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外周血NK细胞培养的扩增效率及杀伤活性的变化趋势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培养的扩增效率及杀伤活性的变化趋势。方法:采集10份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对NK细胞进行扩增培养,并分别在培养的第0天、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第20天进行细胞观察及计数、细胞表型分析和杀伤活性检测,总结外周血NK细胞培养的扩增效率及杀伤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诱导培养2~3 d即出现细胞集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K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不同培养时间点(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和第20天)NK细胞的数量相比,P<0.05;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培养第8天开始升高,至第12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不同培养时间点NK细胞的杀伤活性相比,P<0.05;NK细胞的比例先增加后下降(在培养至16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其比例的下降趋势较杀伤活性的下降趋势滞后,不同培养时间点NK细胞的比例相比,P<0.05;各时间点NK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95%。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对外周血NK细胞进行培养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外周血NK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培养12 d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在培养的第12天~第16天,NK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强,细胞数量较多,细胞纯度较高。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体外扩增NK细胞的效率较高。
- 阳莉胡元陈晓燕黄梦淳卢建溪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培养杀伤活性免疫治疗
- 1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种异体半相合CIK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方法:1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含铂两药化疗后,在体外诱导成异体半相合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分析治疗前后半年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初步观察。结果:17例患者共接受了2周期同种异体半相合CIK细胞回输,并随访半年,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半年存活率为94.11%(16/17),部分缓解4例,稳定11例,进展2例,部分缓解率23.52%(4/17),疾病稳定率64.70%(11/17),疾病进展率11.76%(2/17),未见完全缓解,有效率23.52%,临床受益率88.23%。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同种异体半相合CIK细胞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可,但疗效尚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证实。
- 杨帆谢淑娟郑小芳刘畅程锦涛阳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携带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试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采用体外连接技术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RFP)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研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将pTurboRFP-N上的含RFP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定向克隆至转移载体pShuttle上,构成重组质粒pShuttle-TurboRFP-N。用I-Ceu I/PI-Sce I双酶切重组质粒pShuttle-TurboRFP-N和骨架质粒pH5'040 pkGFP-Ⅱ,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AdH5'.040.CMV.RFP-N。将其线性化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AD293细胞内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颗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AD293细胞内的包装效率和RFP表达情况。扩增并再次感染AD293细胞检测病毒颗粒感染能力,并测定其生物活性及滴度。将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5'.040.CMV.RFP-N与对照腺病毒载体AdH5.CMV.EGFP在体外感染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荧光蛋白RFP和EGFP的表达,比较它们对以上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结果:经酶切鉴定,证明已正确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5'.040.CMV.RFP-N;经AD293细胞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并能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目的基因;扩增纯化后获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3.6×1015vp/L,滴度达1.8×1013pfu/L。重组腺病毒载体AdH5'.040.CMV.RFP-N感染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感染效率,高于对照腺病毒载体AdH5.CMV.EGFP(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RFP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够在AD293细胞中高效地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高。RFP对GFP是一种很好的代替和补充,为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研究提供更多的荧光标签。
- 卢建溪阳莉钱师宇王强
-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基因重组
- 同种异体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1例晚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健康一级直系亲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异体半相合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回输4个周期。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随访半年,21例患者的存活率为81%(17/21),疾病稳定患者11例,疾病进展患者10例(含4例死亡病例)。6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1例出现皮疹。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第4周期的血小板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治疗后第1、4周期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同种异体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大都在可耐受范围,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 杨帆郑小芳刘畅陈文捷程锦涛阳莉卢建溪张琪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治疗
- 标本保存时间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样本保存时间对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人外周血标本23例,分别在采血后立即检测(D0组)、4℃保存1 d(D1组)、2 d(D2组)、3 d(D3组)和5 d(D5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D5组淋巴细胞的物理参数发生变化;D5组CD3^+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D3组和D5组CD3^-CD19^+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标本在单核细胞分离后,于PBS保存于4℃条件下,处理后的标本3 d内检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稳定。
- 阳莉陈晓燕蔡惠宁陈伟材卢建溪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
- 广州地区非腹泻人群肠道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非腹泻人群肠道腺病毒的分布特点。方法采集73例成人、41例儿童共114例非腹泻人群的粪便样本,进行体外细胞感染实验,同时提取粪便悬液过滤上清基因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阳性者进行克隆、测序以及基因型分型。结果 114份样本中,共有12份样本检出腺病毒,阳性率为10.5%(12/114)。其中儿童组阳性率为14.6%(6/41),成人组阳性率为8.2%(6/7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序列分析显示,12份样本分别属于人腺病毒5型(3份)、7型(2份)、12型(3份)及48型(4份)。成人的人腺病毒型别为5型、7型、及48型,婴幼儿的人腺病毒型别为12型、48型。结论广州地区人群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人腺病毒5型、7型、12型及48型的存在,其中12型及48型为首次发现,并且12型仅在婴幼儿中发现。此外,文献报道人腺病毒48型为罕见血清型,但其占本研究中阳性样本的33%,其在我国是否属于罕见,需要慎重对待。
- 阳莉卢建溪王强黄建华周才
- 关键词:腺病毒基因型病毒分离流行病学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6例应用ADV治疗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一片段PCR法扩增了用药前(baseline,BL)、用药后第28周、52周、92周时的HBV全基因组,克隆后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基因型分型。结果16例CHB患者治疗开始时(baseline,BL)的HBV基因型分布为:B型9例,C型7例,未发现A、D、E、F基因型。但有5例患者在接受ADV治疗后的28周、52周、92周,基因型发生了变化即从B型变为C型,或从C型变为B型。结论本研究发现,在ADV治疗CHB过程中,31.25%患者体内的HBV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卢建溪巩伯梁阳莉梅明珠李刚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阿德福韦酯
- 外周血和脐血两种不同来源NK细胞功能的比较分析
- 2022年
- 探讨外周血和脐血两种不同来源的自然杀伤(NK)细胞在增殖效率和杀伤K562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我院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和20名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产妇的脐血。在NK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单个核细胞14天,记录其生长状态。第14天时,用流式细胞仪(cytoflex)检测NK细胞的比例,并评估外周血来源和脐血来源的NK细胞对人类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抑制增殖情况。结果:外周血和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总扩增细胞数培养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殖后,外周血来源的NK细胞总数>脐血来源的NK细胞总数(P<0.0001);培养后外周血NK细胞的扩增倍数明显高于脐血扩增倍数(P <0.0001);培养14d后,外周血的NK细胞比例为55.08%±24.56%,而脐血的NK细胞比例为68.10%±16.67%;且对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和脐血均可作为NK细胞的诱导扩增,但外周血来源的NK细胞增殖效率比脐血来源高,脐血也为NK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是体外扩增NK细胞的新来源。
- 李翠平林惠珠黄超达阳莉
- 关键词:外周血脐血NK细胞细胞增殖能力杀伤功能
- 我国非腹泻患者肠道内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非腹泻人群肠道内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集非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在A549细胞中进行培养,提取病变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克隆、测序,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114份样本中,细胞培养结合PCR分型方法检测出12份样本中存在腺病毒,阳性率为10.5%。序列分析显示,其中人腺病毒5型占25.0%(3/12)、7型占16.7%(2/12)、12型占25.0%(3/12)、48型占33.3%(4/12)。结论本研究在我国非腹泻的一般人群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人腺病毒5型、7型、12型及48型的存在。文献报道人腺病毒48型为罕见血清型,但其占本研究中阳性样本的33.3%,其在我国是否属于罕见,需要慎重对待。
- 卢建溪阳莉李雪玲黄建华周才王强
- 关键词:腺病毒流行病学肠道
- 双色法和三色法检测NK细胞杀伤功能的实用性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比较双色法和三色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的体外杀伤功能。方法 选取20例自2019年至2021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献血者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效应细胞),在培养第14天按10∶1、20∶1效靶比分别与K562细胞(靶细胞)混合共培养,且在1 h、2 h、3 h、4 h共4个时间组取样,分别采用CFSE/PI双色法和CFSE/Annexin-V/7-AAD三色法进行流式染色,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结果 在不同效靶比实验组,两种染色方法都能检测出NK细胞在效靶比20∶1杀伤功能显著高于效靶比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个时间点实验组中,效靶细胞共培养4 h时NK细胞杀伤功能最强。其中,三色法检测出细胞杀伤功能显著高于双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色荧光染色法比双色法能更灵敏更特异地检测NK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更为可靠。
- 陈晓燕阳莉蔡惠宁李翠平卢建溪
- 关键词:双色法NK细胞杀伤功能