量:3 2014年 首次以国内外23个代表性黄麻种质为研究对象,用主茎嫩梢和一、二级分枝嫩梢制成天然重金属吸附剂,测定其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并对与黄麻吸附能力及产量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状:生育期动态、株高、分枝习性、各级分枝嫩梢的产量进行调查、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黄麻种质制成的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不同,去除率在85.25%~96.88%之间;不同级次分枝嫩梢的产量及对Cr(Ⅵ)的去除率不同;种质间除出苗速度外所有调查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去除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从产量和去除率方面综合考虑,J001和J011 2个种质表现优良,适宜作为吸附重金属专用品种推广种植。 李楠 龚友才 陈基权 温岚 戴志刚 粟建光关键词:嫩梢 2个红麻品种在改良铅锌矿渣下的耐性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红麻在泥炭土改良的铅锌矿渣下的耐性,试验以红麻品种闽红362和T14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处理(对照组:0、改良一:15%、改良二:30%)改良铅锌矿渣下进行盆栽试验,分析Pb、Zn的富集与转运能力,以及各部位的亚细胞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Pb、Zn在不同红麻品种及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主要分布于根部,两红麻品种对Zn的富集与转运能力高于对Pb的富集与转运能力,且随着改良剂浓度的增加,Zn的转运系数呈增大的趋势;Pb主要存在于红麻的细胞壁组分中,改良剂的加入降低了Pb在细胞器的占比,Zn则主要分布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液中,改良剂的加入使闽红362茎部Zn在细胞液的占比上升,而在T14中则呈现下降趋势;Pb和Zn在红麻体内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存在,改良剂的加入,使在植物体内活性较强的Pb化学形态占比下降,而根部Zn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占比上升。因此,液泡区隔化、细胞壁固持和重金属以低活性的化学形态为主可能是两红麻品种应对重金属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 龚紫薇 陈永华 陈基权 张倩妮 欧丹玲 柳俊关键词:红麻 铅锌矿渣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